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遗焕活力、文化赋能百千万”,我到文明实践中心听“百千万工程”故事。

朱长余~圣德教育(广东)

<p class="ql-block">为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添彩赋能,澄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12月30日下午2:30在樟林古港举行“</span>我到文明实践中心听‘百千万工程’故事——‘多彩非遗焕活力 文化赋能百千万’潮玩非遗文化集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优质文化供给和结对共建工作,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示范作用,强化文化赋能、文化供给、文化输出,不断提升文明实践质量效益。</p> <p class="ql-block">澄海区东里镇所属的新兴街村,原为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创立的樟林原乡古村落,至清代乾隆年间,已发展成为商贸兴旺的港口埠市,但在乡土文化方面,仍然保持中国传统的生活习俗,尤其民间婚嫁的礼仪一直按古法流程顺序进行。至于礼仪过程一些物品的使用,虽与外地有所差别,但基本上与中国传统的格式大都相同,一直到民国期间,随着自由恋爱和新式婚礼的兴起才有所改变。新中国成立以后,自由恋爱已逐渐成风,举行新式婚礼的更多,而这种新式婚礼实质上依然保持传统古礼的基本序列,只是删去某些繁文缛节,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流程,融入了现代人新的生活理念,营造移风易俗的新民风。旧式或新式婚礼流程中配套的用品,主要分为出嫁和娶亲两大项。具体分为庚帖聘单红包、糖饼水果花篮、头饰服装嫁衣、女工针线刀尺、迎亲雨伞红灯、拜堂婚礼器具、合卺洞房配件、礼盒漆盘等等类项,品种繁多,制工精美,大都含有吉祥如意姻缘好合意愿。旧时制作的用品现在保留下来的已不多,代之的是更多的现代制品,营造热烈喜庆氛围,寓意都是一样,具潮汕民俗文化的特色和制作工艺艺术内涵。婚嫁用品是婚嫁礼仪中不可或缺的应用器物,其需求量很大,由此而引发出制作工艺作坊和营销行业的社会市场价值。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域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承载着中国人的民俗情感,但万变不离其综,每个潮汕民俗文化都蕴含着浓厚的美好寓意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景。</p> <p class="ql-block">汕头市澄海区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樟林传统婚嫁习俗用品礼仪第三代传承人吴双美女士为观众讲解樟林传统婚嫁民俗文化,是《朱子家礼》传承与中原传统婚嫁民俗大同而小异。《岭南丛述.民俗》和《广东民俗大典》均有所记述。旧时代潮人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教化,潮州堪称礼仪之邦,婚丧嫁娶人生礼仪的主体,必然保持着中原程式,但在具体操作上,大多结合本地文化而有所变异,个别地方的民风民俗虽然出现过远离主流文化的形态,其本质还是中原文化的延伸发展。潮汕传统婚姻礼俗主要分为婚前程式、出嫁礼俗、迎娶礼俗、婚后礼俗四大项。婚前程式有三媒六证:提亲、合婚、相亲、定亲、行聘、请期。出嫁礼俗有挽面、沐浴更衣、传授女德、送花粉、办嫁妆。迎娶礼俗有洞房安床、迎亲、灯笼引路、吃合房丸、拜堂成亲、宴请亲朋。婚后礼俗有传授家规、吃甜饭、汲井水、回娘家等。</p> <p class="ql-block">作为汕头市澄海区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民俗传承人,能为乡土文化民俗活动的传播和弘扬,尽一份绵薄之力而感到非常自豪,我也将责无旁贷地发扬家乡民俗文化。</p>

礼俗

民俗

文化

婚嫁

百千万

赋能

澄海区

樟林

民俗文化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