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故居游

姜是老的辣

<p class="ql-block">来杭州,胡雪岩故居应是必去看看的地方。今年5月,我和老伴去杭州女儿家,女儿和我俩一起又去了这里。(十多年前带外孙时曾去过)</p> <p class="ql-block">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p> <p class="ql-block">故居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建筑面积五千八百多平方米。当时豪宅工程历时3年,于1875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胡光墉(1823~1885),安徽绩溪人,因在杭州经商,寄居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p> <p class="ql-block">胡雪岩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p> <p class="ql-block">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p> <p class="ql-block">胡庆馀堂在1880年时,资本发展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馀堂"之称。而胡雪岩,胡庆馀堂的创办者,也因其不耻下问、勇于探索,以一个钱庄出身、不熟悉药业的人在中国药业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使胡雪岩的声名不至被时间所冲淡。</p> <p class="ql-block">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除了得益于王有龄之外,另一个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左宗棠。</p><p class="ql-block">左宗棠是中国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被誉为“活字典”。他的一生中,最为人所知的功绩之一就是收复了当时沦为外族势力控制的新疆地区。</p> <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左宗棠,今天我们去新疆,恐怕还得办理护照。我们现在吃的哈密瓜和葡萄干可能要进口才能吃到。新疆包括南疆和北疆,面积达到惊人的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换句话说,一个新疆相当于3个法国,4个日本,16个韩国。</p> <p class="ql-block">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本入侵,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p><p class="ql-block">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主张放弃塞防,“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p><p class="ql-block">只有左宗棠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并指出</p><p class="ql-block">"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而且“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p><p class="ql-block">最终经过重重阻力和内部派系斗争后,左宗棠在军机大臣文祥的全力支持下,走上了收复之路。</p> <p class="ql-block">1866年,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出关西征。正所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征军经费虽然由各省共同筹集,但为数不多,且经常拖欠。为解决经费问题,左宗棠只好奏请惜洋款救急。</p> <p class="ql-block">除了创办胡庆馀堂以悬壶济世的义举之外,胡雪岩还为左宗棠的西征举借洋款,为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结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蛮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书写了他人生中精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累汁金额为一千八百七十万两白银,而利息至少占总数的一半,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高利贷。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一借款举动是 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年近七旬的左宗棠为表示收复新疆的决心,专为自已制了一付棺材,抬棺出征!</p><p class="ql-block">收复被俄人占领了13年的新疆,意义十分重大!民族英雄左宗棠,值得国人永久纪念</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当他返回肃州,看到四大街的树木多已死亡,更奇怪的是很多树皮被剥光。他十分忿怒,对府县官员严加切责。一天,左宗棠微服出巡,发现乡民骑驴进城办事,多将毛驴拴在树上,而毛驴大啃树皮,无人过问,左宗棠看在眼里,沉思良策,决心改变此种不爱护树木的不良风气。一天,当他来到街口,竟又碰见一头毛驴在啃树皮,左宗棠跨上一步,解开缰绳,将驴拉到鼓楼拴定,拾级登楼,击鼓聚众,判驴死刑,并当众宣布“从今若再有驴毁坏林木,驴和驴主与此驴同罪,格杀勿论”。一时左宗棠斩驴护树,传为佳话。时隔不长,又流传出左宗棠斩侄护林的故事。左宗棠的侄儿居功自傲,对左宗棠植树护树的号令有意藐视,手执砍刀当众砍倒一片林木,有恃无恐。左宗棠闻报,怒不可遏,以“毁林违纪”之罪,公开斩首号令。从此以后,肃州城内林木葱茏,环境幽雅。百十年来,肃州人也养成了植树爱树的优良品格。到解放时肃州南门内、北门口的大树,就是有名的“左公柳”遗存。至今酒泉公园保存的这些数量极少的“左公柳”就是左公亲手栽种的遗存。</p><p class="ql-block">公元1878年(光绪四年)他的老友杨昌濬,应约西来,帮办军需,看到驿道两旁杨柳成行,所到之处,绿树成荫,即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p><p class="ql-block"><b>“大将筹边尚未还,湘湖子弟遍天山。</b></p><p class="ql-block"><b>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b></p><p class="ql-block">的诗句。</p><p class="ql-block">唐人王之涣的诗:</p><p class="ql-block"><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p><p class="ql-block"><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p><p class="ql-block"> 是描写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p><p class="ql-block">清人杨昌濬的诗:</p><p class="ql-block"><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遍天山。</b></p><p class="ql-block"><b>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b></p><p class="ql-block">是赞扬左宗棠和湘军功劳的。</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有感于此,我也附和一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左帅功高实堪赞,屯田栽树平边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戈壁滩上添新绿,春风始度玉门关。</b></p><p class="ql-block">(这是2017年7月我游河西走廊时写的)</p> <p class="ql-block">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敛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这样,财源滚滚来也就不在话下了。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己超过千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功成名就之后,他并未忘记他的发迹之地——杭 州,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义举。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 "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还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到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己达二十万两白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借此案使他的义声善名更加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行侠仗义的仁厚之心和一颗拳拳爱国之心。</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一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己名利双收、事业有成的人,却在几天之内垮掉了,他的事业也随之走到了尽头。表面上胡雪岩生意的失败是由于他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使钱庄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被挤兑,致使其经营的生丝铺、公济典当、胡庆馀堂等纷纷关闭。但导致胡生意失败的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敌人的打击。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 "牺牲品",成为李鸿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p> <p class="ql-block">胡雪岩破产后,先前那些为其钱财嫁人胡家的美妾们,一改往日争先恐后巴结胡氏的嘴脸,温情顿失,纷纷要求携带自己的私房钱离开;留在胡氏身边的,只有罗四太太。在罗四太太的陪伴下,靠着胡庆馀堂的微薄收入,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光绪十一年 (公元1885年),黯然离世。</p> <p class="ql-block">胡雪岩故居从建筑到室内家具陈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宅。</p> <p class="ql-block">胡雪岩卧室</p> <p class="ql-block">除原配夫人外,胡雪岩还有12个妾。</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女眷住房。</p> <p class="ql-block">故居内的花园芝园怪石嶙峋、巧夺天工,其中的假山为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进入故居,那回旋的明廊暗弄、亭台楼阁、庭院天井、峭壁假山、小桥流水、朱扉紫牖、精雕门楼,使人仿佛进入一个大大的迷宫;而百狮楼、锁春院、怡夏院、洗秋院、融冬院、延碧堂、载福堂、和乐堂、清雅堂无处不奇;木雕、砖雕、石雕、堆塑、彩画则无品不精。故居内还有董其昌、郑板桥、唐伯虎、文征明等名家的书法石刻作品,轿厅内的两顶做工考究的红木官轿很是值得欣赏一番。</p> <p class="ql-block">胡雪岩乘坐的红木轿子。</p> <p class="ql-block">厨房</p> <p class="ql-block">故居内展有一幅十分罕见的朱鎔基总理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题字是:“胡雪岩故居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嶂,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财倾半壁。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p><p class="ql-block">朱鎔基</p><p class="ql-block">二00二年五月,偕夫人及爱女于胡雪岩故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