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西递村,是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群峰连绵,风光秀丽,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古民居300余幢,其中保存古朴完整的还有124幢,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历史上,西递村头曾建有13座石牌坊,大都为旌表孝子和贞节的。现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伟最精致的,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赞叹说:这是我一生中所看到的最好的石牌坊。 石牌坊,又称石牌楼,是我国古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建筑物。其肇始于春秋、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登峰造极于明清。 西递与宏村的最大不同在于,西递整个村落的建筑格局更趋大气富贵的官邸形态,而宏村的建筑更具民居的烟火气。 厅堂挂有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古楹联,不仅予人以美学之享受且晓人以处世哲理。 西递的千年发展中,这里的村民,不论经过怎样的奋斗,或经商成为巨贾,或从政成为高官,都不忘崇文、不忘积德、不忘回馈桑梓、感恩族人,最后甚至都以归田归耕归故里为荣。 民宅厅堂雕梁画栋,描金飞彩,拦板斗拱,窗扇、菱花门全是精美细做的木雕佳品。 西递村是一个古朴典雅,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她既有古徽州精湛的“三雕”建筑艺术,又有浓郁内涵的人文景观,从而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徽州地域文化的显著持征。 在清晨的暖阳下,漫无目的地徜徉在村落的小巷间,心里就自然而然地升腾起一种莫名的雅兴与清欢。 漫步村中,随处可见那粉墙青瓦,鳞次栉比,青石铺路,巷贯街连,镶嵌漏窗,镂空门罩和那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突兀多资的马头墙。 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 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 每一扇大门后,都为你叙说着它祖辈或富贵或颓败的故事。 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p class="ql-block">一扇无言的老门,就可以堆砌出一部厚重的家世风云。</p> 追慕堂是西递古村落建筑群的其中一处景点。 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五十九年,占地面积为351平方米。 为明经胡氏二十四世祖胡贾三,追思慕念祖父和父亲而建。堂内有李世民的功臣画像和供奉着李世民塑像。 民间艺人的竹雕工艺品。 追慕堂里的陈设。 我在西递偶遇这家《堪画客栈》,老板是当地一位朴实热情五十多岁的男人,闲聊中,他说起他的客栈曾经接待过四川成都的大文人流沙河,流沙河还给他的客栈提了名。当他听我说我也认识流沙河时,谈兴一下高涨。从老板的谈话中得知,老板是本地人,这个四合院是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做泥水匠时赚的钱买下来的。当时用了两千块,其中有一千块还是借亲戚们的。其女儿现在在北师大教书,客栈名就是他女儿给取的。 <p class="ql-block">我们都认为流沙河是个平易近人的大学者,我还告诉他流沙河过去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金堂改了十多年的大料。平反回城后依然治学不缀,学术斐然。我和流沙河的合影。</p> 西递的夜景自有一番风韵。 整匹山都被彩灯装饰得琼山仙阁般迷人。 池中变幻莫测的彩灯喷水,更是如梦如幻。 温暖的晨光,又唤醒西递人的慢生活。 从观光亭望下去,是游人的诗和远方。 也西递人的日常。 “追源溯本,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宗祠,被尊崇为家族完整的象征,她极具凝聚力和感召力。胡氏宗祠也是西递最大的建筑。 清晨的阳光,勾勒出一位牵狗女人的身影,尽显古巷的风韵。 要享受一份古村落的宁静与诗意,一定要在村里住一晚,趁旅游团的人流还没有进来,才能独享一份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 如果你是一位对西递的人文景观刚兴趣的游客,最好还是请一位当地的导游给你讲解一下,不啻为了解西递的一种捷径。 西递不论在建筑布局、营造技术还是装饰工艺上的成就都是极其巨大的,被人们誉为代表着中国唐宋以来住宅和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最高水平。 它们还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之一,是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的产物。 2000年11月30日,西递作为我国最典型的古村落类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中。<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