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乡情

云厌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对于中国人来说,“叶落归根”,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情。少小离家,大半个世纪的离别,对故乡的牵挂,成了灵魂深处的羁绊。周艾若先生,文坛巨匠周杨的长子,于1927年出生于益阳新市渡自搭桥村,1948年参加革命,1951年毕业于哈尔滨外语学院俄语专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原教务长。为了国家需要与个人事业,七十多年耕耘异乡,96岁埙落文坛。为了灵魂深处的那份牵挂,他嘱其后人将骨灰送回老家安葬。</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周艾若先辈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聚能的一生,是文化益阳后人们,为之值得骄傲的一生。为了彰显家乡人对文化前辈的尊敬,益阳市文联,益阳市作协,益阳赫山文联,益阳赫山作协几家文化人士,一齐来到了前辈的老家,在已故老人的新坟前,庄重地献上一束鲜花,以祝前辈魂归故里,回到生母身边,从此解脱伴随一生的羁绊,让灵魂从此安静,不再漂泊,也不再牵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为周艾若的故乡亲人,以及先生的后人们,为了迎接先辈回归故里,与自搭桥村的村领导一起,早早地为先辈修建了墓园,安排好了悼念的各项礼仪事物。先辈的整个葬礼,既显庄严肃穆,又显隆重亲切,让我们这些前去悼念的人,都为之感慨故乡对远方游子的那份深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悼念之余,大家还参观了自搭村的村部,感叹山区小村,建设得如城市般规范;高大气派的村部,威武宽阔的村会舞台,家家通的水泥路面,描有乡村生活图画的村民住宅,安置于林中的各种健身器材,别出心裁的种植与养植广告,目光所到之处,都让人耳目一新,每一个能看得着的角落,都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原来就在我们的城市边,山村里,还藏有如此文化与艺术相应的村庄。也许这就是文坛前辈,依恋故乡的另一番原由吧!所幸老人的一生夙愿,终于如愿以偿,永远安息在这遍宁静的山庄,安息在他敬爱的母亲身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