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山 回文 回响

地名张高明

<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初,应长治九三学社原主委杨明生之邀,我和长治广播电台原台长李昌钊一行,共同走入了杨明生的家乡——高平市河西镇回山村。 </p><p class="ql-block"> 回山村是个千人大村。1997年,我和杨明生同为市政协委员,出于对地名的热爱,我问他老家,他说是高平悬壶南回山村的,他用高平话读成“贤南”,我说以后一定去看看。想不到20多年后才得以成行。</p> <p class="ql-block">  去年冬天和今年春末,杨明生两次邀请我去回山村,因为和单位公事和我所在的平顺县北耽车村立纪念碑的事有冲突,未能成行。微信里,他常发给我其家乡的一些名家雅集、书法笔会、民主党派教育活动等消息,如2020年十一月,杏林文化中心及回龙万宝堂落成时的精彩画面等,我早已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一次,他打趣地说:“我是三请诸葛亮啊。”我说一定前往。 </p><p class="ql-block"> 回山村回因位于回龙山下得名,也是高平最南的村,村中有五阁十庙,和多年前成立的上党梆子剧团。2021年,回山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并授予牌匾,村里把《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全文打印在村中大黑板上,以增强全体村民的法律意识和保护家国情感。村里有二个村口牌楼式大门,“回山村”三字由李有来书写,背面题额分别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由杨明生(恒一)书题。大门两侧对联为“福瑞祥云藏锦地,回龙积善蕴贤良”“铸范兴仁仰步灵龛胜迹,晴耕雨读俯临杏苑奇观”。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村中几百年没有人犯罪,偶有波折也都化险为夷。</p> <p class="ql-block"> 杨明生领着我们参观了村中嵌有“水环山秀”字样的古道,和新装饰的三佛阁,观音阁下的古道旁,斜逸而出的古树,见证了晋豫古道的人声马嘶。祖师庙,纪念媒人的高禖祠。有纪念天官、地官、水官的三官殿,只是石牌和匾额时而写成“三官”,时而又变成“三宫”,不知何意,终是粗疏。以及村中牛姓建起的“犇亭”,新修的道教建筑通明宫,“龙山龙景育龙人,祖功祖德泽万民”的艺园等。在村中巡行,时见石碾、石磨盘、高大的树木。村中三圣殿内,其中的贞修庵和山西闻喜县裴氏家族女儿有关。我专门去辨认双龙石碑上的文字和印章,上有立碑年代的雍正字样。2014年,我路过闻喜县裴柏村时,村人也讲过类似的传说,或者是女儿逃婚,或者私奔流落到晋东南,后人为其修庵纪念。碑文由清朝名臣陈廷敬之子陈壮履撰写。“贞修庵”三字由长治书法家卢邦题写,嵌在墙中。村中观音阁,只是屋顶漂成了红色,我查阅网上有人在几年前发的图片,屋顶还是淡黄色,李昌钊评点说,“不伦不类,不如保持旧样”。</p> <p class="ql-block">  我们重点参观的是村里的高平杏林文化中心,书体由姚奠中题记。杨明生、杨明贵兄弟分别是长治九三学社晋城农工党的领导,该文化广场也是农工党晋城市委和九三学社长治市委等机关活动基地。,整个广场有书院,有健身广场,有书法馆,有收藏展。文化中心在农村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场周围的墙上装饰布置了诸多书法元素。有王羲之写的21个之字,杨明生还特地指着最大的一个“之”字下边的一撇,让我看他自己要求加上去的微小的一个“之”字,我没有问是不是他的手迹,但这种致敬先贤、好学向上的进取心,于我心有戚戚焉。有毛泽东手书的草书《兰亭集序》,有专门请山西省委原书记胡富国2013年题写的“上善若水”四个字,有2011年村中发现的阎锡山“主张公道”四字匾。</p> <p class="ql-block"> 杨明生兄弟家就在广场旁边,进得匾额“杏林毓秀”(李家琪书)的院门,院中六间房屋挂有“杏林书画院”匾额。围墙上刻有2008年开业时多是“杏林春晓、誉满杏林”等有关医卫工作的各位名家题词。沿梯上到得观景台“观日望河亭”,可俯瞰远处的村景,亭内装有石质栏杆,栏杆周围也有“福禄寿喜”等吉祥字画雕刻。屋内几间房屋,有杨明生、杨明贵二人几十年来参加全国政协会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交往或外出时拍摄的特色照片。有何维、武维华、邵鸿、韩启德、赵瑜、郭凤莲等。如台湾蒋介石无臀坐相,杨明生自己创办的《杏林文化》小报,《团结报》头版刊登的本人照片,有书画频道2021年全国书法教师高级研修班合影照等。尤其珍贵的是申纪兰生前到村里视察的场景,杨明生讲的眉飞色舞,言语间流露出对老劳模的敬仰之情。他讲专门到津门请冯骥才题写“少儿书法启蒙馆”,一者见杨之诚心,二者见冯之谦逊。墙上装裱有“风雨同舟、百花齐放、天下为公”等书法内容,屋内有专门的条桌,可供来宾泼墨挥毫,以文会友,研讨交流。</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以为一院二室,仅此而已。杨明生却说,还有三分之二没有参观。我们跟着他出门,走过广场,到了少儿书法馆。馆内上下三层(含地下室),正对大门处是书圣王羲之的石雕,一、二层之间的台上围栏,素描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的名人照片、十大元帅、五大领袖,包括当代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古今名人、医疗大家,室内柱子上有古代书法名家的书迹和多宝塔碑等作书场景画像。偌大的展厅,全是书法作品,或以石刻嵌入墙内,或装裱后悬挂布置,有书法家柏扶疏写的序言“管侯漆妃神韵、名家法书风采”,有卫夫人、颜真卿、黄庭坚、郑板桥、刘海粟、张学良、李叔同、舒同等名家的书法作品石刻。 </p><p class="ql-block"> 令我们十分惊奇的是,杨明生兄弟三人均为书法爱好者,他们共同创作了一幅别具一格的书法作品,分别将“天道酬勤、功到自然成、抱朴守真”13个字,用真草行三体各书写一句,穿插排为两列,下面为三兄弟杨明全、杨明生、杨明贵的落款和印章。为了家庭的传习,杨氏兄弟把从其父母开始的几十名家庭成员,设计成红底两个环形,宛如太空的点点星辰。</p> <p class="ql-block"> 除书法作品外,和杏林有关等各类藏品、旧物、古物,也是其一大特色。馆内收集了旧时中医所用和几十年前赤脚医生等使用的药具,旧时红木柜,有旧粮票、布票,有根雕、木雕,奇石摆件中有特色石雕《愚公移山》等,有一块天然石上有类似“明贵”二字。汉画像石刻的“辈辈壮”图画,初看二人,实则四人。用毛泽东像章上百枚在墙上摆成的中国地图,从侧面看去,时而闪光。屋中书香弥漫,有晋东南作家作品、中外名著、旧时课本,《张之洞抚晋》《刀耕五谷畦》等上百种书籍。旧物有顺治年间后加盖慈禧太后印章的“圣旨”,这是长治县下秦村自称慈禧同乡的患者送给杨明生大夫的,我无法辨别真伪。</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大厅后,走入灯光辉映下的走廊,两侧砖墙上专门设计的壁龛内,旧农具和生活用品如簸箕、铡刀、牛车、水桶、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造型和布艺画,书圣、武圣、诗圣、兵圣、文圣、药圣、医圣等石雕、铜雕等,有旧时农具和模拟《清明上河图》令人目不暇接。最后一道门两侧写“书法如山山高人为峰,勇攀高峰峰高无坦途”,横批为“打通最后一公里”,一语双关的展览结束联,引导我们从此升入小院另一片天地。 </p><p class="ql-block"> 拾阶而上,一缕阳光照射在身上,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刚进来的院子,至此恍然大悟,一开始在院中看到地窖式的建筑上有“清慎勤”三个书法字体,原来是互联互通的巧妙设计啊。</p> <p class="ql-block"> 半天下来,我和李昌钊的共同感受是:回山小村,一家之力,文化浸润,功莫大焉。杨明生诚恳相邀,以后春秋佳日,希望朋友们再访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高平杏林文化中心,建立15年来,影响逐渐扩大,辐射效应日益明显,报刊、电视、媒体等时有报道。今年“七一”期间,村里还专门组织了长治和晋城书画名家笔会。回来二十多天,我的脑海一直久久回响着小山村的历史钟声,不忍弃珠,拙笔成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