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19)探访汉口之根~长堤街

草色遥看

<p class="ql-block">题记:尽管以前甚至十几年前就开始探访长堤街,然而看到春风老师25日之链接,还是于26日、27日,28日三天连续按照文章中,提及的探访点一一涉足。坐8号线转1号线,硚口站下步行至月湖桥,从长堤街18号进入。</p> <p class="ql-block">长堤街到底有多长?袁公堤、后湖堤、长堤……是不是同一个堤?铜人像真的是长堤街的终点吗?了解一个地方,就要从它的城根逛起,而长堤街,就是汉口的根。让我们沿着长堤街,一路走回400年前的汉口。</p> 长堤街由来 <p class="ql-block">长堤街上的红砂石墙砖,这种砂石一般是筑堤使用的建材。</p><p class="ql-block">拐进长堤街,大约步行几分钟,在“长堤街37号”路牌对面,下了台阶,能看到几块红砂石,形成一个坡面。这是长堤的古迹,也是街上唯一一处能看到“长堤本堤”的地方,记述着长堤街街名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要看懂这几块大石头,得穿越时空。明代成化年间,汉江北岸冲刷出一片滩地,慢慢有人在这里搭棚屋,再后来有了码头,有了商船,有了住家的人。但每到汛期,后湖府河的大水,也成为人们心头的巨大阴影。明崇祯8年(1635年),为挡水患,汉阳府通判袁焻,修了一条玉带河道,筑了一条长堤——长堤挡住大水,河道排水入长江。此后,汉正街上南来北往的异乡人,得以在这里安安心心地住家,热热闹闹地做生意,成就了汉口“经济重镇”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义烈巷小学的钟楼,黄家巷里带圆窗的红砖房,长堤街上,这样的有韵味的建筑还有很多。1864年,汉口筑城墙,在长堤外筑城开壕,有了堡垣之后,长堤失去防洪作用,玉带河也被截流、干涸。后来,居民在堤两边建屋起楼,逐渐形成以堤身为轴线、几乎与汉正街平行的街市——这,就是现在的长堤街。</p> <p class="ql-block">衰败的老街上,只有学校显得格外有生机。</p> 长堤街掠影 <p class="ql-block">在热闹的购物中心门前,300多岁的古桥“保寿硚”静静矗立。西起硚口路,东止铜人像,全长4公里——如今,长堤街在武汉地图上这样存在着。但在老武汉人心里,长堤街是一块特别经逛的宝地,如果以它比作一只大鱼的脊骨,两侧辐射出的小路、小巷有上百条,像鱼腹细密的小刺。</p> <p class="ql-block">麻木老地方牛杂和桂萍牛杂紧挨着,都是夜市网红打卡点。但极少有人注意过,其实前者门前的台阶,是用几块青条石搭的。这些条石,是长堤街曾经的铺路石,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也许是修路时被街坊抬回家,用作盖房子、砌台阶的材料。曾经,长堤街和汉正街一样,整条街都是用长条的青石铺成的。有住在长堤街的街坊回忆,“小时候的清晨,都是被马蹄踏过石板路的哒哒声叫醒的。”如今,汉正街背后的“药帮巷”,是武汉唯一一条还铺着青石板的古巷。</p> <p class="ql-block">汉正街药帮巷青石板上我的影子及墙上壁画</p> <p class="ql-block">七层红色沙石墙~义烈巷24号附近。这是一栋普通的民居,第一次拐进来见到它的时候,着实被震撼了。不普通的是,从下往上数,整整7层墙砖,全是用红色砂石搭出来的,手摸上去,还有砂砾粗粗的触感。</p> <p class="ql-block">这种红色的砂石,一般都是沿江沿湖的地方,曾经筑堤的建材,所以它是一份特别的标本,记录着长堤街与水相伴相生的往事。下午有阳光照进巷子的时候,红砂石闪着光,极美。</p> <p class="ql-block">武汉最后的老澡堂~汉中路·汉中浴池</p> <p class="ql-block">长堤街不仅古迹多,旧时的生活方式也在延续,汉中路的汉中浴池走红网络。有人说,它是武汉最后的老澡堂。其实冬天相约喝茶泡澡,是老硚口延续几十年的生活方式。这一带平房多,老街坊也多,大人相约去浴池喝茶咵天,小孩窝在大厅写作业,数九寒天,也就不那么难捱了。走出浴池,无缝踏入汉中路的一块菜市,迎面就是藕夹肉圆腊鱼腊肉,洗了热水澡,一头扎进热腾腾的生活。一个字爽!</p> <p class="ql-block">浴池正门和后门</p> <p class="ql-block">玉带河唯一地表可见的石桥~云尚国际时尚中心C座6号门</p> <p class="ql-block">保寿硚始建于清朝康熙初年(1662年)前后,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在汉经商的山西、陕西商人集资重修。1988年公布为武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寿硚原是古玉带河上的一座2墩3孔平板式石桥,又名玉麟桥。据清代的《汉口丛谈》记载,玉带河上曾有31座桥,六渡桥、保寿硚、广益桥都在其中。晚清之后,古桥有的被土填平,有的被拆掉,保寿硚是玉带河古桥群如今唯一地表可见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保寿硚位于硚口区长堤街多福路保寿巷,始建于1662年,1834年重建,因用的是石材。保寿桥是汉口的城市之根,桥上所刻“硚”字,也是“硚口”地名的实物见证,其价值不在于其建筑多么精美,而在这座苍老的建筑历经沧桑,见证了汉口的不断发展。。</p> <p class="ql-block">汉口保寿硚遗址位于汉正街多福路云尚·武汉国际的下沉式广场中,是汉口市区历史最古老的一座石桥,最早建于康熙初年,后为山西和陕西的商人重建,距今已有350 多年的历史。保寿硚是汉口的城市之根,也是汉正街的商业之根。桥身花岗岩石上石刻的“硚”宇,很有讲究,用木头做的是“桥”,用石头做的是硚保寿硚上石刻的“硚”是武汉市硚口区的“硚”字之源,而硚口是汉口之源,所以说,保寿硚是汉口城市之根,是有道理的。三百多年保寿硚,是一座古石桥,更是一本徐徐展开的书卷,记录的是老汉口发展的历史,传承的是城市的文脉,书写的是时尚汉正街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春夏水涨,汉口玉带河,曾可通小船,两岸杨柳成荫。杨柳依依玉带河,一度与南京之秦淮河相媲美。</p><p class="ql-block">物换星移,长堤街上,玉带河已不见踪影,独有一座石桥,至今尚还可见,这座桥叫“保寿硚”。提笔写硚,不少人常把“桥”与“硚”弄混,硚为何意,外地人百思不得其解。</p> <p class="ql-block">随着环境整治,河道逐渐废弃,保寿硚桥面被水泥覆盖,成了保寿巷的一段路面。上世纪90年代后,这里建成商业街,保寿硚一直没在商业街区的地下。桥体青石栏杆上,一面刻有“道光十四年西秋月山陕水菸众号建修”,另一面刻有“保寿硚”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曾经,保寿硚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山陕会馆。武汉园博园汉口里的山陕会馆,就是照着它的模样造的。2019年8月,保寿硚在原址的基础上向西迁了20多米,静卧在摩天高楼下,打货的人们扛着包裹,来来往往在桥上穿行,还像百年前一样热闹。</p> <p class="ql-block">被豆沙包带火的老菜场~宝善堂菜场</p> <p class="ql-block">硚口有个地域梗,“去长堤街宵夜”和“去长堤街买菜”,说的不是同一个位置。宵夜,说的是长堤街的西段,义烈巷附近;而买菜,则说的是长堤街的中段,宝善堂菜场附近。</p> <p class="ql-block">最近,宝善堂菜场的豆沙包、蒸饺大王、天门锅盔都成了网红小吃,好多年轻人循着攻略来打卡。宝善堂这个名字,也是长堤街独一份侠义之气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也是长堤街上已经消失的地标,如今在街上,还有以它为名的蔬菜店。旧时,长堤街、汉正街一带,因为南来北往的商帮众多,建了非常多的会馆公所,以及做善事、行义举的善堂,宝善堂就是其中之一。</p> 长堤街前世今生 <p class="ql-block">走到六渡桥的孙中山铜像,就能看到“长堤街”的路牌。铜人像离江边还有距离,这是挡不住水的,明显缺了一段。原因是上世纪20年代,汉口修民权路、民族路、民生路时,将长堤街一切两段,孙中山铜像的转盘路口,便成了长堤街的终点。那么,剩下的一段长堤街,哪去了?</p> <p class="ql-block">在民权路的大董社区,请教社区工作人员,与街坊们聊天,得知位于大董家巷里的,网红小吃“高多娣火土肝”的旧店(现已迁走),就是曾经的长郡会馆。现在的长郡会馆就是过去的郭家巷。</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长郡会馆旧址,依然能看到有“溯湘”二字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大董社区的三义里,仍能看到保留墙角地界碑的老房子。沿着民权路,拐进统一街,穿过打铜街,还看到了带有“港边巷”“东堤街”的门牌,表明这里也曾与“堤”有关。</p> <p class="ql-block">在此居住50年的老街坊热心引路(武钢退休)。</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民权路边的统一街,曾经名叫“土挡街”,表明它也与筑堤相关。</p> <p class="ql-block">武钢退休老街坊继续热心帮忙带路寻找。感谢!</p> <p class="ql-block">东堤街的街角,我们也偶遇了一处墙角地界碑。</p> <p class="ql-block">港边巷的菜场。而这些路名,如今在地图软件上,已经很难搜索。在港边巷的路旁,有一处红砂石的遗迹,表明这一带,也是有过筑堤痕迹的。</p> <p class="ql-block">港边巷路边的红砂石堆。一边走街串巷地寻找线索,在武钢退休老街坊引路下,终于搞明白了长堤街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长堤街,从硚口路起,到铜人像,再到清芬路,再到汉来广场,一直伸到长江边。东堤街与统一街(曾经的土挡街),应该是花楼片区的一道内堤,与长堤一起,形成“儿”字形的港湾,将大水排入长江。</p> <p class="ql-block">这样,一道堤的弧线,从硚口划到江汉,才算完整结实。</p> <p class="ql-block">后记:分别在上下午和晚上,连续三天去了汉口之根~长堤街。找到了图片中的所有关于400年此街的重要遗存打卡点~遇见了仍然生活在那里的老街坊们……</p><p class="ql-block">在高楼大厦的背景下,400年的长堤街明显衰败……但是在这个江湖中,有炒锅和烧烤架上的热气,有铁板上滋滋的油烟,也有打开汽水“嘶”的一声冒出的水汽,在旧街窄巷,汇聚一起,它喧闹,温暖,流转于方寸餐桌之间,风味十足,交织着寻常的平凡生活,抚慰人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和住在长堤街上居民聊天,他们从童年起,一直到现在,都是在街上度过的。在他们的记忆里,长堤街真长啊,从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一直也没走完!</p><p class="ql-block">我虽然三天都在4公里的小巷穿梭。也只能领路其中一鳞半爪。当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遍布大地,那些古老悠远、又极具魅力的老街老建筑,在历尽劫难的武汉,显得越发醒目且珍贵,它们是武汉的城市之根,值得我们去研读再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