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武汉园博园西门雅和睿景的庭院里,无论是盛夏还是隆冬,每天早晨都能见到一位面容清癯、精神矍铄、身着太极服、儒雅轩昂的老人。他就是园博园杨式太极队的教练代仁华老师。</p> <p class="ql-block"> 代老师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退休了本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各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他也有许多的兴趣爱好,比如国画、书法、跳舞、旅游、品茗、醇酒、下棋。在众多的爱好中,他最喜欢太极拳,网名都叫拳缘,可见程度。</p> <p class="ql-block"> 他认为,练太极拳,不仅仅只是活动筋骨,健体防身:也不是有种技能在身,可交朋结友,畅玩江湖。他认为练太极拳,特别是练杨式太极拳,是一项高尚健身的运动,是一门修身养性的方式,是一门关于运动学的艺术,更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练习太极是美好人生的一场修行。他热爱太极,倾心于太极,把传承和发展杨式太极拳作为毕生已任。</p> <p class="ql-block"> 太极拳,特别是杨式太极拳,伴随他度过了大半个人生,承载愉快的过往和美好的记忆,也承载着师傅的淳淳教诲和殷切希望,师兄弟们的嘱托。</p><p class="ql-block"> 代老师年青时拜师学拳,历经艰苦,潜心修练,深谙杨氏太极秘籍且颇有心得,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习方式方法。多年前他就取得了武术一级教练员和一级武术裁判员以及(太极)指导员和评判员的资格、聘为硚口区武术协会杨式太极拳教练。</p> <p class="ql-block"> 自<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8年迁居园博园西门,代老师就在这里开场练拳教拳。每天清晨,他总是最早到场,放好音响,做好准备工作,活动身体和研习套路;等待大家的到来,期待更多的人来学习太极,寄望着太极拳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他象军人那样执着地坚守,象园丁那样辛勤耕耘。这些年他带的学员数以百计,他的拳友遍布江城,拳名享誉三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看代老师打极拳是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 每天,他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来教学。在家要做好音响和电动车保养 、充电,音乐的选择和U盘的测试等准备工作。在现场,既要教新学员练基本功,讲解基本要領,引导入门;又要带领老学员练习套路,掌握要领,纠正动作,提高功力;还要指导参加比赛、交流队员的排演,锤炼切磋套路;录制拳友们学习、交流、排演、展示的影像,编辑成视屏发表在微信群、朋友圈、视屏号和抖音上。线上,不间断地搜集整理一些经典的视屏,学习资料,拓展视野,提高兴趣。经常在微信群里与大家交流心得。经常组织学习交流,参赛表演,多角度、全方位教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了解每个学员的特质、潜质、个性和心理素质,因人施教,因才施教。对初学者多以鼓励,总是找出进步的点和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褒奖。对老学员严格要求,特别是存在的不足方面,严肃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监督改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尊重传统,正脉传承,注重基本功的锻炼,脚踏实地,不搞花架子。每天必练的是《循环八》和《杨式26式》。每次参赛和表演,都是采用的《循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八》和《杨式26式》基本套路。决不搞博人眼球的花式太极。</span></p> <p class="ql-block"> 他是一位学识宽博而又睿智的老人。对太极拳的起源、流派的形成、传人及大师的特点,经典掌故了然于心。他的教学风趣幽默,俗话俚语,诙谐有趣,琴棋书画,旁证博引,妙语连珠。太极拳知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他教的太极练的不仅仅是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腰塌背等修身的动作,还有用意、用气、用劲等养性的行意,常讲练太极是修行,也是一种享受。打一套太极拳,听一曲音乐,如同来到了深山幽谷的静处,在涌起的云中漫步,吸取天地之精华,陶冶性情,心情愉悦,身体健康,是太极拳追求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又是一位慈祥善良的老者。他没有教头的派头,也不象有的师傅那样严厉苛责。宽厚待人,有颗包容的心,父辈的仁德和虛怀大度,有些事情能够容忍迁就,但决不是软弱无原则的那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师德高尚,甘于奉献。教学中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常向拳友征询问题和意见。在全面商品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交往都是建立在利益交换基础上的。为了教拳,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心血和财力,但他分文不取。认为取一文将不值一分。学员送东西,请吃饭,直接谢绝。外出聚餐,总是坚持支付自己的那份:比赛交流,从不要人接送,即使有人要送,他都是宛言谢绝,每次活动都是提前到达,为大家指路导航。在这里是一方没有被利欲污染的净土。代老师的情操较正了我们的三观,净化了我们的心理生态。每当我们练完功课时,非常劳累,看到代老师的始终陪伴,我们深感愧疚,当我们说:代老师您辛苦了,感谢您的陪伴!他回答的是,应该感谢的是你们,是你们在陪伴着我。这是何等气质,多大的格局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实,代老师不是不逐利,他逐的是拳友身心健康,心情愉快,传承和弘扬太极拳的大利。</p> <p class="ql-block"> 园博园杨式太极队,每年多次参加省、市、区里的各项比赛,获奖较多。他从不攫取奖杯和奖金,只是同大家共享收获的喜悦。带领的团队经常受邀参加各种表演和交流,无论是拳技和队风,均得行中好评。是硚口区武协、湖北省、武汉市杨式太极拳研究会核心站队。</p> <p class="ql-block">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代老师以他精湛的拳技,高尚的品格,乐于奉献的精神,自然能够引来众多的爱好者,于是慕名而来的,呼朋唤友的、携夫挚妻的,纷踏而至。我们银湖太极的五名爱好者,舍近求远,结伴而来。一年多来我们的拳技受到了洗炼,功力大增,感觉到是进对了门,跟对了人,老师的挚爱、拳友们的关爱,让我们有了种回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代老师建立的园博太极拳平台,让我们这些不曾相识、不同年龄、不同生活轨迹的人聚集在这里,相见如故,大家相识、相知、相交,成为了朋友,如同亲人。</p> <p class="ql-block"> 有太极相伴,不会感觉到人生的寂寞,只有身心健康的愉悦和快乐。练太极拳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感觉到,每一个不曾练拳的日子,生活中就有个缺憾,每一次不到雅和睿景练拳的日子,都是对代老师辜负和一个愧疚!</p> <p class="ql-block"> 看到霜染的白发,清瘦的身体,有些嘶哑的声音,我们强烈的感觉到代老师犹如吐丝的春蚕,燃烧的炬烛,他用生命在守望和传扬太极拳! 年逾古稀,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却在这里执着的坚守。让我们享受着珍贵而又廉价的非遗福利,我们应当格外珍惜这眼前的人,珍惜拳友们的真挚情谊,珍惜这美好的太极时光。 </p><p class="ql-block"> 只要他不弃,我们决不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