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的美篇

品味

<p class="ql-block">寻根问祖时要注意的八大误区</p><p class="ql-block">水有源,树有根,血缘和宗族观念,需要代代传承。家族意识和孝悌观念,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亘古不变的价值观。心中有家才有国,小到家族,大到国家,正是宗族和血缘让人们的认同感、荣誉感凝聚在一起,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也正是优良传统,让我们又一次得到培育和传承,既让在外的游子落叶归乡,又让传统文化加以熏陶,还推动了城市的发展。</p><p class="ql-block">寻根文化,让一个城市赋有历史的力量,让孝悌美德擦亮了城市名片,它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需要我们多多培育,需要一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小编今天就为家人们讲解几个寻根问祖时常见的8大误区。</p><p class="ql-block">误区一</p><p class="ql-block">“家谱越老,信息越准确”这一说法就是错误的!年代越久远的家谱,并不代表家族信息的准确度越高,部分家谱由于手工记载难免会出现错漏。并且有些家谱过度依赖名人声望,并未严谨考究过自家真正的始祖,甚至胡编乱造,误导后人!</p><p class="ql-block">误区二</p><p class="ql-block">“我住在哪里,就是谁的后人”这一错误说法最为普遍。一般情况下,每个支系都会有一处较为稳定的聚居地,但并不代表在此聚居的宗亲们都属于这一支系,也有其他情况的出现,比如这一地域不同支系的姓氏家人们有可能集中居住在此,从而壮大了这一区域的姓氏家族。</p><p class="ql-block">误区三</p><p class="ql-block">“只有我们家的族谱才是最全最正确的”,这一说法也有谬误。我们查看族谱时,应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风俗习惯、地方志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证族谱,而不是自以为是只有自家族谱才是最全最准确的。个别族谱中,有部分人由于情面难却,随意删除祖先曾经所犯错误,或者错而不纠者,在一定程度上世世代代错传下去,未给子孙们起到典范作用,这也是我们需要谨记的!</p><p class="ql-block">误区四</p><p class="ql-block">“兄弟名字中相同的字就是字派”,这一说法有谬误。近年来,有许多族谱研究者都选择在名字里寻找相同的字,然后将其不分世代硬归为同辈,但这一行为极其错误。经有关学者考察发现:“如果仅仅只是兄弟间几个相同的,而其他的堂兄弟没有相同的,或者字辈不能连续几代相同的,那这样的话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意义。而只有谱中同代名中相同的字,并且延续好几代的才是字派,这才是有价值的。”</p><p class="ql-block">误区五</p><p class="ql-block">“用本支系字辈去衡量姓氏家族所有人的字辈”这一说法也是错误的!有些人会拿着本支系的字派诗作为寻根问祖的唯一法则,这一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字派诗只是定居开派繁衍后所确立的,而始迁祖以上的同宗不能使用相同的字辈。当然,不排除有始迁祖带来族谱,谱书之前已经确认了之后的字派。</p><p class="ql-block">误区六</p><p class="ql-block">“过度迷信名人”,很多宗亲认为只要是名人名流撰写的谱序就一定是正确的,其实不然。一些名人写序时不经考证,仅根据询问家族源流直接照写,甚至还有有很多造假的代修族谱者。因此,名人名流不一定是正确的代名词,宗亲们切勿轻信!</p><p class="ql-block">误区七</p><p class="ql-block">“25——30年的代差才算合理,反之即错”这一说法并非准确。首先,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考虑古代的问题显然不合适;其次,族谱造假之人也有可能制作相对合适的世系迷惑宗亲们。因此,代差只可用来作参考标准,而不是直接判定,用代差否定他人世系也是不准确的。</p><p class="ql-block">误区八</p><p class="ql-block">“同名同时期同地点的人,就一定是我寻找的宗亲”这一说法也不准确!像我们家族这样的大姓,经常会出现同名的宗亲。因此需要注意,即使同时间同地点同名的宗亲也不一定是同一个人,还要查看这位宗亲的人生历程中的重大事迹是否对应,并且还有父辈、同辈、子侄辈世系等相关内容是否相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