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近,李大春先生的新作《三让堂前凌霄香》发表,从文学的角度叙述了“三让堂”的文化内涵及历史底蕴。为方便大家阅读欣赏,征得作者同意后,将作品以美篇的形式转发。在此向作家李大春先生表示衷心的敬意与谢忱!</span></p> 佳 作 欣 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连城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一条逼仄又绵长的小巷,穿庙前街绕经堂,弯弯巷弄,左转九十度,再右转九十度,已感路尽头时,又见柳暗花明又一村。幽幽巷道,两旁青瓦老屋古老而沧桑,地面上橙色鹅卵石因久与路人脚下亲吻,早已烙下悠悠岁月的痕迹。巷道里,一排斑斑驳驳的土墙上爬满了热烈的凌霄花,“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这首赞美凌霄花的诗句,让我想起那种永远向上、攀登不止的精神。与土墙相望的是一栋青砖黛瓦的古居,简朴宁静柔美典雅。深深小巷,凌霄花的热烈与古居的宁静在这里争相竞逐。小巷,便是已鲜有人知的楼背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别官临流迥,高楼背阁偏。”我不甚明了诗中“高楼背阁偏”的意思,但我知道这楼背阁地理位置如诗中一样的偏,东临白庙桥,南通水南尾,前后左右都是迷宫般的弄弄巷巷。据说,楼背阁从前的确有座很高很漂亮的楼阁,但因失火烧毁,现已了无踪迹。不过,我在楼背阁那栋青砖黛瓦的大宅院“八砖世第”里却看到了凌霄清香。</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进具有江南特色建筑风格的“八砖世第”,进门便是一块空旷的雨坪,雨坪地面三合土夯成,左右墙各嵌有一扇翠绿的瓷花格,古朴中透出典雅。步阶梯穿厅堂便见中堂上书“三让堂”三字,据说,这“三让堂”只是房主所兴建的三座华堂高屋中的一座,另外两座为“三兴堂”和“三省堂”,但因世道变故只建了“三兴堂”和“三让堂”,“三省堂”因故搁浅。“三让堂”中的“三让”取于孔子的《论语》:“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意为:若能够用礼让来治国,还有什么困难呢?若不能以礼让来治国,那要把礼怎办呢?此房主崇尚儒学,便把这“礼让、诚让、忍让”的三让精神当成家风家训,要求子孙为人处世首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接人待物要有仁爱友善之心和敬祖爱国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来到如今已是连城县武术研习中心的“三让堂”,与“三让堂”主人豪子接触,便感触到了一股三让精神。豪子是一位敦实的汉子,身穿一套胸前印有五星红旗的劲装,厚厚的近视眼镜中透出一种“八砖学士”的睿智眼神。递茶让座,侃侃而谈。说起他祖父当年是个“地主”,因成份较高,“三让堂”曾被分给别人居住,虽然祖父为地方的解放事业做过一些贡献,是位起义人员,但豪子对过去这些事没有一丝埋怨情绪。豪子说,房子就是拿来住的,当年那种情况下分给一些贫苦人居住也是形势所需。如今经过落实政策,“三让堂”早已还给了原房主,现无人居住,但他不想让“三让堂”闲置,要让“三让堂”的“三让”精神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扬光大,便萌发了开办武馆的想法,并决定除收取一些聘请教练的费用外,免费传授功夫,将“礼让、诚让、忍让”精神融入到国粹武术中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得“三让堂”大厅,只见厅堂两侧摆放着各种传统兵器,长矛、大刀、木棍、勾刀、三叉、飞镖样样具全,更有连城独特的武术青狮排列其中。我步入“三让堂”大厅,感觉来到武打片拍摄地。好巧,这里正办学开班,一些身穿练功服的孩子们陆续到来,人齐后,“三让堂”开始授武术第一课——德育课。只听豪子娓娓道来:练武要深刻理解“礼让”精神,最主要的是要具备高尚的武德修养,善恶分明,尊德重礼;练功过程中要了解“诚让”之精髓,诚信待人,心悦诚服,决不能争强好胜、恃强凌弱;还必须具备“忍让”的品质,忍辱负重,相忍为国;学习武术不单纯为了强身健体,更重要的要以博大胸怀培育出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力量,提高民族的自豪感和自尊感,达到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不一会,“三让堂”大厅和门厅里,便开始了现场武术传授。但见得,连城拳、南拳、太极拳在这里各领风骚。传帮带,老带新,手把手,劈砍、抓缠、腾空、翻滚,在这里出神入化......</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三让堂”,重见门前茂盛的凌霄花,忽想起明代诗人高启的那首《八月花事之咏凌霄花》:凌霄托高树,引蔓日已长。缠绵共春荣,幽花蔼敷芳。高树勿见伐,无依向风霜。我想,“三让堂”的理念也许就像凌霄花一样,执着追求志存高远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吧。</span></p> 作 者 简 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大春,福建省连城县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龙岩市劳动模范。其作品散见于《文汇报》《福州晚报》《亮报》《福建电力报》《闽西日报》《客家文学》等;作品《善德传家》获福建省《家风家训》主题征文一等奖,中国关工委主题征文三等奖。</span></p> 凌 霄 花 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志存高远:凌霄花属于爬藤植物,会坚持不懈的向上攀爬,凌霄花通常依附在建筑外墙或高大树木上,借助其气生根就可以不断地向上攀援生长,开出美丽的花朵,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寓意着人们要学习凌霄花的这种品格,不断向上攀登,即便遇到了困难也不要轻易放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慈母之爱:凌霄花在花期遭受雨打时,花瓣会保护花蕊,就像是遇到危险时,母亲对孩子的呵护。</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庄重威严:凌霄花的花色鲜艳,大多为橘色或者橘红色,是比较醒目的颜色,能给人带来一种庄重威严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