大理行(二)——沙溪古镇

青言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沙溪古镇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东南部,从鸡足山出发到古镇大约165km,车程两个多小时,路上有三个服务区,我们在牛街服务区休息吃饭,没想到服务区除了玉米包子,没有其它饮食,唉~只好将就吃些垫垫肚子。</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下午四点多到达古镇,所订民宿与古镇相距只一百多米,那里天黑得晚,与我们这有一个多小时的时差,先去休息休息,晚些出来吃饭逛古镇。</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古镇非常安静,不似丽江古城那样的喧闹嘈杂,配合两边历经沧桑的古建筑,有种避世的安宁,两侧的房前还有条小溪环绕着,溪里的水清澈见底。</p> <p class="ql-block">沙溪古镇不大,两个多小时就能转一圈,主要景点有:寺登街、古戏台、兴教寺、玉津桥、古寨门,古镇外的村庄里还有一座先锋书店。</p> <p class="ql-block">寺登街</p><p class="ql-block"> 寺登街元末明初称“南坛”意即“南面的佛坛”。明永乐十三年(1415)兴教寺建成后,南坛改称寺登。“寺”指兴教寺;“登”为白语,意即“地方”。</p><p class="ql-block"> 明、清形成了以兴教寺,魁阁带戏台,四方街为中心的古集市,由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滇藏公路开通后,茶马古道被遗弃,寺登街渐渐冷落,却受到了较好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2001年10月,寺登街区域被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也是沙溪古镇的中心。整个街面用红砂石板铺筑,东面是坐东朝西的古戏台,西面是坐西朝东的兴教寺,两者遥相呼应,将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街场四周商铺马店林立,三条古巷道延伸到古镇的四面八方。</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曾经是茶商盐商聚集的物资交流中心,也是沙溪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是沙溪最中心和最重要的地方。</p> 戏台边上的网红店——阿瑞奶奶店 <p class="ql-block">兴教寺</p><p class="ql-block">古戏台的对面就是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是国内现仅存的佛教密宗"阿吒力"佛教寺院,现存大殿、二殿,殿内墙上明代壁画已褪色模糊,需要仔细辨认。</p> <p class="ql-block">古寨门</p><p class="ql-block">寺登街共有南、北、东三处寨子门,建于清代中期。现存东寨门,石砌基石,土砖砌拱形门洞,土墙厚实,门楼一高二低,瓦屋面,出角挑檐美观大方。</p> <p class="ql-block">玉津桥</p><p class="ql-block">建于康熙年间,是黑潓江两岸住民生产、生活、交往的主要桥梁,原是石桥,不知何时改为铁索桥,”铁索锁江”成为沙溪四景之一。1931年,由于老旧木桥年久失修,村民集资重建单孔石桥。桥跨12米,高6米,桥长35.4米,宽5米,采用石柱、石板护栏。在石拱桥的顶部,有石雕鳌头。在护栏的尽头,有四个吉祥的动物石刻,被村民称为“娃娃鱼”。桥的尽头有桥廊,上面刻着赵藩先生的《修桥募引》与《功德碑记》。</p> <p class="ql-block">沙溪古镇是闲适与安逸的,冬日清晨的古镇常常会罩着一层薄雾,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沙溪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流淌在每一处细节里,老石磨、青石板路、留存的马蹄印……处处都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气息,走在沙溪的古街之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