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欣赏|中华油画探索(四)/林明琛油画展/第一集

Mouse平常心( 廣州 )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摄影/编辑:平常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年12月25、26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摄影器材:</b>iPhone 13 Pro Max</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制作软件:</b>Snapseed</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3年的冬至刚过,广州今年最冷的一天。诗曰:塞外秋寒霜露重,严冬过后是春天。喜幸昨天在《今日头条》里看到卢丹老师和梁建明老师参观昨天在越秀区文化馆举办的《林明琛油画展》信息,真的是春天来了。喜欢摄影的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踏春赏春的旅程,因为观赏学习艺术大师的优秀作品,也是我们长者延年益寿的开心良方!于是乎今天就前往参观,想不到历来没有周一闭馆的文化艺术中心,闭馆了。周二再次上门,终于如愿以偿,开心!</span></p> <p class="ql-block"><b>梁建明先生、林明琛先生、卢丹先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鉴于本次油画展的作品颇丰,共有一百一十三幅(其中一楼展厅四十四幅,二楼展厅六十九幅)。我整理的美篇将展示林明琛老师油画展的全部作品,共分两集为美友们分享,本篇为第一集,谢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华油画探索(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林明琛油画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主办单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广东省美术家协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广州美术学院</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承办单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广州美术学院老艺术家研究室</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协办单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支持单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广东省海南联谊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广州傲龙创展设计有限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广州二合一画廊</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展览时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3年12月24日-30日(12月25日周一闭馆,仅展六天)</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展览地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越秀区文化馆一、二楼展厅(广州市越秀区东湖路39号)</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艺术简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明琛(深),原名林明德,1941年生,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美协会员,广州美院教授。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先后在<海南省博物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广州画院美术馆>及东莞、佛山、泰国、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近20多次。作品被海南省博物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及多国有关机构及收藏家收藏。出版《艺用色彩学》及《林明琛油画集》等专著十多部,入选《中国美术选集》《中国油面10家》《百年中国油面》 等近30部。现为广州美院老艺木家研究室研究员、中国香港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2019年被法国巴黎皇家画院聘为终生院士。</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林明琛油画展》前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恽圻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明琛最近有个画展,要我写前言,就写三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自信</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世紀八十年代,受"85思潮"影响,写实油画遭遇现代思潮的严重挑战而处于式微状态,尤其青年学生对此相当敏感甚至偏激,学院老师大多沉稳观望,比较顾忌在这时展示自已的写实作品。林明琛却勇敢地在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了他的“油画写生展”。这件事我印象很深,认为他是按自已的奋斗目标,正在不断的写生提高,则不放过展示自己,听取意见的机会。人们有何不同看法不去管它!他的这种自信,正是他不断进步的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另外,对于《色彩学》,我认为他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并无深厚基础,更谈不上独到见地。只是因为工作需要,他硬着头皮查找资料,並认真征求一些老师的意见,其中有极个别原来这方面做过些功夫,而比较狭隘的老师,对他极力鄙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一如既往:认定的事,义无反顾,敢于攻克难关。他曾查找、阅读及记录了大量资料,并结合他多年的户外写生及彩色摄影经验,挑灯撰写了近40万字的讲义,后由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三十六万多字的《艺用色彩学》,清晰地阐述光与色的关系及世界通用的色立体及色表示法,不但澄清了在美术及设计色彩中的一些错误认知,还亲自制作了一千多张幻灯片及 "色立体〞等有关教具。担负了近十年学院的色彩学科教学,更促使他增強了自己的自信心。</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舍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院离退休教师成立了“老艺术家研究室",不少老师极有兴致地到进修室画着衣或人体习作,林明琛也时有参加,并收获了若干不错的作品。这时,社会上正兴起市场化大潮,从大的方面看,这种形势是有利推动油画发展的。但多数教师对此并未顾及,比较少有人将作品推出市场。印象中就林明琛舍得去试试水温而并不过多地考虑成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然市场也会给艺术发展投下阴影,从后来的实践来看,林明琛并未一头钻进去追求市场效益,而舍得花数年时间去画他的《中华民族·丽人行》,这套组画是要带着感情去实地调查访问,然后用一种平视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井不刻意"歌颂”和“美化”,而是力求显示他们作为劳动者的本色来进到创作,但组合起来观赏,却体现这个多民族国家人民的勤劳、善良、美丽、智慧和千年不衰的精神品质,观者不知不觉会感受到其中的内在力量。在新中国新时代阳光普照之下,必将共同走向光明的未来。这是一组难得的主题性创作,如果只想眼前的市场,是下不了这样功夫的。包括他的三幅《踏歌行》,也是有着装饰韵味美感的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意味浓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还画了大量风景、人物画、肖像、花卉等,如《和谐香港》、《山里人》、《不刮胡子的老头》 等等,看出他对自己的专业是舍得下功夫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审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林明琛在以朱光潜、王朝闻等美学大家为顾向的《美育》杂志社做编辑工作好几年,在学院的《美术学报》也工作过相当一段时间,这些经历对他开阔艺术视野,提高他的审美能力以至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使他在艺术实践中重视审美先行。我主张学艺重要的是“眼高手低”,不断用眼来推动手的提高:教学中则提倡“将审美的训练与培养放在基本练习的首位”林明琛这方面也有他自己的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作为66届的毕业生,我曾带他们到兰考、郑州学习并筹办 “焦裕禄事迹展览”,后受文化部表扬,又将以王式廓为首的中国一些高水平的油画家组成的“历史画创作组”调来与我们会合,然后一道去北京,再共同创作纯艺术的《焦裕禄组画》,我们共分成几个组,林明琛组里就有林岗(留苏老师)很强调色彩、马常利很注重作品的情调意韵,尤其体现在他的诸多风景画中;蔡亮十分重视小稿,上布后则局部推进,少修改;潘世勋构图能力很強。还有邻组的全山石,他特別注重画面的整体色调:常跑到走廊走远审视画面;还有王德威,一到兰考,就常利用午休时间外出写生……林明琛对这些机遇都特别关注学习,这些等等无形中也有助于他审美能力的提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我被借调到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创作,而林明琛正好在韶山火车站工作,他在我处认识了陈逸飞和吴云华,交往中陈希望他多画些写生,吴则建议他努力搞创作,他都认真去做。这些对他的艺术成长也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后,祝贺《林明琛油画展》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3.11.25</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楼展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人民日报 有品质的新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3出新出彩融时代一画家林明琛作品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和油画家林明琛聊油画——</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桂润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林明琛教授是我画界多年的好朋友,近期他突然隔空喊话,要我听听他对艺术话题的唠叨。他说几年前,广东美协和广州美术学院联会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神州·中华——林明琛油画展》并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在去年,广州美术学院老艺术家研究室和广东《文化参考报》联合在佛山又举办过一个名为“《中华油画》探索——林明琛油画展”及研讨会。会上,他提出“发展中华油画”的概念并解释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何谓《中华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华人的情感、审美及语言,描绘中华儿女、神州大地及讲述华人故事的油画,即为《中华油画》。林教授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欧洲是油画的发源地,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被誉为油画之父。此后油画在欧美及俄罗斯广为传播,但是如从“中国油画第一人”李铁夫先生1887年在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院及后到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油画算起,至今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继李铁夫之后,还不断有多人到欧美留学,如徐悲鸿、吴作人、林风眠、吕斯百、符拔雄、颜文梁,徐坚白、司徒乔等等。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又有大批专业人士到苏联(今俄罗斯)的列宾美院及苏里科夫美院学习,又聘包括苏联(现俄罗斯)、罗马尼亚等专家到中国讲学,办培训班等……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到欧美、俄罗斯等地学习和交流的油画家更是不计其数。经过数代油画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油画的进步与发展有目共睹。当今,中国的美院及画院有人数众多的专业油画家。华人(包括海内外华人)油画家及其油画作品都是世界上最多的,这些年来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中华油画作品。应该说,从李铁人先生开始,就出现了“中华油画”。如他的油画《画家冯纲百》等便是。此后,中华油画不断涌现,如:颜文梁《天坛》,胡一川的《开镣》,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的《参军》,吴作人的《齐白石像》,罗工柳的《地道战》,恽圻苍的《洪湖朝阳》,王恤珠的《金田起义》,蔡亮的《延安火炬》,孙滋溪的《天安门前留影》,王文彬的《夯歌》,杜健的《在激流中前进》,罗尔纯《红土地》,张彤云的《祖国》,林明琛的《踏歌行》,陈逸飞的《黄河颂》,汤小铭的《永不休战》,曹新林的《粉笔生涯》,周树桥的《春风杨柳》,关则驹的《芭蕾舞者》,涂志伟的《舞乐、编钟、古音》,司徒绵的《唐人街小贩》,陈衍宁的《淑女篇》等等等等……但如何让中华油画更上一层楼?济身于世界油画之林,这成为中华油画人的共同梦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如何让中华油画更上一层楼?跻身于世界油画之林,这成为中华油画人的共同梦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年越八十高龄的林教授接着说: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因参与创办中国唯一的审美教育刊物《美育》,由于组稿工作需要,参观全国及各地美展较多,也接触到不少油画家,但是当时大家创作思维比较混乱,五花八门,什么门派都有,有些已经是背离了油画本身,用油彩在宣纸上画或在油画布上画出中国画的笔墨效果,有些甚至变身为行为艺术……。有感于当时油画界思想比较混乱的现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便撰写并发表了一万多字的论文《发展中华民族油画》(该文后被收录入《中华文库》),希望油画家们在发掘及表现民族题材方面有所作与。几十年来,他也在构思了《中华民族·丽人行》大型油画组画。为创作56个民族少女肖像组画《中华民族·丽人行》(共56幅,每幅统一都是100cm×80cm),他走遍了全国(含港澳台)各地体验生活和收集素材,并多次参观了中国主要博物馆及各地美展中的原作。为观看世界各地名家油画原作,他跑过东南亚、欧洲,澳洲、新西兰、美国、加拿大,还去了两次俄罗斯。可以说,世界主要的博物馆美术馆他都进去过,并认真的欣赏了众多名家的原作。所以,对中华油画及世界诸国油画有所了解和研究,对中华油画及世界油画的历史和现状,有比较深刻的认知。并且对有中华特点和中华味道的中华油画作品印象深刻!他认为:在现时段中国有多所美院的专业画家和众多画院专职画家,及世界各地的华人专业画家,人数大大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且他们都经过了严格的专业训练,现在创作的油画数量和质量也是提高了很多,横观当今现时段的世界油画,我们中华油画是比别人好而不是比别人差。他想到,现在提倡《发展中华油画》,还有利于中华艺术的振兴,不会再一贯的盲目崇洋媚外。在世界油画之林,应该有《中华油画》的一席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林教授深知,我们油画界有众多油画先驱者、先行者铺垫,油画这具有西方“基因”的外来画种,一定会存活在东方的母体中并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我认为:他明确提出《发展中华油画》确实是大胆的、及时的和必须的。他不仅是一位油面家、探索者。更有甚者说他是《中华油画》的吹哨人。这对他是一个多大的鼓励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在众多的油画人前面,希望《中华油画》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他是迈出了可贵可喜的一步!讲究绘画的本质,绘画题材及主题性,内容成其主题的主要成分,他的油画作品吸收了印象派的色彩,但造型严谨且富有想象力,用笔块面感很强,画面追求造型准确和色彩丰富而响亮的完美结合。他讲究绘画的意义。绘画题材及主题性,对他的油画影响无可置疑。内容成其主题的主要的成分,而表现手法又丰富多样,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他吸取西方古典主义和印象派的精华及在俄罗斯艺术的影响下,几乎时刻都在思考:掌握了常用的油画语言及样式后,再如何进行“中华油画”的语言探索,都梦想着能在发展中实现超越并融入世界。如唐诗宋词中的东方“意境”之优雅风韵,中国画中的“饱满与空灵”,中国书法运笔的“行云流水”及“敦厚笨拙”及民族色彩、神州特色等等。拉开《中华油画》与西方油画及俄罗斯油画的距离。以西方绘画的形式、色彩技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创造韵律、光感兼有的绘画空间。《中华油画》终会震撼世界艺坛,独特风格让世界画界疯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现在观看一下他所探索的部分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油画《夜幕下的高雄港》,夜晚灿烂的灯光交相辉映。画面宁静且抒情,多美的一幅油画呵!观看中,人们可能宛如看到“对岸的闪闪星光”。它完全是一首美丽的唐、宋抒情诗、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雨后西九》明暗对比强烈、色彩响亮、主体突出,有如一首中国旋律的古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还有《巴山蜀水》、《湖》、《夏日白桦》、《静静的小河》、《曳》、《水墨江南》、《奔月》等,把传统中国画的“意境”及书法草书中“行云流水”、运用得心应手!这得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重视、研究和结合运用的努力,十分到位。还有《踏歌行》《山里人》《风雨洛阳桥》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定名为《中华民族·丽人行》的大型油画组画(共56幅,每幅都为100cm×80cm),是他对创作形式和内容的积极探讨,突显形式新颖,内容独特,阳光用色大胆明快。他感情细腻,油画柔美又犹比工笔重彩。他的大多数油画人物所隐现的文化内涵,情愫流淌,色彩亮丽,女子形象柔美秀中,完全是东方美人的再现。有时中国线条感还时隐时现,韵味无穷,不失是一幅幅色彩绚丽的佳作。看他的作品,色彩明快调子清新,感觉绝非“第三世界画家们”的画作那种低沉、昏暗的调子能比拟的。他以为,自己在艺术实践中做的点点滴滴,就是在一步步的在践行《中华油画》这个目标,他坚定的相信,付出的努力,真切诚挚的用心,随着时间的移动,定当有所回报,终将取得成果。但他却谦虚地说:中国的油画先驱者们,早已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为后人做出了铺垫。他只不过是步他们的后尘而已。他认为:《中华油画》在千百油画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下,终会有不断成长的可能。再说,纵观西欧,美国,和俄罗斯(苏联)的油画发展契机,都是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可带动艺术蓬勃发展,而我国油画艺术拾好正逢中华盛世,国富民强。艺术的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都有了。沃土有了,只欠东风!世界东方的《中华油画》立于世界油画之林的梦想必定实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本文作者:湖南省美协理事、湖南致公书画院执行院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摘录自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span></p><p class="ql-block">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现场视频直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共四十四幅,按拍摄先后顺序</b></p> <p class="ql-block">  以华人的情感、审美及语言,描绘中华儿女、神州大地及讲述华人故事的油画,即为《中华油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明琛</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踏歌行(一)</p><p class="ql-block">尺寸 300×15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组画《中华民族·丽人行》</p><p class="ql-block">尺寸 80×100cm×56</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伊犁河谷的小花(锡伯族)</p><p class="ql-block">尺寸 100x80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锡伯族与弓箭</b></p><p class="ql-block"> 锡伯族,现有人口18.9万,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p><p class="ql-block"> 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宇,新疆的锡伯至今仍保持者。但东北的锡伯人在语言和习俗,已与当地汉、满人基本相同。</p><p class="ql-block"> 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原居住在大兴安岭以东,以好猎捕鱼为生。1日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人迁往新疆,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这部分锡伯族人以种植水稻为主,畜牧业也比较发达。</p><p class="ql-block"> 锡伯族以勇武骑射著称。锡伯族的孩子刚学会走路时就要学习拉弓射節,青年男女在社交中以弓箭结缘。在锡伯族聚居的地方,家家有弓箭,村村有靶场,骑马射箭是锡伯族最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王业隆)</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洱海金花(白族)</p><p class="ql-block">尺寸 80x100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白族与三个“三”</b></p><p class="ql-block"> 白族,现有人口186万,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洱海一带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白族的语言,属汉族语系,但大多数人通晓汉语,并作为交际工具。在建筑、雕刻、绘画、医学和文学等领域,有许多发明创造。</p><p class="ql-block"> 白族的三个 “三” 深具特色,名闻退迎。</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三〞是“大理三塔〞。大理古塔星罗棋布,遍及城野山乡,其中,最著名的是崇圣寺三塔,又称大理三塔,位于大理城北约一千米的应乐峰下,巍峨挺拔,雄浑秀丽,成为大理众塔之首和古城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三〞是三道茶。是白族一种高尚礼仪。“三道茶〞 的第一道为苦茸茶;第二道为白甜茶,第三道为回味茶,“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显示了白族自家手艺和做人的道理,成为白族人民迎接海内外游容的传统礼俗。</p><p class="ql-block"> 第三的“三〞是“三月街〞。“三月街”是大理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在点巷山麓举行,其宗旨是祈求五谷丰登。三月街也是青年男女结识相会,谈情说爱的佳期。近来,“三月街〞已改变为白族文化艺术的大舞合和云南各族人民物资交流的盛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王业隆)</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畲家女(畲族)</p><p class="ql-block">尺寸 80×100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畲族妇女与【凤凰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畲族现有人口约71万,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山区。</p><p class="ql-block"> 畲族有自己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鑫族生产的茶叶,曾在1914年的巴翕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p><p class="ql-block"> 畲族人擅长拳术棍功。畲拳乃畲人独创具有“下如铁钉,上如车辆,手如辗盘,眼如铜铃”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畲族妇女头发为黑竭色,肤色浅黄,圆脸。身材中等,身高一般1.53米左右,样貌姣好,多美女。畲族妇女的服饰有明显的民族个性,尤以“凤凰装”最具特色。“凤凰装〞包括 “凤醫”和“凤衣”两部分。红头绳扎的长发高盘于头顶,象征凤头;衣裳、围裙上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丝银线镇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凤凰的脖颈、腰身和羽毛;扎在腰后飘荡不定的金丝腰带头,象征凤尾;佩挂于全身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风鸣。用“凤凰装〞打扮起来的畲族妇女如山间的凤凰一般美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王业隆)</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绣花女(士家族)</p><p class="ql-block">尺寸 80x100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士家族与白虎崇种</b></p><p class="ql-block"> 土家族现有人口803万,主要聚居在湖南西部和湖北恩施一带。传统产业为农业,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薯类和麦类。士家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化艺术十分丰富,其中以摆手舞、史诗、山歌最为有名。</p><p class="ql-block"> 土家族的传统织锦久负盛名,其佼佼者“西兰卡普”以其工艺独特、色彩斑斓、质地厚实、图案长,与蜀锦、 北锦合称中国三大名锦。</p><p class="ql-block"> 土家族崇拜白虎,士家族自称“白虎之后”。族人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每家的神奢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结婚时男方正堂大方,安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小孩穿虎头鞋,戴虎头帽。门顶雕着虎,门环铸虎头,其意用虎的雄风来驱惡镇邪,希望吉利平安幸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王业隆)</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挂毯前的苗女(苗族)</p><p class="ql-block">尺寸 100x80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苗族与芦笙文化</b></p><p class="ql-block"> 苗族,现有人口约894万,主要分布在费州、云南、湖南、广西及海南等省、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油茶、烤烟等。</p><p class="ql-block">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黄河流城的蚩尤部落。后来逐渐南迁,散居于南方各省区。</p><p class="ql-block"> 苗族的头饰和服饰种类多达数十种,白银制作的饰品工艺精湛,造形生动,是苖族妇女的恩物。</p><p class="ql-block">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芦笙是苗族喜国乐见的乐器。每当逢年过节、婚丧宴庆、迎宾送容、盖房建屋,人们总要手捧芦笙,载歌载舞,以此抒发自己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芦笙又是苗族青年男女爱情的“媒介〞,牵线的 红娘。,用芦笙求传情,借踏豉来约会,充满诗情画意,浪漫情怀。因此,芦笙在苗族人民心中是神圣的、珍贵的,家家户户均离不开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王业隆)</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大山上的姑娘(珞巴族)</p><p class="ql-block">尺寸 80×10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莎妹(瑶族)</p><p class="ql-block">尺寸 80x100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瑶族与鼓舞</b></p><p class="ql-block"> 瑶族现有人口263.74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湖南等省、区。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也种杉、松、竹、油菜等经济作物。瑶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一般通用汉文。</p><p class="ql-block"> 瑶族的服饰款色多样,色彩班调,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图案绚丽多姿,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过去,瑶族因服饰的颜色裤子的样式不同而有不同的族称,为“白裤瑶”〞红瑶”〞青裤瑶”〞长袍瑶〞 等等。</p><p class="ql-block"> 瑶族善于击鼓而歌舞,其鼓种炎繁多,主要有长鼓、 黄鼓、泥鼓及蜂鼓。</p><p class="ql-block"> 长鼓,因鼓身细长,又称花鼓,是两个倒接的喇叭状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黄泥鼓,因演奏时鼓面以黄泥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蜂鼓,因其形状似蜂而得名。全长50-60厘米,演奏时在两端的红布条斜持胶前既可双击打击鼓两端,也可左右可执木敲击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王业隆)</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少女坐像(塔吉克族)</p><p class="ql-block">尺寸 80×10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长辫子的演员(达斡尔族)</p><p class="ql-block">尺寸 80x10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东巴文传人(纳西族)</p><p class="ql-block">尺寸 80×100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纳纳西族与东巴文化</b></p><p class="ql-block"> 纳西族,现有人口约30.88万,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传统产业为农业。</p><p class="ql-block"> 纳西最具特色的是“东巴文化〞中的“东巴文”。</p><p class="ql-block"> “东巴文”创制于公元七世纪,有1400个单字,被誉为“活着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字书写的《东巴经》,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是纳西族传世的百科全书。其中,《创世纪》是描写纳西族人民开天辟地,改造自然的长篇史诗;长达十多米的布卷彩画 《神络图》 是罕见的绘画艺术精品;“蹉姆〞则是公认的用古文字记录下来的舞谱著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王业隆)</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踏歌行(三)</p><p class="ql-block">尺寸 122.5x100.5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天地间</p><p class="ql-block">尺寸 60x9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连南之晨</p><p class="ql-block">尺寸 100×8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屋顶晒谷</p><p class="ql-block">尺寸 80x64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夜幕下的高雄港</p><p class="ql-block">尺寸 163×122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山里人</p><p class="ql-block">尺寸 244x122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九龙之夜</p><p class="ql-block">尺寸 163x142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雨后西九龙</p><p class="ql-block">尺寸 163x122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滚热辣马赢到冧</p><p class="ql-block">尺寸 163×13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周庄</p><p class="ql-block">尺寸 92x117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珠海新景</p><p class="ql-block">尺寸 60x8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童年</p><p class="ql-block">尺寸 80×65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日升日落</p><p class="ql-block">尺寸 105×7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太行春晓</p><p class="ql-block">尺寸 60x8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太行山村</p><p class="ql-block">尺寸 60x8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奔月</p><p class="ql-block">尺寸 122×10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夜静</p><p class="ql-block">尺寸 92×117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水墨江南</p><p class="ql-block">尺寸 100x122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影</p><p class="ql-block">尺寸 92×117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韶山冲</p><p class="ql-block">尺寸 80×6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台中的湖光</p><p class="ql-block">尺寸 65x8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四川毕棚沟</p><p class="ql-block">尺寸 100x8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风雨洛阳桥</p><p class="ql-block">尺寸 60×8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从化之秋</p><p class="ql-block">尺寸 100x80cm</p> <p class="ql-block">油面题目 花城市郊</p><p class="ql-block">尺寸 69×30.5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巴山蜀水</p><p class="ql-block">尺寸 60×8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福</p><p class="ql-block">尺寸 50x6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维吾尔老人</p><p class="ql-block">尺寸 65×80cm</p> <p class="ql-block">油面题目 藏女</p><p class="ql-block">尺寸 60x80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长沙新站之夜</p><p class="ql-block">尺寸 60x67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姐妹情</p><p class="ql-block">尺寸 66×66cm</p> <p class="ql-block">油画题目 红土地</p><p class="ql-block">尺寸 52×55cm</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请继续阅读第二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祝林明琛油画展圆满成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