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字:笑声(别名:生生不息)<br>拍摄时间:2023年5月3-24日<br>制作时间:2023年12月 霞浦堪称摄影天堂,东南西北各有各的惊艳。自驾从福州至霞浦定会经西线下青山特大桥 然后首先领略南线半月里畲族古村落 和南湾甲骨文摄影点——海上甲骨文 不得不说,来到这里再次见证了潮汐带来的奇迹——汪洋大海秒变风格迥异的奇妙画面 记得那天上午来到此地,没见“甲骨文”。看门的人说查一下潮汐表后再来 马上上网搜索发现:5月15日对应农历二六,上午08:30退潮,下午16:00涨潮 所以,当天下午我们又重返长岐山,静待海水汐涨 快看,涨潮了,海水越过远处下青山特大桥桥墩,慢慢流入围堰 随着海水升高淹没掉大部分的围栏,尚未被淹没的海堤便形成了奇妙的图案 堪称海上甲骨文 但这一滩涂奇观将随着水位进一步升高而全部害羞地藏入海中 趁着潮水还没淹没“甲骨文”,渔夫划着小舟融入其中添上“一笔” 还挥起船桨,与近岸的蛏子玩起了“打水仗” 作为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潮汐 也正是因其定时定点潮起潮落而被儒家将其作为“仁义礼智信”中“信”的象征物 所以在海边如果你不遵守潮汐时刻表,那就将是拍啥啥不成,竹篮打水一场空呀 “海上甲骨文”,不但养眼,还能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根脉汉字源头——甲骨文的兴致 原来,早在商代,因崇尚鬼神而致使国王处事,必先占卜,并留“卜兆”于甲骨之上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造字方法,赋有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坚硬的龟甲兽骨(又称龙骨)上,故其笔画瘦劲,粗细均备 听说过“人吞商史”吗?原来中药有一味叫“龙骨”的,药店收购时规定带字的不要 所以,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挖出的“龙骨”,皆被农民刮掉字迹,6文钱一斤卖给药铺 就这样许许多多的商代史料被磨成粉末,当作中药吞入病人的肚中了 <div>当时间不知不觉溜到傍晚5:16分时,潮水涨到已淹没了“甲骨文”</div> <div>此时,我们只好把镜头聚焦到用于养螃蟹的围网上</div> 没想到在光线的作用下,围网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青苹果绿、鲜柚橘橙...... 小船穿梭其间,画面的魅力超乎你的想象 不过此时,我的思绪仍逃不开“甲骨文”的传说 望着金灿灿的围栏,想的全都是水下的“甲骨文” 船夫仿佛是一位考古专家,正在搜寻埋了3000多年前的文字 如果在这片“海上甲骨文”基地搜索到殷商以前的文字,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不得不说,这里的确是拍摄日落和看潮起潮落的好地方 神奇的潮水,如自然界伟大的画师,给原本粗犷的滩涂注入了灵气和色彩 把南湾的滩涂绘成了一幅美丽的人文画卷 <div>让这片平静如镜的内海,在养殖场围堰的陪伴下,如梦如幻,别有情趣!<br></div><div>谢谢关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