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足迹

吴成林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青春离我们已经远去,但青春时洒下的汗水,凝结成的钢铁巨龙,长卧在巍巍华蓥山。它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风采,而是以更加铮亮的雄姿延伸至远方。以更快的速度带着我们青春的力量奔向四面八方,这是我们青春的骄傲。</p><p class="ql-block">&nbsp;&nbsp; 11月上旬,有同学提议去华蓥、前锋区一日游,这是我们青春时战斗过的地方。那就叫“探寻青春足迹”之旅吧。路线敲定,同学们纷纷响应,三辆骄车满座,从思源广场出发。车辆在宽敞的大道上飞驰,将我的思绪带入到了青春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55年前,到农村去、到边疆去,这是知识青年的必然选择。到三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们这代城市待业青年的必然选择。</p><p class="ql-block"> 停课闹革命,保卫党中央,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这是那代人的坚定信念。停课,停得太久,我们的学历定格在了小学毕业。</p><p class="ql-block"> 决不在家吃闲饭。响应祖国号召,到三线建设第一线,参加襄渝铁路大会战。当一名三线民工,为祖国建设出力,我们深感无上光荣,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p> <p class="ql-block">  1969年10月。我们的青春之路从华蓥山上的古桥乡启程。我们这群人分别被编入民工第十七、二十一、三十三和三十中队。由铁道兵8715和8716部队管理,实行全军事化。</p><p class="ql-block"> 在广安境内长达四十多公里的战线上,与来自各乡镇的上万民工,同铁道兵战友们并肩战斗,书写出我们的青春华章。</p> <p class="ql-block">  每天三班倒,日夜奋战。军民同心,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甘于奉献,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战晴天,抢雨天,肩挑背磨,不知苦和累,只为每天超额完成任务,争当先进、标兵、五好民工。历时20个月的艰苦奋斗,提前三个月完成涵洞,桥梁、隧道、填方,实现路基全线贯通。</p><p class="ql-block"> 我们胜利凯旋,我们这群人再次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有的参军报国、有的进厂当工人、有的重返课堂…。</p> <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重回故地,当年三线大军火热的劳动场景仿佛还在眼前。我们住的简易工棚,冬季为抵挡寒风侵袭,铁道兵战友传递经验,将被子做成睡袋。夏日用青草烟熏赶走蚊虫叮咬,这些妙招仍记忆犹新。那个年代物质紧缺,国家为加快三线建设步伐,竭尽全力保障供给,我们每人每月有45斤粮食,半斤盐肉供应。这样的标准我们非常满足。</p> <p class="ql-block">  重走这条路,同学们感慨万千,当年荒凉贫瘠的土地,如今是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原来的小镇双河、大佛乡如今成为华蓥市和前锋区所在地。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高楼林立,道路宽敞。进入市区我们的车队缓慢行驶,感受着现代城市的繁华。</p><p class="ql-block"> 通过工业园区,一排排高标准厂房进入眼帘,豪华气派,干净整洁,环境优美。机械制造、服装生产、电子科技、日用化工、木业加工等等醒目的厂区标志,一派兴旺景象,令人感慨。</p> <p class="ql-block">五十多年的发展,铁路沿线已被现代城市,美丽乡村,现代工业所占领,改变了它原有的模样。当年流传的一句民谣“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早已变成了现实。</p><p class="ql-block"> 襄渝铁路经过一次次改造升级,电气化取代了蒸汽机,从东方红、和谐号到复兴号,一次次更新着中国速度。</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我们为自己的青春时光在铁路建设中度过,而感到欣慰与骄傲。那段经历也成就了我们的人生,看着她的存在与我们青春的记忆成为永恒,感到格外的幸福和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