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深山的诗人一一造访明清诗人吴中蕃故居

借 山

<p class="ql-block"> 文∥借 山</p> <p class="ql-block">  到过贵州花溪天河潭4A景区的游客,都知道有个景点叫“梦草园”及吴中蕃纪念馆。但不知晓党武龙山村,深藏着明末清初贵州诗人吴中蕃的故居。 </p><p class="ql-block"> 在花溪工作时,我曾翻阅过吴中蕃的诗,因忙于公务,对其人及其诗作未作深入了解。现赋闲在家,特去造访吴中蕃故居。</p><p class="ql-block"> 12月26日上午10点半钟,我从花溪出发,本想走磊花路,经松柏山大桥去党武乡龙山村。但是,随着贵州大学城和贵安新区的开发建设,昔日的磊花路已不见踪影。我是在导航的引导下,经甲秀南路,黔中大道,很快到了党武乡龙山村。</p><p class="ql-block"> 龙山村,曾又名“真龙山”。原来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下辖的一个村。2014年,贵州省正式成立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党武乡在规划区内,随即划入贵安新区管辖。</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龙山村,是贵安新区党武街道办事处下辖的一个村,位于黔中大道旁,入村处有一座牌坊,镌刻着“龙山村”三个字。</p> <p class="ql-block"> 龙 山 村</p><p class="ql-block"> 穿过牌坊,沿着进寨的路,我将车开进村寨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我下车走进村寨。寨子中间有一荷花池,村民的房屋建在荷花池周边,白墙灰瓦。其中有一处典型的贵州传统民居,木门石墙小院,镂空雕花窗户,这栋两层木结构的老屋,就是“吴中蕃故居”。</p> <p class="ql-block"> 吴中蕃故居</p> <p class="ql-block"> 吴中蕃故居朝门</p><p class="ql-block"> 朝门口,有“吴中蕃故居”字样的牌匾;屋内,陈设简单,摆放着木桌木椅;墙上,挂有吴中蕃的生平和诗文,以及吴氏家风家训。</p><p class="ql-block"> 如今,故居又添了一张新名片“吴氏家风馆”。</p><p class="ql-block"> 吴中蕃,字滋大,一字大身,晚年别号,今是山人。1618年,出生于贵阳的梦草池(今贵阳市河滨公园)。明末清初,贵州著名诗人。</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记载,吴中蕃早岁通经,青年时曾漫游吴越等地。1642年,考中举人。正当他踌躇满志,想一展宏图时,清军入住中原,明朝灭亡。他自认为是大明遗民,抱定“守节奉明”之志,此后数十年间,曾在偏安于贵州安龙的南明小朝廷里做官,出任遵义知县、重庆知府、礼部仪制司郎中,吏部文选司郎中等职位。因劝阻永历皇帝,从贵州安龙迁云南昆明,而得罪皇帝,罢官回到贵阳,隐居党武真龙山17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在此期间,吴中蕃曾带领族人,在真龙山耕读,并立下“重品行、勤耕读、尚和谐、倡善举”的家训。</p> <p class="ql-block">   吴 中 蕃</p><p class="ql-block"> 龙山村,三面环山,一面邻水,山下不远处,是松柏山水库,湖光山色,充满诗意,难怪吴中蕃来此隐居。</p><p class="ql-block"> 在隐居期间,他前往青岩等地教书。据说,周渔璜是他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1647年,因文友不慎泄露其踪迹,云贵总督甘文焜奉命到真龙山,请他出山为官,征召为清朝廷重臣,却被吴中蕃婉言谢绝。</p><p class="ql-block"> 清军吴三桂镇守云南时,假借“反清复明”的旗号,派人携檄文前往真龙山,征召吴中蕃出山辅佐。吴中蕃读罢檄文,欣然应允,前往昆明任职。不久发现吴三桂有自立为王的野心,方知上当受骗,在同僚的帮助下,辞职回到贵阳。</p><p class="ql-block"> 后来,吴三桂又多次派人,来逼吴中蕃出山,赴昆明就职。迫不得已,吴中蕃装疯卖傻,将昔日同僚所赠送的名贵宝砚摔碎于集市,才骗过吴三桂。</p> <p class="ql-block"> 吴中蕃隐居深山</p><p class="ql-block"> 1678年,吴中蕃为躲避吴三桂,带着全家老小搬到深山密林中,在石板镇芦荻寨隐居。他身处贫困潦倒之中,只身一人到镇宁州土门寨教书。1695年,逝于土门寨大坡(今属平坝区)并安葬,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 1999年,吴氏后裔将吴中蕃墓,迁葬入花溪天河潭景区内。因天河潭就在芦荻村旁,曾是他经常游览的地方,写下了天河潭八景诗。</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吴中蕃先生,2002年在天河潭中心景区的小山上,建有“梦草园”景点及吴中蕃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在隐居期间,吴中蕃写下《龙山六咏》《别龙山》《天生桥》等诗篇。他一生孜孜不倦,诗作累累,催人奋进。诗集有《敝帚集》《响怀集》《断矾草》等。诗中有反映社会残破,关注民生疾苦的诗篇,也有抒发思念之情的诗篇,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操守气节的志向。</p><p class="ql-block"> 动荡的时局和特定的人生际遇,成就了吴中蕃独特的诗词风格。清代著名文学家孔尚任,曾为他的《敝帚集》作序称:“黔阳之有诗,自吴滋大始”,对吴中蕃诗在贵州文坛的地位给了很高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1692年,吴中蕃在朋友的劝说下,不顾年老,应贵州巡抚卫继齐聘请,主纂重修《贵州通志》。当他听说学生周渔璜也参与了编纂工作时,非常高兴。此次重修的《贵州通志》,现存于贵州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中午12点半钟左右,我参观吴中蕃故居后,开车驶入黔中大道,经甲秀南路,返回贵阳,结束了今天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我又查阅了吴中蕃的有关资料。他身处乱世,一生坎坷,报国无门,壮志未酬。在吴中蕃看来,其祖上世代在明朝为官,不愿改节待清,故而力辞不就。我这才理解了吴中蕃,他抱定“守节奉明”之志,即使贫困潦倒,也不为名利所惑,权势所动。因此,他赤胆忠心的气节,宁折不弯的风骨,备受族人推崇,深得世人称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27日</p><p class="ql-block"> 写于贵阳银通书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