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瓶

阿峰

<p class="ql-block"><b>清代乾隆:珐琅彩金地镂空雕龙三管布袋葫芦瓶</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高32.6厘米,口径3.2厘米,肚径19厘米,底径10厘米。</b></p> <p class="ql-block"><b>葫芦瓶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宋元时期,龙泉窑、景德镇窑均有生产。</b></p> <p class="ql-block"><b>元代又出现了八方葫芦瓶、上圆下方葫芦瓶等各式葫芦瓶。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喜爱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明清两代,葫芦瓶大量烧造,器形也有较多变化,有方形、圆形、蕴含天圆地方之意的上圆下方和多棱形等许多品种。其中还另有专名,如"抱月瓶"即是明永乐、宣德年间烧制的扁腹绶带葫芦瓶。</b></p> <p class="ql-block"><b>至康熙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雍正、乾隆时期烧造有三联、五联葫芦瓶。乾隆三十一年档案曾记载,这一年的皇帝万寿节时景德镇御窑厂,就曾向宫中送进两件洋彩万福万寿葫芦瓶,可见当时葫芦瓶多适于祝寿所用。</b></p> <p class="ql-block"><b>三孔葫芦瓶,乃为雍正一朝所首见,深为乾隆皇帝所钟爱的一式新花器。雍乾二帝秉承宋明花道,皆好瓶花之艺,目前所见清宫遗存对二帝日常生活的绘画多能反映其此番爱好。其中花器当为瓶花之首要,其式样异常丰富,既继承传统经典式样,又有创新发明,当中多孔花瓶即是一例。传统花器无论大小,皆得一口,插入数枝,深得清疏之妙,而多孔花器则是集采百花汇于一处,花团锦簇,缤纷多彩,取其春意之妍美,尤宜殿堂之内装饰。多孔瓶造型多样,大小不一,几乎涵括了清瓷的所有品类,单若孔数而言,目前所见有二孔、三孔、五孔、七孔、九孔之分。</b></p> <p class="ql-block"><b>葫芦瓶这种特殊的器形,在收藏市场上很受欢迎。葫芦瓶最有品位、种类最多、档次最高是在乾隆时期,不仅色彩多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釉里红、胭脂红、茶叶末、蓝釉、白釉、黄釉等其他单色釉;纹饰图案也丰富多彩,有缠枝莲、团龙、花卉,也有书写吉祥文字的。而且,做葫芦瓶比其他瓶、罐难度高,关键是葫芦瓶中间有束腰,上下部分都鼓,整体造型还要求传神、自然流畅。乾隆以后,不仅是葫芦瓶,而且整个瓷器烧造都逊色很多。</b></p> <p class="ql-block"><b>葫芦蔓长籽多,古人以它寓意子孙满堂、世代绵延,葫芦瓶不但讨人喜欢,而且与道教、儒家思想都有关联,蕴含的文化底蕴很丰富,在不断积累、把玩过程中,容易与之产生共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