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随笔之十七

孤帆远影

<p class="ql-block">  曾经在金沙开放区想找一份管理的工作,都被当地的企业婉拒了,请不起高级管理人员。用管理人员和用员工谁更划算,单就这一个问题,就可以评判出雇佣方的眼界是否高远,俗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再厉害的生产一线员工,能保质保量的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一个产品能为公司赚多少钱?而高级管理人员的一次创新一次改革一个项目就能助公司起死回生,当然如果用上一些沽名钓誉滥竽充数的管理人员也会让公司雪上加霜难以为继,专业人员需要跟对人才能做对事,同样老板们也要选对人才能做对事,如何做到跟对和选对,多少需要一些运气成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边界</p><p class="ql-block">​ 陈总在商会中秋聚会时发表演讲时评判自己,说自己边界感不强,事实上也是如此,或许他早已明白自己这个短板,当初让我过来思颖的时候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过来好好的管好我!我也一度被这句话感染。没有边界感可以理解为不能坚持原则,都是家乡人照顾一下生意,帮忙解决一下困难,质量上帮帮忙放我一马,都是兄弟伙不要太较真,据陈所讲,贵州企业里面他目前有一千多万的借款或货款收不回来。提到边界,自然就有讲到规则,中国人大多数人都是排斥讲规则的,或者这么说都是希望对方遵守规则而渴望自己能够逾越规则,实际上来说规则也就是强势的一方束缚弱势一方的手段,往往会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那么到底有边界感好还是没有边界感好呢?不太好评价,太有边界感容易得罪人,还会被抨击为没有大局观,我是工程师干嘛要去参加生产,我是业务员我干嘛要去帮忙返工?除非你有不可取代的功能,否则你就会成为老板眼中的不合格员工,不愿打螺丝的部门负责人不是一个好厨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陶者</p><p class="ql-block">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不得不说刘总是真的心灵手巧,每次组织后勤人员参加生产和返工都是身先士卒的冲锋在前,无论是焊锡还是打螺丝折盒子,那速度那品质别人是比不过的,相比较之下韩总对于生产,那是干啥啥不行的,你让他打螺丝可能别人打十颗他也就打一两颗吧,刘总老是刁韩总十指不沾泥,可是这韩总和供应商砍起价来那是把对方说得一愣一愣,最后还心甘情愿高高兴兴的让利,别小瞧这里降一点点那里降一点点,一年下来都是几百万的利润。蓝总到各处巡视时,地上的垃圾也是视若无睹的,就只有那么一张纸片,随手捡起来就干净整洁,但是他就是不会弯腰,当时的成品出货管理群,老缪还会在群里慰问一下加班加点的员工,蓝总从来不会出声。管理者到底是该沾泥还是不沾泥呢?我竟然也一时不好评判了,总经理去干一线员工的活,干得还不如员工干得漂亮划不划算呢?以某晟周总的理解来说,不肯上产线返工的其他部门人员不是好员工。陶者一诗提到,往往十指不沾泥的人住的都是高楼大厦,手心磨出老茧来的人,往往都是为他人服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制度</p><p class="ql-block">​ 盛喜之时勿许人物,盛怒之时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当初着意要投奔蒋总的时候就是看中他朋友圈里的这个签名,在接触到的企业家里面,蒋总有才华有情怀更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人品也是可以的,我和他算是敬于才华不合于性格吧,都是性子急躁的人,虽然经过两次离合,大家对彼此还是非常认可的。制度不是暴怒下的武断抉择,也不是得意时的唯我独尊,他的出台首先是基于合乎国家法令,然后是有利于团结力量最后才是把控风险,我们通常会听到再这样我如何如何惩罚?如何如何处理?真当自己希特勒还是金元帅,越是高级管理者,越要懂得尊守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出台那是要经过举手表决经过深思熟虑,有没有和国家政策冲突?有没有利于团结?有没有权威震慑作用?威胁恐吓喝斥的方法现在不适用了,制度的推行前提是基于有人可用和公司优势卓越。而制度的推行也是要做到与时俱进的,年代,地域,群体的差异,管理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企业以完成生产为目标,怎么样团结力量攻坚克难才是建立制度的核心思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管控</p><p class="ql-block">​ 小张自幼和残疾的母亲相依为命,穷苦家庭出身的孩子干起活来那也是相当卖力,算得上是公司劳模级别的老员工了,母亲去世了小张料理完后事就向公司提出离职公司当然舍不得让她走,人事部询问情况,小张咬牙切齿说恨这个公司恨得不得了,原因是什么呢?今年来公司老板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经验,不允许员工把手机带进车间,小张妈妈摔倒在地起不来,打了很多电话小张接不了,天寒地冻的就这样走了,小张能不恨公司吗?这家公司老板的决定错了吗?当然也不见得,的确有很多人上班时间玩手机,而大多数成年人,谁家没有一个老老小小,一旦出了什么差错联系不上,那就是一辈子的遗憾。小张的事情一出,很多人也很害怕,纷纷提出离职,谁也不希望这样的事情降临自己身上。工作没有了还可以再找,家人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西方社会一直在攻击我们不讲人权,而很多企业对此却不以为然,管控要懂得尺度,为啥不让人家带手机工作,发现玩游戏不守规矩的按照劳动法允许的范围处理,不能达到生产任务品质要求的该辞退辞退,心情好的时候大事不是事,心情不好了没事也要找点事,这不是一个成功企业家该有的心智。</p> <p class="ql-block">5:惯例</p><p class="ql-block"> 很多验货员牛得不得了,明明公司给他们报销了出差费车旅费,他们跑到人家公司里验货时先提出各种要求,安排人接送,安排好酒店,虽然不敢明目张胆要钱,但是转弯抹角的各种暗示,就是要钱,给钱了有问题有瑕疵的就不拍照或少统计,不用劳民伤财的返工了,工厂大多数人也就心领神会,验货员一到红包就递给他好酒好菜好烟还有美女伺候着,久而久之这些验货员便越发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走到哪里都是一副钦差大臣代天巡抚的架势,更有甚者还在合格的产品上做小动作故意弄坏,就是想敲诈勒索。老张发家也是靠混社会出生的,好赖学别人搞起了加工,谁知道这行真不好做,要做点国外的单子这种认证那种认证烦也烦死了,一家公司验货员验货,明里暗里要钱老张就是不给,那是次次都找到一些致命性缺陷要求返工处理,这老张实在气不过,偷偷在验货房里装了监控,还特意挑了反复测试合格产品给验货员验,果不其然又是一堆问题,又有致命缺陷,一看监控原来是验货员搞鬼,那江湖出生的老张哪里忍得住,几个人冲到验货房就是一顿暴揍,验货员打得是鼻青脸肿满身是血,不断的跪地求饶尿都吓流出来。所谓的惯例都是人们惯出来的,当人们丧失原则后,就习惯性的索取,习惯性的迎合,导致行业风气不好,导致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君子求财应该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君莫取,取到之后灾祸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