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杜甫江阁》

汪建

<p class="ql-block">  地处长沙市河东湘江风光带的杜甫江阁,属于园林仿古建筑 ,也是湖南最大的仿唐木质结构建筑,主阁高32米 ,共七层,为纪念唐朝诗人杜甫所建。清康熙年间,长沙就有文人名士提出为杜甫修建江阁,此后这种呼声一直不断。2002年 ,长沙市政府开始修建,2005年9月对外开放。杜甫江阁的南北连廊为诗碑廊,柱两侧立石碑刻杜甫诗歌供人学习。阁馆内展示了杜甫在湖南的生活的行踪和其生平事迹 ,生动形象的声光影像,丰富的诗词书画 ,不失为虔诚凭怀伟大诗圣的场所 ,也是长沙旅游之文化地标网红打卡地。登阁远眺,西边麓山含黛,嶔崟秀峭,湘江迤逦,昼夜北流,橘子洲如同巨大的荟萃链坠静卧江心。江阁东边高楼鳞次栉比,十万人家参差其中,烟火氤氲,繁华锦绣。与天心阁、贾谊故居、城南书院(今第一师范)仅千米之遥。</p><p class="ql-block"> 江山留胜迹,何分湘蜀。成都拜杜甫草堂,长沙访杜甫江阁,魂系浣花溪,魄绾湘江岸。</p> <p class="ql-block">夕阳的光辉照耀在江水上 ,粼粼水波,好似揉皱了的金色绸缎,美的难以用笔墨描绘。</p> <p class="ql-block">极目远眺,岳麓山逶迤含黛,电视转播塔细如银针,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在杜甫雕像后面的匾额上,书录的是他最富盛名的诗歌《秋兴八首》。初到夔州,在夔州刺史王崟的安排下,杜甫一家住进山腰客堂,刺史不仅送来50只乌鸡幼崽让杜甫饲养,还安排了2个仆人照顾杜甫一家 ,生活算是安顿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公元766年的秋天, 柏茂琳到夔州任都督。他把瀼西四十亩的柑林赠送给了杜甫,在其辛勤照料下,果园长势良好,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九月九日重阳登高,写下了被认为唐诗七律第一《登高》:</p><p class="ql-block">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p><p class="ql-block">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p><p class="ql-block">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p><p class="ql-block">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第一高楼国金大厦IFS,93层,主楼高452米。</p> <p class="ql-block">湘江一桥 ,长沙市建成的第一座过江大桥,1972国庆节竣工通车。</p> <p class="ql-block">  唐大历三年(768) 五十七岁,杜甫离开夔州到达荆州,居数月后移居公安县。年底入洞庭湖到达岳州(湖南岳阳),杜甫登上岳阳楼,面对汪洋浩淼的洞庭湖,想到自己一家人颠沛流离,到处征伐不断,亲友音信全无,不禁泪流满面,写下了杜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的《登岳阳楼》:</p><p class="ql-block">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p><p class="ql-block">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p><p class="ql-block">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p><p class="ql-block">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p><p class="ql-block"> 杜甫准备从岳州去衡州,拟投奔好友衡州刺史韦之晋。乘船顺流湘江南下潭州(长沙),看到的是“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秀丽江景。在潭州湘江岸边停留的几日间,受到长沙友人的热心款待,吟出了“岸花送飞客,樯燕语留人”以示对长沙朋友的感谢。然后继续往衡州进发,在途中听闻韦之晋改任潭州刺使,只好原路返回到达潭州。不料,杜甫赶到长沙时,韦之晋已不幸暴卒,贫病交加的杜甫,只得在长沙度过了人生最后两个年头。甫以贫病之身客居长沙,最初杜甫寄舟中,泊南湖港。后移居湘江边佃楼,或在长沙小西门一带,自称“江阁”。由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在附近渔民的帮助下,杜甫在鱼市上摆设药摊,靠出卖药物来维持一家生活。杜甫在诗中曾多次对“江阁”有过描绘,《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有云:“南纪风涛壮,阴晴屡不分。野流行地日,江入度山云。层阁凭雷殷,长空面水文。雨来铜柱北,应洗伏波军。”在这段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江阁”成了杜甫唯一可以安身的地方。在这里,杜甫不仅得到了暂时的安宁,还结识了不少新旧朋友,苏涣就是其中之一。苏涣年轻时闯荡江湖,后考取进士官至御史“佐湖南幕”。他虽身在官场,却独来独往,不交州府之客。一天,苏涣特地来到江阁访问杜甫,两人饮酒品著,谈诗论文,极为融洽。杜甫十分赞赏苏涣的才气,称他“方力素壮,辞句动人。”次日回味,仍似闻金石之声。</p><p class="ql-block"> 杜甫在长沙遇到了另一位旧友李龟年,李龟年是唐朝天宝年间著名的音乐家。杜甫少年寓居洛阳姑母家时,多次在歧王李范宅里和殿中监崔涤的府第听过李龟年的歌唱,没想到在长沙又能相见。欣喜感慨中,杜甫写下了《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寥寥数语,包含了时代的动乱、国家的盛衰、人民的流亡和个人的悲欢,彼此的美好回忆和凄凉现状,尽在这首短诗中,不愧为诗人七绝的压卷之作。</p><p class="ql-block"> 杜甫继续卖他的草药 ,然而好景不长。这年四月,湖南兵马使臧玠在长沙趁夜间放火举兵为乱,不仅杀了上任仅9个多月的潭州刺史崔瓘,而且在全城捕杀刺史亲信,滥杀无辜。待诗人夜半闻之,战火已蔓延到江边,慌乱之中,仓促出城南下。默默流淌的湘江,再次将杜甫送到了衡阳。唐大历五年(770年)夏末,臧玠之乱平定。人们发现杜甫又回到了长沙,还是租佃了先前那间简陋茅屋小楼“江阁”。这年暮秋,思乡心切的杜甫决意北归,病入膏肓的杜甫强撑着身子,颤颤巍巍地写了一首《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的诗,与在湖南的亲友告别。770年冬,杜甫在从长沙前往岳阳的船上逝世,时年59岁。</p><p class="ql-block"> 杜甫死后,家人无力安葬 ,只能把他的灵柩放在岳州。命运多舛的诗圣半生漂泊,死后却不能落叶归根。直到四十三年后,他的孙子杜嗣业才把杜甫的灵柩运回故里,葬在了首阳山下 ,靠近杜预和杜审言的坟墓。同时杜嗣业央求元稹为杜甫写了墓志铭《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在此之前,杜甫的诗歌并没有得到认可 ,元稹在这篇墓志铭中,对我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传统作了详尽的论述, 第一次对杜甫及其现实主义诗歌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奠定了杜甫在文学史上的诗圣地位。</p><p class="ql-block"> 诗圣杜甫晚年在湖南漂泊了两年多,曾在长沙湘江边“江阁”寄居,并是诗人度过的人生最后一段岁月。两年里,杜甫留下百余首诗篇,其中在长沙所作的就有50多首。留下了“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春水”,“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等名句,这些史诗为湖湘文化添光增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杜甫在湘江边卖草药,他怎么也想不到,他业余种药以补贴家用之副业,会成为他乱世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唯一手段。</p><p class="ql-block">杜甫在华州当他的芝麻绿豆官时,也是靠卖药。</p><p class="ql-block">“甫赴华州日,许寄员外茯苓”。</p><p class="ql-block">他在成都,依旧还是靠卖药来维持生计。</p><p class="ql-block">他浣花溪边搭建茅草屋的时候,就在草堂外面专门辟了一个药园,种了一些中年人都需要的枸杞之类的药材。</p> <p class="ql-block">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揭示了战乱动荡、政治黑暗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盛衰变迁的历史 ,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仁爱精神,被后世誉为“诗史”。</p><p class="ql-block"> 杜甫是伟岸和不朽的 ,因为他的诗文已被传颂千年。千年时光可以几乎磨灭物资世界的任何东西 ,但杜甫的诗文依然璀璨隽永如昨。正如元稹为杜甫的墓志铭所写:“杜子美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 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p><p class="ql-block"> 历代的人们,包括许多杰出近当代和古代诗人在内,莫不对他顶礼膜拜,把他的诗歌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同时,历代还出现了许多搜集注解和研究杜诗的著名学者或选家。杜甫的现实主义创造精神 ,启发了白居易等一群诗人所倡导的“新乐府”诗歌运动 ,后又贯注到晚唐的皮日休、曹邺等人的创造中去,在晚唐的诗坛上放射着光辉。宋代的黄庭坚、陈道等,专门追步杜诗奇峭的一面,而形成“江西诗派”。</p><p class="ql-block"> 鲁迅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 ,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p><p class="ql-block"> 闻一多说: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绚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p><p class="ql-block"> 谈到杜甫又怎能绕得开李白呢?李白是诗仙 ,杜甫是诗圣 ,合称“李杜”。韩愈赞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擅长的诗歌体裁很多,在多种体裁上都留下了绝唱佳作。李白很钟好古体诗,擅长七言歌行,五言古风和乐府诗。在近体诗体裁中,李白擅长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他常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杜甫在七律方面的贡献特别卓著。李杜是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典诗词两座高山,一仙一圣,无人匹敌,像极了两座中国顶级学府清华北大, 难分伯仲。古典诗词以意境取胜,即追求文词精致优美,更强调意境韵味悠长,所以写诗的人都想达到这种境界并在这上面下功夫,反复推敲。诗仙李白写诗从来都是顺乎自然 ,反对雕琢,他论诗时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写诗全凭自然性情,信口而成 ,或俊逸清新 ,或肆意挥洒;似银河落九天,如轻舟飞流直下;“斗酒诗百篇”, “落笔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李白的诗美在性情,美在飞扬张狂,美在情绪的无拘无束、酣畅淋漓,快意恩仇。李白他本身就是诗,他的诗是学不了的。诗圣杜甫堪称诗歌的“神童”,七岁开始作诗,“七龄诗即壮,开口咏凤凰”。十四五岁,在文坛斩露头角,诗作被当时有名的文士魏启心、崔尚肯定, 赞扬他的文才同班固、杨雄一样。他对作诗相当自负,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他的创作风格主要表现为沉郁顿挫 ,风格多样,或雄浑、或悲壮、或奔放、或瑰丽、或质朴、或古简、或轻灵,无不达于胜境。前人这样称赞道:“杜诗正而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故绝不可及。辞警意丰,富于独创,如写江湖风涛之态,则荡人心胸;写老妇悲啼之情,则倾耳可闻;写山川花鸟之色,则又如在眼前。“为人性癖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苦心追求的精神,是人一辈子或几辈子都不可能学到的。</p><p class="ql-block"> 虽说李杜诗歌冠绝古今,但无论是李白还是杜甫,在复杂的政治局势面前,都因缺乏审时度势的能力和一定的政治远见,导致了他们政治生涯的失败。安史之乱后,永王李璘邀李白入幕,并在永王发动叛乱之后写下著名的《永王东巡歌》。不久,永王败北,他写的诗歌就成了罪证,李白也因之被系寻阳狱,后被流放夜郎。</p><p class="ql-block"> 45岁的杜甫好不容易被素宗任命为左拾遗,然而没过多久,杜甫就被卷入到一场政治事件中,不仅让他差点丟了性命,也直接影响到他以后的人生。时任宰相房琯被唐素宗贬谪,杜甫却不顾生死,上疏救援房琯。杜甫激烈的言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让素宗大怒,要三司治他的罪。杜甫难免书生意气,缺少政治思维。诗人挥毫写诗小菜一碟,从政欠专业,看来“术业有专攻”,此言不假。</p><p class="ql-block"> 最后补充一点杜甫的家庭生活 ,杜甫与妻子杨氏可谓患难与共,伉俪情深。他对家庭、爱情的专忠贞不二,不仅是他所处封建时代的夫妻楷模 ,就是放在现代也随便吊打那些始乱终弃之徒。在唐代,风流文人狭妓携娼俨然是一种风雅,一夫多妻已经成为风尚。杜甫却不为所动,对待感情始终专一,还劝别人“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杜甫的这份痴情被梁启超称之为“情圣”。</p><p class="ql-block"> 在省图书馆翻阅了六、七本关于杜甫生平和评论的书籍,总算凑合写完了这篇介绍长沙“杜甫江阁”的文章。一是:作为一名长沙市民为长沙的文化地标建筑点赞;再是:给那些喜欢经常在“美篇App”上写文章的朋友,做个家乡旅游景点推介。三是:对许身社稷,致君尧舜的诗圣杜甫表示深深景仰之情。</p><p class="ql-block">2023.12.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