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掠影】No.3

翟东风

<p class="ql-block">遗产城市吉诺卡斯特:</p><p class="ql-block">吉诺卡斯特(阿尔巴尼亚语:Gjirokastër)位于阿尔巴尼亚南部,是吉诺卡斯特州的首府,人口约30,000(2003年),有“石头城”的美誉。吉诺卡斯特古城是保护完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代的城镇,始建于公元四世纪。它也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领导人恩维尔·霍查和著名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的故乡。还是我在学生时代看过的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故事的发生地和外景拍摄地。</p><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看过《宁死不屈》电影后,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一群小屁孩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路模仿着影片中学生的样子,高喊着“墨索里尼,总是有理!现在有理!并且永远有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吉诺卡斯特古城中,至今仍遗留有许多百年以上历史的民居建筑,这些房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屋顶采用的不是瓦,而是手工开采的薄石片,“石头城”也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其实这种就地取材的石头建筑,早些年我在国内的太行山区、云贵高原上旅行的时候,都曾经看到过,比较成规模的是贵州地区的石板村寨,但是若论整体规模,都无法与眼前的这座石头城比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南部地区的吉诺卡斯特小镇,是遗留在巴尔干半岛上,融汇奥斯曼时期经典城堡建筑和传统民居的罕见例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在蒙蒙细雨中抵达小镇,午后漫步在吉诺卡斯特街头,在飘渺的迷雾中欣赏着错落有致,时隐时现的石头建筑群。</p><p class="ql-block">雾霾天气也许不太适合旅游,但从摄影的角度来看,恍惚不定的光影效果,也许就是一种难得的视觉享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黑灰色的石板屋顶参差交错,各个建筑因建造年代不同而风格迥异。在阿尔巴尼亚的其他地方,乃至整个欧洲地区,也许你都无法看到如此规模的石头建筑群。尽管它们的造型各不相同,但其设计也有共同点,即除了正房之外,还拥有相同数量的厢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僻静的山城吉诺卡斯特,虽然在名气和旅游开发方面都不如我们之前去过的培拉特古城,看点也同样为巍峨的城堡和山坡上错落的民居,但我感觉吉诺卡斯特更充满古朴传统的韵味,尽管时间有限,我不得不匆匆掠过一些地段,却也在暮然回首间,发现到意外惊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桩造型独特的建筑,位于古城核心地带,陡峭且曲曲弯弯的街巷向四周漫延,各种店铺、客栈、餐厅和酒吧,高耸的清真寺与古老的教堂,均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城堡和主要景点都位于南侧的高地上,虽然相隔不远,但石板岩铺就的曲折街巷坑洼不平。有人说:“游览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的老城,不仅需要一定体力,还需要一双舒适的厚底鞋”。对此我深有同感,午间吃的是当地特色美食,酸菜+烤肉。若不是有这道硬菜垫底,还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气力登上陡峭的城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画面让我想起了电影《宁死不屈》中的某个镜头。</p><p class="ql-block">影片讲述的背景是1939年至1944年间,阿尔巴尼亚人民反对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统治的斗争,是阿尔巴尼亚民族历史上最艰苦的年代。</p><p class="ql-block">当时,在阿尔巴尼亚南部吉诺卡斯特城里,由于叛徒的出卖,地下工作者米拉和女游击队员阿费尔蒂达同时被捕。在监狱中,在刑场上,她们不畏强暴,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最后,米拉和阿费尔蒂达宁死不屈,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吉诺卡斯特城堡:</p><p class="ql-block">吉诺卡斯特城堡(Gjirokaster Castle)尤如一艘石造的巨轮雄踞山巅,不仅坐拥壮丽的山谷和城镇风景,也见证了古城近千年的历史变迁。如今的城堡完好保存着城门、长达1.1公里的城墙、钟楼、带有炮眼的塔楼、弹药库以及仓库、厨房等防御和生活设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的博物馆主要展示一战和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二战德军占领时期及霍查政权时期关押犯人的城堡监狱,以及讲述古城变迁的历史轨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很期待能登上高耸的城堡围墙,俯瞰整座山城,然而运气不佳,城门紧闭,守城人说无理由关闭。记得影片《宁死不屈》中有一个德国军官牵着大狼狗在围墙上巡视的镜头,近景是脚下放风的犯人,远景则是壮丽的山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泽卡特之家:</p><p class="ql-block">在古城的高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一座19世纪初建造的豪宅是阿里帕夏(Ali Pasha)的总行政长官之宅,拥有奥斯曼风格的双子塔和双拱形门庭。豪宅所处位置极佳,在宽敞的庭院里,就可以饱览整座山城秀色。</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伊斯梅尔·卡达莱出生、成长的这座石头城,是一个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地方。就像他的好友、法国作家埃里克·法伊所说的那样,“街道有着令人目眩的坡度、到处可见的石头、巨大而奇特的堡垒、凌空俯瞰一些街区的狱堡、德里诺河平原和环抱的群山的壮丽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伊斯梅尔·卡达莱在日后写的小说《石头城纪事》里也曾感叹:“这座城市建造起来,仿佛旨在唤起伟大的思想”。然而在法伊看来,卡达莱是戴着他的小城特制的有色眼镜观看全世界,将古代、中世纪和二十世纪融为一体,还把荷马、拜伦、十字军和意大利军车队混淆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钟,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也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踏上归途,大巴悄无声息地穿行在德里诺河谷间,车窗外不时浮现出或浓或淡,略显忧郁色彩的景色,好似这座神奇的石头城,即让人印象深刻,又有点虚无缥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吉诺卡斯特在阿尔巴尼亚近代史上诞生了两位重要人物。</p><p class="ql-block">如果说:著名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Ismail Kadare)的代表作《石头城记事》让这座古城充满了文学氛围;</p><p class="ql-block">那么前国家领导人恩维尔·霍查(Enver Hoxha)的影响,则让这里的历史古迹在共产主义时期的运动中,因领袖故乡而得以较好的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因为有了伊斯梅尔·卡达莱这么了不起的文学作家而变得充满魅力”。</p><p class="ql-block">再见!山鹰之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