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位于荔湾区恩宁路127号、荔枝湾涌畔,网红打卡地永庆坊旁边。于2016年6月8日对外开放。总用地面积1.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截至2019年末,粤剧艺术博物馆有藏品数量5086件/套,教育活动30多次,参观人数67.7万人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2017年粤剧艺术博物馆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020年粤剧艺术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粤剧存2009年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 广州荔湾老城区作为广州城市发展历史中最古老的地区之一,是岭南文化、西关文化传承聚集地,不仅保存着广州市完整的旧城空间的格局,也是粤剧艺术重要发源地,红线女、白雪仙、白驹荣、罗品超等多位粤剧名伶的故居都在此地。该区域还分布了八和会馆、振兴粤剧基金会等粤剧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 粤剧艺术博物馆以岭南传统园林形式,汇集岭南传统工艺“三雕二塑”(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和陶塑)。</p><p class="ql-block"> 说起粤剧艺术博物馆的“三雕二塑”,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广福戏台,它是整座园林中唯一的一座纯木结构建筑。取名广福戏台意在向佛山祖庙万福戏台致敬,也是粤剧艺术博物馆十景“广福首唱”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外观极具岭南建筑的园林建筑吸引人,中心設有水上戏台,可以了解到粤剧的历史渊源、起源地、发展历程等,通过各种文物、图片、实物可以看到这传统艺术的丰富内涵和多元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广州粤剧博物馆展出内容包括两广粤剧的发展、海外粤剧的振兴、粤剧发源地、琼花会馆、船班、李文茂起义、八音、木魚、木偶、八和会馆、志士班、省港班、抗战粤剧、戏曲改革、粤剧剧目、例戏、编导、粤剧的舞台艺术、粤剧的表演艺术、清末民初名伶、粤剧现代名家、现代粤剧新锐、粤剧电影唱片等。</p><p class="ql-block"> 展览分史、艺、人三大部分,共13个展区,展出眀清至当代的粤剧剧本、木鱼书、海报、戏桥、戏服、乐器以及早期粤剧电影、唱片、剧照、名伶书画等珍贵文物3000余件。</p><p class="ql-block"> 精美的戏服,华丽的头饰、丰富的粤剧桥段,还有坚守传统文化的一代又一代粤剧艺术家故亊,都值得细细欣赏。</p> <p class="ql-block"> 粤剧起源于广州地区,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並传播到世界各地华人华侨聚居之处!。</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粤剧艺人通常在涂滿红漆的江船(名红船)上搭台表演,所以粤剧艺人也被称为“红船子弟”,演艺人员吃住都在船上,不论身份、地位,一律抽签分配床位,这在其他地方不多见。</p><p class="ql-block"> 红船影响是深刻的。岭南地区靠海,演员们演出通常是游走于各地,在红船上有武生训练的木桩,吃住同在红船,为各地的人们奉献出一出出优秀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 粤剧名家大师薛觉先、白驹荣、罗品超、红线女,大师们代表了粤剧的巅峰,同时也是辉煌的传承,给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着心灵的慰籍和精神的引领。</p><p class="ql-block"> 大师们在育人方面做着自己的贡献。红线女多次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她担粤剧院院长,积极培养粤剧人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华丽的头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精美的戏服</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曲艺品珍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