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六十五年前,这里曾是著名的8.23炮战主阵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炮战期间,仅有13平方公里的小岛,曾倾泻下21万发炮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也就是说,这里的每平方公里土地,曾经落下1.6万发炮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战后,这里化为一片废墟,断垣残壁,满目疮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炮战中英勇牺牲的一等功臣、革命烈士杜凤瑞、安业民的英雄事迹,曾编入那个时代的小学语文课本教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这里,就是被国防部授予“英雄三岛”荣誉称号的厦门大嶝、小嶝和角屿三座小岛。这里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海面直线距离仅1.8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以下照片摄于2023年12月23~25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支持下,据守台湾的国民党不断叫嚣“反攻大陆”,大小金门岛的国民党驻军更是不断炮击骚扰福建沿海村镇。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向占据金门的国民党军队和驶往金门的运输舰船进行警告性的炮击。击毙国民党军金门防卫部3名中将副司令,击伤运输舰1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9月初,美军加强了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兵力,并派出军舰飞机直接为国民党军运输舰护航,进行挑衅和战争威胁。9月8日、11日和1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部队又奉命对金门和驶往金门的国民党运输舰船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猛烈炮击。史称“8.23”炮战、炮击金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场炮战始于1958年8月23日,终于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一共持续了20年。前后经历了“全面封锁、持续打击、打打停停”三个阶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炮击金门行动中,毛泽东领导我军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针,巧妙运用战与和、慑与谈、打与停的战略战术,始终掌握斗争主动权,从此极大改变了我东南沿海敌扰我防的局势,迫使美国放弃军事上掌控台湾、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为中美谈判和建交赢得了筹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前国防部长迟浩田题词: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线炮兵部队奉命炮击金门,第二天(8月24日),福建前线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对敌方进行持续不断的政治军事攻心战,有效瓦解了敌军斗志,被誉为“第二炮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世界最大军事广播喇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海峡两岸对峙时,我军为开展政治宣传、政治攻心战,在福建沿海建立“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对彼岸蒋军官兵进行有线广播宣传,播送我党、我军的对台政策,宣传祖国大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家乡亲人的寻亲启事,播放党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等起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等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喇叭是当时的主要广播工具,由北京清华大学力学系研究设计。整套装置由铅铝合金铸造而成,最大直径2.86米,长4.47米,重1588公斤,堪称“世界之最”。它根据仿声学原理,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用语音电讯号控制高压气流,产生并传播很强的语言音乐声波,发音头的最大声功率可达到20000声瓦,有效传声距离可达12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炮战历史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炮战观光园内的杜凤瑞、安业民等英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炮战军事武器陈列场,其中展示的老旧兵器,笨重又粗狂性能可想而知,从中可以感知当年的战士们有多么艰难与危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以下这段文字是炮战纪念馆中结束语,作为本篇的结尾,以激励自己不断与时俱进,继续前行,老有所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昔日血雨腥风的战场,今日处处春和景明、欢歌笑语。英雄三岛已经成为两岸同胞交往的桥头堡。时代变了,但神圣的使命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没有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8·23”炮战中孕育和诞生的“英雄三岛精神”,已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形象性、时代性和持久性的感召力,为后人竖起了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源远流长优良传统宝库中弥足珍贵的组成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如今,凝视这些老照片、老物件,其代表的一个时代的辉煌记忆以及展现的思想、精神、境界的高度和深度,将永远激励人们与时俱进、凯歌前行,继续怀揣祖国和平统一的理想,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辉煌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