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足迹:巴尔干半岛及周边(3)-阿尔巴尼亚/希腊/北马其顿/保加利亚

Travel

在小学的时候就读过,阿尔巴尼亚是山鹰之国,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在电影稀少的年代,还看过不少的阿尔巴尼亚电影,如《宁死不屈》、《第八个是铜像》、《海岸风雷》和《广阔的地平线》等。但是以前对阿尔巴尼亚的了解非常表浅,这次借此机会加深了解。<div> 首先要说一下两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10月至1913年5月奥斯曼帝国与巴尔干同盟(保加利亚、希腊、黑山和塞尔维亚)发生武装冲突(史称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奥斯曼帝国失败,阿尔巴尼亚在奥匈帝国的支持下于1912年11月28日独立。但是同盟国中保加利亚对战后获得的土地不满,原因是他们在战争中投入很多,希望能获得整个马其顿,但塞尔维亚不同意。于是保加利亚对塞尔维亚和希腊宣战,后来导致黑山和罗马尼亚也介入反抗,保加利亚四面受敌,于1913年7月30日投降。史称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巴尔干同盟之间的战争。阿尔巴尼亚跟第二次战争无关。</div><div>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巴尼亚先后被奥匈、意、法军占领。在二战期间,被纳粹德国占领。期间,恩维尔·霍查(1908-1985)领导的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参与抵抗运动并成为主要力量。1944年底,阿尔巴尼亚解放,霍查掌权并持续长达40年。之后阿尔巴尼亚陆续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接受大量经济和物资援助。例如,中国从1958年至1978年间,对阿尔巴尼亚进行了长期的经济援助。由于霍查认为南斯拉夫、苏联、中国正在走修正主义道路,便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初陆续断绝与这三个国家的来往,再加上当时的阿尔巴尼亚政府封闭所有国境,因而在国际上陷入孤立局面。1990年,新政府开始推行政治和经济的改革,放宽对自由经济、反对派、宗教和媒体的严厉管制,开放国境和旅游业,与苏联和美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并先后于1990年7月和1991年3月15日与苏联和美国复交。2009年4月,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转向亲西方亲美国路线及奉行资本主义,并与共产主义割裂,成为西方阵营的一部分。2022年7月开始展开加入欧盟谈判。</div><div> 在地理上,阿尔巴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西南部,北与黑山接壤,其他邻国包括科索沃、北马其顿和希腊。国土面积小,北面多是高山,平原和可耕地比较少。地拉那的一间博物馆介绍说,阿尔巴尼亚建国的时候,相关的国家竭力限制其国土面积,导致获得的土地多为山地。在阿尔巴尼亚旅行确实有这种感受。</div><div>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目前阿尔巴尼亚的经济情况并不好。一个移居澳大利亚最近回到阿尔巴尼亚经营房车营地的老板说,现在由于在国内很难赚钱,很多年轻人都到欧洲其他国家工作,找人做一些工作很困难。感觉年轻人确实不多。在城市和乡村看到的情况很像中国八十年代改革初期的样子,包括自行车和轻骑摩托车的式样、服装,甚至手扶拖拉机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管理也不当,一些地方脏乱差。但是阿尔巴尼亚有很不错的旅游资源,北部的高山河流和南部的海边城市受到越来越多国际游客的青睐。</div><div> 在阿尔巴尼亚共旅行5天,从北部的高山一直到南部的海边,包括沙拉(Shala)河、瑟斯(Theth)国家公园、瓦尔博纳(Valbona)国家公园、斯库台(Shkoder)古城堡、首都地拉那(Tirana)、千窗之城培拉特(Berat)和世遗古城布特林特(Butrint)。</div> 《巴尔干半岛及周边(3)-阿尔巴尼亚/希腊/北马其顿/保加利亚》线路图 沙拉(Shala)河 瑟斯(Theth)国家公园 蓝眼 瓦尔博纳(Valbona)国家公园。翻过画面中间的山口就是黑山。这是一条非常惊艳的徒步线路,好评如潮。 黑山徒步线路走了一半。 瓦博纳谷地 霍查执政期间的备战工程,在全国建了10万个这样的碉堡,据说在黑山边界到处都是碉堡。 瓦尔博纳国家公园和瑟斯国家公园相连,但是没有公路,只能徒步,全长6小时40分。原本没有打算徒步,后来听一位游客说,这条线路是除了翻越黑山之外的第二大亮点。于是当即决定取消返回营地所在城市的车票和船票,徒步到瑟斯,然后坐车回营地。 其实真走起来肯定不止6小时40分。 要从中间山峰左边走过去。 山谷已在身后 跟着左边徒步的人继续往前走 右边的山峰上已经有人登上去了。 攻顶。 山顶四周乌云密布,赶快下山。 刚从高处下来就下雨了,远处树下的人正在穿雨衣。也穿上,随即下起瓢泼大雨。“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雨点真像黄豆那么大,雨水沿着腿流进鞋中,免费泡脚。还好,上身没湿。有些人没有带雨具,雨又一直不停,只好冒雨走。 翻过来了。留了影吧。早晨8点出发,下午4点到达,共走了8个小时。 到了瑟斯已经没有公共交通。天还下着大雨,只好请杂货店老板安排一辆私家汽车返回营地,90欧元。司机开车非常恐怖,在弯弯曲曲的狭窄山路上,一边开快车,超车,一边打电话还发短信。我只好紧紧抓住护手,希望不要出事。回来后,跟营地老板谈,他自己也这么做,说没人管。赶紧熬姜汤喝下,还好没有感冒。 营地附近的斯库台(Shkoder)古城堡 首都地拉那。这个大概就是首都大广场。现代建筑规划实在太糟糕,这样的高楼居然也能被批准。 这里很像人民大会堂。全国人民大团结万岁!现在改为博物馆,其中展出阿尔巴尼亚不同时期的历史,包括霍查时期。一直想找一个霍查同志的塑像或画像留影,根本找不到。询问博物馆管理员,被告知那是一个独特年代东西,已经全部被拆除。 千窗之城培拉特(Berat) 世遗古城布特林特(Butrint)。恺撒来过,喜欢这个地方,于是建城。 难得看到阿尔巴尼亚的谷地平原,尤其是平原中的道路。为了充分利用平地,很多道路都建在山坡上。 在车上拍了两张阿尔巴尼亚居民生活照。 呵呵,像不像? 离开阿尔巴尼亚进入希腊。虽然以前来过希腊,再参观一次也是可以,但是内容实在太多,即使是蜻蜓点水地看一下,也需要两周时间。所以这次没有做深度游,只到希腊北部的维科斯峡谷(Vikos Gorge)徒步,再去一次迈泰奥拉(Meteora)参观空中修道院。 徒步维科斯峡谷(Vikos Gorge),标志牌上写是世界最深的峡谷。是吗?其实不是,这只是相对于它的宽度,是世界上最深的。最深的峡谷是中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其次是尼泊尔的卡利甘达基峡谷(Kali Gandaki Gorge)。大概走了6个小时,道路艰难。由于最后要去做环勃朗峰徒步,就把这些徒步当作是热身,其实没有必要。 道路艰难 走完之后回望峡谷。 迈泰奥拉因修道院修建在拔地而起的岩石上而获得“空中修道院”的美称。在11世纪很多东正教修道士来到这里。在奥特曼占领时期,为了避免伊斯兰教的影响,他们在岩石顶部,用梯子和吊篮运送物资建设了第一座修道院。后来越建越多,共建了24座修道院,成为希腊东正教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现今还完好保存6座,其中2座为修女之居所。目前修女居住的斯德望修道院(Monastery of Agios Stefanos)没开。<div> 可以自驾参观,但是更好的方式是叫一部出租车,这样可以节省停车的时间,也省得自己找线路。</div> 大迈泰奥拉修道院(Monastery Of Great Meteoron),最大的修道院,始建于14世纪中叶。 修道院内部 通过手动方式把东西拉上来。 瓦尔拉姆修道院(Monastery of Varlaam),迈泰奥拉第二大修道院,始建于1541年。院内的用餐室现在改为博物馆。 卢萨努-圣芭芭拉修道院(Roussanou St. Barbara),建于16世纪中期。该修道院现为修女居住。 圣三一(Holy Trinity)修道院, 始建于1475年,是迈泰奥拉现存最古老的修道院。悬崖高达400米,曾是007电影《For Your Eyes Only》(《最高机密》,1981年上映)的拍摄地。 圣尼古拉·安纳保萨斯(St. Nikolaos )修道院,建于16世纪。 巴尔干半岛之行已到达V字形的最底部,不再继续往南了,从北部进入北马其顿。<div> 这个国家的名字有点奇怪,因为现今的国家名称中没有马其顿,也没有东、西或南马其顿。前南斯拉夫曾有马其顿,南斯拉夫解体后,马其顿独立出来。但是国家的名称一直未达成一致意见。其原因是,马其顿族的人分散在周围的国家,如希腊。如果使用马其顿这个名称,担心会对这些国家造成一些影响。最后经过协商,定为北马其顿。<div> 北马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只游览了世遗古城奥赫里德(Ohrid)和首都斯科普里(Skopje)。</div></div> 世遗古城奥赫里德(Ohrid) 首都斯科普里(Skopje),没有什么特别的。 下面进入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也是早期听的比较多一个欧洲国家,表演艺术很不错。本打算去看一场演出,可惜演出地点在很远的地方,只好作罢。<div> 保加利亚参观的地点主要有首都索菲亚(Sofia)、里拉(Rila)修道院(在希腊、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修道院是一个著名旅游目的地)、里拉国家公园、大特尔诺沃(Veliko Tarnovo)的沙皇行宫。</div> 索菲亚大教堂 圣尼古拉奇迹教堂(St. Nicholas the Miracle-Maker ) 里拉(Rila) 修道院 里拉(Rila)国家公园,有七个湖,也称七湖国家公园。徒步大约6个小时,要登山。 普罗夫迪夫(Plovdiv)的古城 沙皇行宫/城堡(Tsarevets Fortress) 俯瞰大特尔诺沃(Veliko Tarnovo) 阿尔巴尼亚-希腊-北马其顿-保加利亚结束。<div> 这时候,最初同行的朋友返回德国(7月17日),继续进行中断一个月后的旅游。当时租车公司说不能退钱,但可以中断后再用。这样还可以走一个多月,也不错。后来没有过来找我们,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巴尔干,但不走那么多地方。也不错。</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