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探秘(83):中国名道丘处机三进崂山

田喜兴

<p class="ql-block"> 中国名道丘处机与崂山</p><p class="ql-block"> 丘处机(1148-1227),山东栖霞人。他自幼失去双亲,一心向道,苦练精修,创立全真教龙门派,以体真履规,道高德厚,受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诏见,被尊为神仙。他格物养性,外修阴德,济世救民,“一言止杀”建奇功,其思想道德延续至今,成为为中国道教史上的里程碑。</p> 影视中的丘处机。 <p class="ql-block">  丘处机的家乡滨都里村,距栖霞县城十余里,村西北不远处是栖霞第一高山“艾山”,海拔高度814米,他在出道前就在这里磨练自己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山东栖霞艾山,因盛产艾草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每天夜晚,丘处机都会站在石台上,将一枚铜钱扔到荆棘丛生的山涧里,然后再到山涧里把铜钱摸到。年长日久,练得步履轻盈,他摸钱的地方,成为一条凹陷的山路,被称为“摸钱岩”。</p> 摸钱岩。 <p class="ql-block">  丘处机在家乡修炼多年后,听说烟台牟平昆嵛山有高师名道,便于金大定六年(1166年), 辞别亲人只身前往昆嵛山拜师学道,却被拒收,只好自择岩洞苦修。大定七年(1167年),全真道鼻祖王重阳由终南山,辗转来到昆嵛山全真观讲道。丘处机前往,欲拜王重阳为师。王重阳见他英姿勃发,潇洒倜傥,交谈中又见他语出不凡,便收其为徒。训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是年丘处机年仅19岁。</p> 昆嵛山全真观。 <p class="ql-block">  王重阳先后收了丘处机、马丹阳、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刘处玄、孙不二为徒,被称为全真七子。</p> <p class="ql-block">崂山太清宫王重阳与七子讲道石雕。</p> <p class="ql-block">  1170年春,王重阳在携弟子西游传道时,病死于汴梁。丘处机只身来到陕西磻溪和龙山的龙门洞道观苦修13年,并在此潜修道学、养生学、文学、诗词等,创建了全真道教龙门派。金明昌二年(1191年)回到山东栖霞家乡,在乡亲们的资助下建成修行之所,金章宗赐匾额“太虚观”。此后丘处机以此为根基,云游四方传道。</p> 栖霞太虚宫。 栖霞太虚宫山门。 <p class="ql-block">  丘处机一生中先后三次来崂山授道,在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鹤山等道观授道修炼,留下大量诗刻碑文,是研究崂山道教文化的宝贵遗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崂山《太清宫志》记载“宋庆元元年乙卯,真人丘长春……七真来崂山。止于本宫,讲道传玄,宏阐教义,道众大悟,各受戒律”。这是丘处机和刘处玄等人第一次从昆嵛山来崂山太清宫传道。丘留下七律十首,并走访了上清宫和明霞洞,不久后离去,刘处玄则在此居留了两年。</p> <p class="ql-block">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崂山太清宫</p> <p class="ql-block">  十首七绝石刻位于三清殿背后石壁上,于庚寅年十一月上石,距丘处机离开太清宫已有21年,距丘处机去世4年。</p> 丘处机创作的七绝十首。 <p class="ql-block">  丘处机居留太清宫时,天上下着细雨,从上清宫和明霞洞回来,写下一首七律:“烟岚初别上清宫,晓色依稀途径通。才到下方人未食,坐观山海一蒙鸿。云烟惨淡雨霏微,石洞留人不放归。应是洞天相顾念,一生嗟我到来稀。……”。该诗说得是,天下着细雨告别上清宫,而明霞洞的人因顾念,不肯放我归来,都是因为我来的太少了。可见崂山道士们对丘处机很是尊重。</p> <p class="ql-block">  丘处机第二次到崂山是在金泰和八年(1208年),在山东莱阳作罢斋醮来到崂山仰口太平宫,作七绝20首和题跋,在题跋里将“牢山”改称“鳌山”。诗中也有“牢山本既是鳌山,大海中心不可攀”的句子。其弟子王志新和刘志宽于1208年,将诗和题跋刻在白龙洞上方有岩石上。</p> 崂山仰口白龙洞。 <p class="ql-block">白龙洞上方20首七绝和题跋石刻。</p> <p class="ql-block">  在此期间,丘处机还赴位于仰口东面的鹤山,为遇真庵题刻。</p> <p class="ql-block">“鹤山遇真庵”由丘处机书。</p> <p class="ql-block">  丘处机第三次來崂山是在金泰和九年(1209年),受崂山道众之邀,在胶州做完法事,乘船从流清湾登陆,经天门涧而上,在南天门两座山峰之间开阔的山口做了一场法事。并在东侧天门峰留下“南天门”石刻,写下诗词“青玉案”一首,描写了在南天门所看到的景色,以及法事活动的壮观景象,然后去上清宫和明霞洞。</p> <p class="ql-block">崂山流清河天门峰,东、西各有一峰。</p> 东侧天门峰。 <p class="ql-block">东侧天门峰下丘处机“南天门”石刻。</p> <p class="ql-block">丘处机作法事的南天门山口。</p> <p class="ql-block">  丘处机一行由南天门至上清宫,在此写下七绝十首,在丘处机去世140年后刻在上清宫玉皇殿墙外混元石上,将“青玉案”刻在去明霞洞的路旁大石上。</p> 丘处机《青玉案》词刻。 <p class="ql-block">  词曰:“乘舟东约烟侣,策杖寻高步,直上孤峰尖险处。长吟法事,浩歌幽韵,响遏行云住。凭高目断四周顾,万壑千岩下无数,匝地洪波吞岛屿,三山不见,九霄凝望,似入均天去”。这首词是描写在南天门作法事时的盛况,在丘处机去世后,由上清宫的道人将这首词刻在这块大石上。</p> <p class="ql-block">  在明霞洞道观,丘处机为道人修行的山洞,题刻“明霞洞”三字,现已模糊不清。</p> 明霞洞道观。 <p class="ql-block">洞额漫漶不清的“明霞洞”由丘处机书。</p> <p class="ql-block">  1219年5月, 成吉思汗派使者携带诏书到山东,邀丘处机会面。1220年正月,丘挑选了18名弟子,启程西去,是年丘处机已73岁高龄。一行人先来到元大都,而成吉思汗已去西征。他们于1221年春继续西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于1222年4月抵达阿富汗大雪山行营,见到了大汗。成吉思汗属马,丘属龙,因而称这次会面为“龙马会”。</p> 龙马会。 <p class="ql-block">  在会见时,大汗称丘为神仙,并求长生不老之药,丘说:“世上没有长生不老之药,只有养生之道,清心寡欲方能长寿”。问之夺天下之道时,丘说:“欲一天下者,必不嗜杀人”。问之治天下之道时,丘说:“治天下者,以敬天爱民为要”。大汗对这次会面十分满意,下令将此次会面编集成《玄风庆会录》。1223年春,丘向大汗辞行,大汗下令免除全真道的赋役,并赐“金虎符牌”,令丘处机统领天下道教,还先后下了4道圣旨。丘的随行弟子将此行编写成《长春真人西游记》。</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颁给丘的金虎符牌文。</p> 成吉思汗的圣旨石刻。 <p class="ql-block">  这两块石牌镶嵌在崂山太清宫三皇殿外廊道的墙壁上,面积不大,是何时何人制做不详。文革期间,太清宫匡道长为保护这两块石牌,将其糊上红纸,上书“毛主席万岁!”字样,才免遭毁坏。</p><p class="ql-block"> 1224年春,丘处机应邀进京主持天长观。同年成吉思汗下诏,将天长观改名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诏请丘掌管天下道教,道家事一切仰“神仙”处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北京白云观山门牌坊。 <p class="ql-block">全真道教天下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p> <p class="ql-block">  1227年农历7月初9日,丘处机在长春宫去世,享年80岁,成吉思汗追敕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p> 北京白云观丘祖殿。 <p class="ql-block">  崂山上清宫闻丘处机在京仙逝,遂在宫外修丘处机衣冠冢。文革时期被毁,</p> <p class="ql-block">崂山上清宫丘处机衣冠冢现状。</p> <p class="ql-block">崂山区政协主席调研修复衣冠冢。</p><p class="ql-block"> 丘处机一生写作颇多,除了道教著作,共留下诗500余首,词150余首。随着金庸武侠小说和影视剧兴起,丘处机的一些诗词也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这首《莫愁诗》,印象颇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衣食无兮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p><p class="ql-block"> 石崇未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面谋。</p><p class="ql-block"> 花落三月莺带恨,菊开九月雁含愁。</p><p class="ql-block"> 山林多少悠闲趣,何必荣封万户侯。</p><p class="ql-block">点击头像可观看我以往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