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随遇馄饨

老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每听到有人说“啥喝”(音sha ha),博山人就会会意地一笑。啥喝就是稀饭,豆汁,油粉,小米粥,玉米粥等等“饮品”或叫“喝(ha)头”,大部分“喝(ha)头”里面还放上象是黄豆、花生米、豆芽之类的“嚼头”。“啥喝”与馒头,蒸包,火烧、油条等主食,相伴相随,是博山人饭桌子上不可或缺的食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博山人在饮食上讲究,还体现在每一样主食根据其自身的味道,分别配有相对应的“啥喝” 。如油条配豆汁;菜煎饼配油粉……这是老博山人经过多年生活的一些沉积后而形成的习惯,也可以说是生活经过多年地取舍后而养成的习惯,这是生活经过多年提炼后,悉心养成的习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在博山众多“啥喝”里面,对博山馄饨情有独钟。馄饨特殊之处 ,在于它既可以说“吃馄饨”,饭量小的人或者胃口不好想少吃点的时候,单独吃馄饨就可以作为主食;又可以说“喝(ha)馄饨”,那就得配以火烧、烧饼等主食作为“喝头”。既是吃里面的“嚼头”,也是喝(ha)里面的汤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一次走过西关口,我就会想起早已消失,坐落在拐口的几间平房,还有里面散发出来阵阵诱人的香气——入嘴滑滑的面皮子,用舌头稍微一咂,便溢出肉香味道的馄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可是,自从形状象博山水饺的“特色馄饨”入驻博山,我才知道“博山水饺”外地人竟然叫做馄饨(其实两者形象神不象,博山水饺是吃者一人一碗蘸料汤,水饺捞到专用的盘里;特色馄饨是直接捞到调制好汤汁的碗里为一人一份)。为了好区别,博山人把博山本地“馄饨叫做小馄饨”,而把“特色馄饨”称作大馄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特色馄饨来到博山很受欢迎,因为它很适合博山人又汤又食的饮食习惯,所以很快被博山人所接受。很快特色馄饨店出现在博山有数的几条街道上,象“难得糊涂馄饨”,“小状元馄饨”,店里面人流如梭,买卖异常得好。倒是博山的老馄饨店,不知不觉退出了市场舞台竞争,到现在博山本地馄饨只是在一些小的烧饼铺、早点摊上才能找到,作为一种“啥喝” 经营而存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我童时记忆里,博山馄饨店,很有名的一家坐落在税务街北头,由于它靠近博山火车站,在营业时间一般都是人流如织,若是想进门马上吃到嘴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新建一路北首也有一家,它的“鸡丝馄饨”特别有名,所谓“鸡丝”就是把煮熟的鸡胸脯肉,顺着鸡肉的纹理,撕成象火柴棍般大小的丝状,加到煮好的馄饨里面。它绝对是一个奢侈的吃法(老三在参加工作以后,专门和我去吃过一次),因为它的价格,在当时加鸡丝需要多付1毛钱,来这样吃的人并不是很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博山西关口也有一家,我到这里吃的次数最多,“博山馄饨”的味蕾地养成还有大多记忆,应该就是在这里养成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吃货”发小老三,在一个礼拜一早晨地上学路上,突然对我说到,“昨天大哥带我到西关吃馄饨来着,”随后,他呱哒了一下嘴巴,咽下一口口水,又看了我一下才接着说,“太…好吃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听完他“太…好吃…”拖着长音的话语,假装做出生气样子,“你小子净吃独食,太不够意思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是,……是我求着大哥给我买了一碗,他自己都没舍得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谁信啊?”我故意不听他解释,“以后,我有好吃的也不分给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哎……真的……要不,你见了大哥问问他,是不是这么回事!”老三有点当真,有点急,我却破涕而笑。我和老三是一支1分钱的冰棍,你咬一口我咬一口分着吃的“吃友”,怎么会生他的气呢?童年就是这样,单纯,率真,象是一杯纯净水,容不得半点“世俗”的尘埃落到里面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当时,买一碗“馄饨”要1毛2分钱,另加1两粮票。如果再加上1两粮票,就可以买两个肉火烧吃了。所以听了老三“馄饨”好吃以后,每一次走过西关口时,我也只有只闻其气味香,不知其馄饨味香地感叹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三“馄饨”好吃的故事憋了两天,还是给我讲完了。我和老三几乎天天在一起,可以说,除了各自在家休息,几乎是形影不离的玩伴。但是天天在一起,不一定什么都一样。上墙爬树我比老三厉害多了,看书算题他却要比我强过百倍。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作业”,我常常拿老三做好的作业抄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三很痛快地把作业本递给我,“你看看,能明白了就自己做;要是真弄不明白,我可以给你讲讲”。我就要夺门而出的时候,他总是追着我的身影说,“你要是不动脑子只是抄写,还不如不做作业呢”!到了明天上学的路上,我把作业本还给他,他总是问,“作业是你自己做的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是。”老三听了,又是沉默,不再说话。经过这样数次抄作业,老三有一天突然对我说,“抄作业,只是应付老师和家长,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好处可大了,可以避免皮肉之苦啊,”我嬉皮笑脸地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嗨……”老三叹了一口气不再言语,突然想起了“理由”,又对我说,“反正你在家经常挨揍,还怕多挨一顿揍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你啥意思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三不再说话,快到校门口的时候,他站住了脚,“你不笨,只要稍微用点功,学习成绩会上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我大哥说的,他说你再这样下去,让我少和你在一起玩了……”。老三有一个好大哥,他看到老三学习挺象样子,便利用星期天休息,领他到新华书店去买书,我的很多“课外知识”都是得益于大哥给老三买的书籍,现在想想,孩童时有一个发现你的潜力,常常修剪,扶正你的人是多么重要和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童时的孩子,就象一棵没有伸展开来的小树。人生就象是一些不经意的经过,走过去了,反悔已经是不能逆转的事实。老三喝馄饨就是在大哥带他到新华书店时候,给他的额外奖励。因为老三期中考试,全级部排名第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小学升初中(上世纪79年),老三考上了全博山区只招六个班的山东重点中学淄博一中。而我考进了刚刚成立的博城三中(后改博山七中,以后也曾是初中级学生考进淄博一中的大户学校),这当然是得益于老三发自肺腑的苦心劝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同老三一块到西关喝“馄饨”不能说是刻骨铭心,但是称得上终生难忘。老三不仅学习好,而且还具有我的“皮”劲。已经近半年不在一起的初中生活,老三总是抽时间来我家找我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见了我总是说一些让我觉得奇怪的话,学习在学校里有些跟不上,自己还需努力;再就是他读过的一些新书籍,以及他的一些看法和想法……对于学习,我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老三在一起,处于礼貌性的敷衍,开始是应付,后来变成了明显的应付……岁月告诉我们,曾经在一个频道上看节目,由于观看的观众不同,得到的看法和结果也会不同了。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的时光,再也不会回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虽然一个学期不在一个学校,我似乎并没有觉得与老三已经开始生分起来。厂里在正月里搞“扮玩”,需要几个孩子扮演“大头娃娃”,我报了名,老三也随着我报了名。完事后我们每一个人领了2毛5分钱的“补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拌完玩,在回家的路上,老三突然对我说,“早上,你几点去上学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6点4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能不能,早15分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干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咱们一块去上学,我请你喝馄饨,你请我吃火烧怎么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好吧”。这是我和老三学生时代吃的最后一次早饭。每人一碗馄饨,两个油馕火烧。西关馄饨铺正如老三给我讲的,两口大锅,一个装满了整鸡和大骨煮的汤汁,一个专门下馄饨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个大婶麻利地用笊篱把馄饨均匀分到调好汤汁的碗里,我和老三一人一碗端到餐桌上。入嘴滑滑的面皮,用舌头一砸溢出肉香味的馄饨,和着博山人调出来特有香气的汤汁,一股脑儿醉了我的嘴巴,饱了我的肠胃……真香!吃完,出了店门。老三往北走,到淄博一中;我往南走,到博城三中。自此,结束了我们两个亲密无间的上学生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