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字:刘宝麟,画家、书法家,“黄河入海口”题写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九地篇》曰:“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意思是说,能蒙蔽士卒的视听,使他们对于将领的计划,一无所知。变更作战部署,改变原定计划,使士卒无法识破真相;不时变换驻地,故意迂回行进,使士卒无法推测将领的意图。</p><p class="ql-block">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孙子的这些思想,不是在明目张胆地提倡愚弄士卒吗?</p><p class="ql-block">应该说,这种主张,一直以来也确实广受诟病,许多人给他贴上了“落后”的标签,《孙子兵法》也因此被人抓住了“历史局限性”的“小辫子”。</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孙子这里所说的“愚”并不是一种“愚兵政策”,而是在加强“教化”的同时,着眼当时士卒成分新、没文化、觉悟低的素质构成,以及深入敌国纵深作战的特殊需求,为了防止士卒胆怯和逃跑,防止敌国从逃跑士卒中获取情报,而采取的一种针对性非常强的保密措施。也可以说,是一种符合士卒心理变化规律、贴近士卒心理需求的“与人”之举,彰显了孙子的务实精神和灵活机智。</p><p class="ql-block">所谓“与人”,就是合乎民意取得人心,跟“愚人”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会采取不同的“与人”政策和策略,但出发点都是为了保护人、争取人、调动人,夺取战争胜利。</p><p class="ql-block">我们学习领悟《孙子兵法》的这一智慧,要认清孙子所处的那个时代,“体谅”孙子所处时代的人,决不能用今天之人的认知水准去要求2500多年前普通士卒的素质;要从《孙子兵法》的智慧之中把握“与人”之道,而不可对某个字词“耿耿于怀”,揪住不放,更不能误解其意,反其道而行之。 </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应该谨记,世上没有几个人是真正的傻子,“愚人”可以一时但不可能一世。“与人”者“人与”,“愚人”者“人愚”。</p><p class="ql-block">不怀“愚人”之心,多做“与人”之事,当为人生之恒修。</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p><p class="ql-block">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