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道家思想源于伏羲、黄帝与周易、周礼,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的《道德经》问世为标志形成,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道家以道为核心价值体系,认为道支配着万物的生长和发展,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主张大道无为、道法自然、以道治国、无为而治。</p><p class="ql-block"> 道教于东汉晚期形成,为中国的本土传统宗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巨大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把道家思想、神仙文化、鬼神祭祀等巫术综合起来,构建了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仙)系统,是多神教。在民间,道教在传承发展中则形成了对于日月星辰、山岳河海以及祖先亡灵等都奉祀的有着自已特有文化内涵及形式(态)的信仰习(世)俗,成为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滋养。道教文化概括起来主要有:道教神学(神仙信仰)、道教哲学、道教文学(艺术)、道教技艺、道教戒律、道教伦理(救世济民)、道教科技(金丹术)等、道教养生(武术、气功、医药等)、道教民俗(节日)等。</p><p class="ql-block">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东罗霄山脉邻江西,南属南岭山系(骑田岭)接广东,湘粤古道为中原通向华南沿海的“咽喉”,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和历史文化渊源,本地的楚巫(傩)等文化与道家思想、道教文化融合而形成了郴州地方特色的天下第十八福地道教文化。道教在郴州城乡山间田野具有广泛的信众与影响,盛极至解放前。明崇祯十年四月(1637年),地理学家、文学家、探险家、旅行家、社会学家徐霞客在游考苏仙岭后的郴游日记中称郴州为九仙二佛之地,并详实记录了苏仙传奇故事,可见明末郴州道教文化的盛行。郴州市下辖的桂东县地处罗霄山脉中南段,为湘江支流耒水源头,与江西省的交界,全县为山地地形地貌,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22座,海拨2000米以上的山峰2座,海拔800米以上至1800米的山峰多达530余座。据了解,解放前全县乡民多数信奉山神(道教),海拔较高的山上(山下、山间、山顶)多数建有仙场(宫、坛、观、祠、庙、阁、仙、场等)并供奉着地方山神(仙)。解放后,因破四旧等因素,道教被当作所谓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而被禁锢,仙道宫观场所(建筑等)多被毁弃或它用。</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郴州市的道教文化遗产逐渐挖掘、研究,并恢复传承保护。近二十年,在国家全面推进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大战略背景下,郴州市的道教文化遗产,包括道教文物古迹(古建筑、古场所、古石刻等)、道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神话传说文学故事、道教音乐、道教信俗、道教医药养生等)和道教自然生态遗产得到了一定的保护。苏仙岭摩崖石刻群、苏仙岭古凉亭群(初登仙境亭、蓬菜在望亭)、苏仙岭苏仙观(屈将室)、神农殿(遗址)、扶苍山庙、九仙观等一批道教古宫观亭阁等已成功申报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一批珍贵的道教可移动文物(碑刻雕像、古籍文献等)被省、市、县级文物管理部门(博物馆)收藏。苏仙传说(故事)、苏仙岭(观)庙会、傩祭(戏)、瑶族还盘王愿(瑶传道教)、神农(炎帝)传说、女娲伏羲信俗、祭雷信俗、回龙仙庙会(瑶族)、二月二祭龙神、河神(柳毅)信俗、火仙牛信俗、关公信俗、黄师浩祭祀习俗、三侯祠庙会、城隍庙庙会、六月六祭禾神、龙灯会等具有地方道教特色的道教文学、道教信仰习俗等道教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了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苏仙岭,海拔并不高只有500余米,可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是郴州市历史文化名山和最古老的道教胜地,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美誉。苏仙岭及山下城里的苏仙观、摩崖碑刻、苏仙传说、苏仙诗词文学、升仙石、望母松、白鹿洞、苏仙桥(石拱桥)、橘井泉香、苏母墓等苏仙道教文化遗产呈历史性、整体性、生态性、活态性、持续性遗存传承至今,问道苏仙、祈福纳吉,成为郴州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2006年以来,为推动苏仙道教文化遗产综合性抢救保护传承工作,笔者(当时在郴州市文化局分管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动牵头,克服重重困难与阻力,联动整合各方面力量持续有效地推进苏仙传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仙岭摩崖石刻群成功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仙岭(观)庙会、苏仙观(屈将室)建筑体等列入省、市、区级文化遗产项目,并组织开展了有关苏仙道教文化研究、传承、传播和文艺创作、展演、展览活动,尽力保护苏仙岭道教文化遗产和道教文化生态环境,千百年滋养郴州人民的苏仙岭道家思想、道教文化得到了赓续传承和发扬。</p><p class="ql-block"> 郴州市的道教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传承,这些年虽然尽管做了一些务实有效的工作,但是,全市的道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仍然明显相对滞后: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依法保护传承发展道教文化遗产的思想认识滞后。许多有价值的道教文物(不可移动和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仍未列入政府重点保护对象,毁损破坏严重,有的濒临灭绝甚至消亡,道教文化传承人也面临断代危险。已经列入重点保护的道教文化遗产项目,后续的保护措施缺乏配套落实,保护的力度、深度明显不够;道教界自身保护道教文化遗产的内生动力与活力明显不足,缺乏保护传承发展道教文化遗产的主观能动性,教职人员的道家思想、道教文化学识修养差,各类道教专门人才严重短缺,民间居家传道人员的素质更是明显偏低且结构极不合理。道教社团组织保护主体担当作为不够,道教文化遗产挖掘研究、遗产申报、传承传播等工作没有跟上;许多地方的传统道教民俗活动,因逐渐失去信众基础和地方文化特色而中断或消失。道教文化遗产资源的文旅融合利用仍处后进状态,因道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投入大、周期长,不能在短期内发挥经济社会效益而被忽视,郴州市如此丰厚的道教文化遗产,至今却没有一处真正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道教文化景观(文物、非遗与生态的综合保护利用)。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道教文化遗产的保护,让郴州市的道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面临难以后续有效推进的窘境。</p><p class="ql-block"> 郴州市(各县市区)遗存丰富多彩的道教文化遗产资源,有的甚至还末被人认识与重视,很多尚未能得到应有的保护传承,道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任重道远。因此,笔者建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道教界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全方位推进道教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发展,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信仰:</p><p class="ql-block">一、切实牢牢把握道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方向。</p><p class="ql-block">1、坚定坚守中华民族道家思想、道教信仰的核心价值与核心教义。</p><p class="ql-block">2、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p><p class="ql-block">3、务必保护彰显郴州地方道教文化底(特)色。</p><p class="ql-block">4、注入强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动力与活力。</p><p class="ql-block">5、全面提升从严传教治教的能力与水平。</p><p class="ql-block">6、深入夯实道教文化(信仰)信众基础。</p><p class="ql-block">二、扎实做好道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基础性工作。</p><p class="ql-block">1、持续调查挖掘摸清郴州市道教文化遗产资源,建立完善道教文化遗产资源资料数据库。重点抓住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普查的机遇,下力气挖掘发现道教文化遗产资源,整体摸清道教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生态遗产资源遗存现状和保护现状。</p><p class="ql-block">2、加大研究论证申报道教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力度,构建充实郴州道教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体系。中国道教协会在政府(文化等部门)支持下,正开始着手沟通联系社会各界开展可行性研究,推进中国道教仙境“洞天福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郴州市要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期,积极主动对接助推郴州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融入“洞天福地”项目,捆绑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并以此为新起点、新动力将更多道教文化遗产资源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进道教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p><p class="ql-block">3、持续协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道教民俗活动,保持郴州橘井泉香、集福迎祥、阴安阳泰的道教风俗特色。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文化中几乎都蕴含有道家思想、道教文化内涵。各地在道教传统节日和地方民俗节日里,可依托道教中的神仙信仰和鬼神崇拜,根据百姓对福、禄、寿、财等诉求,组织开展斋醮法事和烧香、许愿、还愿以及布施救济等道教民俗活动,让信众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慰藉。全面提升与传承苏仙岭的苏仙传说、苏仙庙会等道教文化遗产,按照道教传统定期举办苏仙庙会(祈福祭典),并改进丰富苏仙庙会形式、规模和内容,凸显苏仙岭风景区浓郁的苏仙道教文化特色,扩大郴州苏仙岭道教圣地在全国(道教界)的影响,让信众(游客)体验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4、着力推动开展道教文化研究、传播等交流活动,展现郴州道教文化的形象与魅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国内各科研院所和道教宫观胜地的交流合作,持续举办苏仙道家思想论坛等系列研讨活动,围统郴州道家思想与当代价值总课题展开学术研究、保护传承,挖掘道家思想、道教文化的深层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推出研究保护传承成果,充分宣传展示郴州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活态传承、生态优美的人文自然合一的道教文化景观形象。</p><p class="ql-block">5、切实加強道教宫观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修复保护好道教文化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重点做好道教宫观建设和道教遗址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按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修复修缮,体现道教建筑风格特色,并整治道教宫观场所及周边环境,以保持道教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生态环境。</p><p class="ql-block">6、积极拓展道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融资渠道,争取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民间信众的支持。主要通过举办道观宫庙会、道教文化讲座、道教祈福民俗活动等,吸引并服务信众、游客,扩大社会影响增加收入,并严格经费使用管理,以保障道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有序推进。</p><p class="ql-block">7、主动探索文旅融合可持续活化利用保护,倾力打造郴州道教文化旅游品牌。挖掘道教文化内涵,合理开发推出有郴州特色的道教养生饮食、道教文学艺术、道教祈福礼仪等道教参与体验文化服务产品,吸引游客前来郴州问道参观。如在苏仙岭举办道教文化节,开展道教祈福、音乐、舞蹈、美术(雕刻绘画书法)、道医、武术与国学讲座等传道活动,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要。</p><p class="ql-block">8、增强宗教法治和严格行政执法意识,依法保护道教文化遗产和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宗教界合法权益。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要努力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提高依法保护道教文化遗产的能力水平,务必严格执行国家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道教历史文化遗产的安全和有序传承。如苏仙岭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应依法妥善处理好各宗教文化间的包容和谐共处关系,以便保护好苏仙岭天下第十八福地道教名胜古迹和道教文化底色,修复好苏仙岭道教文化生态环境,显现苏仙的灵光。</p><p class="ql-block">9、注重加強道教界自身内部机构队伍建设,主动承担道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弘扬道法的主体责任。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道教界要加大对在职传教人员培训的力度,严把素质关。重点选拔培养一批又一批道性高洁、道法精深的道教文化传承人,专业道教神职人员和民间居家道士都要提升保护传承道教文化的能力与水平,注重自身的修持形象,树立道法自然良好形象。要支持道教文化遗产较丰富及信众基础较好的临武县、宜章县等成立道教协会(社团组织),保护传承好本土道教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道家思想、道教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天下第十八福地的郴州(苏仙岭)道教文化又是如此的神妙奇特,相信不久的将来,郴州定会是人们内心向往的问道修持身性的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 周作明</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