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3年12月26日,入滇的笫二十天,滇西北怒江秘境游的笫九天。今天的行程是从贡山县向南折返,回到泸水市,晚宿泸水市内。</p> <p class="ql-block"> 今天告别了丙中洛,告别了贡山县城,沿219国道南返,顺怒江峡谷而下,沿途车游观赏峡谷风光,依次重点途经远征军回国渡口——飞来石——老虎跳——登埂澡塘+溜索,抵达泸水(六库)入住,晚观六库镇夜景。</p> <p class="ql-block"> 遥中停下来观游的第一个景点是远征军回国渡口,在福贡县城北46公里处,即石月亮乡北面的拉马底村;这里也叫远征军返回怒江拉马底渡口。</p> <p class="ql-block"> 好今,在当年靠一根溜索渡过千军万马的地方,修建钢索吊桥,桥上可通汽车,天堑变通途。</p> <p class="ql-block"> 站在桥中间西望,是高黎贡山,中缅两国的界山,远征军第一次败退,就是翻越高黎贡山,从这里回到东岸的。</p> <p class="ql-block"> 东望,则是碧罗山,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p> <p class="ql-block"> 北望,是奔流而下的怒江,水流湍急,不能涉渡,不能行舟,当年无桥,只能靠一根溜索横渡两岸。</p> <p class="ql-block"> 南望,江阔谷深,阻隔两岸,自然天险,人间畏途。</p> <p class="ql-block"> 如今,两岸民众共同奋斗,驾桥修路,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p> <p class="ql-block"> 在这“昔日溜索过怒江,今朝天堑变通途”的地方,想到中国远征军,两次入缅作战,浴血奋战,牺牲十余万人,收复被日本人占领的缅甸,解了英国人之围,可最终连英国人从晚清朝廷手中侵占的大片国土都没有收回,反被英国人送给二战后独立的缅甸政府!白白忙活一场,几乎一无所得,为他人作嫁衣,真让人痛心!</p> <p class="ql-block"> 途中停下来游观的第二处是飞来石。</p> <p class="ql-block"> 飞来石距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六库90公里,海拔1300米,位于怒江东岸匹河民族中学院内,重约500余吨,高3米多,直径2米多。</p> <p class="ql-block"> 云南怒江福贡飞来石到底是怎么来的?1983年3月19日的凌晨,一阵巨大的轰鸣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接着一颗巨大的石头从天而降,稳稳地落在了这个庭院中。当时,在宿舍里睡觉的十几位老师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只是北面房子屋檐的一角被损坏了。然而,第二天早上人们寻找巨石滚落的地点时,却发现没有任何痕迹,无论是东边的碧罗雪山还是西边的高黎贡山,都没有发现石头滚落的痕迹。这块巨石就这样从天而降,成为了一个谜。</p> <p class="ql-block"> 当地老百姓围绕着这个奇迹,讲述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有人认为这是一块公石,“石头房”下的是母石,这是公石来找母石,加在一起应叫“鸳鸯石”。也有人认为这是上帝赐予学校的镇教之石,学校以后定会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还有人为“飞来石”作了一首诗:“神石似是天上星,羡慕人间诵读声。悄然飞来立庭院,愿在长夜伴寒灯。” 这应该是对“飞来石”最合乎美好意愿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 一般认为,飞来石的形成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类,而这三类都是以风化为主。怒江飞来石从外表上看并没有风化迹象,再说怒江飞来石也就是1983年发生,时间不过40年,比起其它飞来石经过千万年风化相比,怒江飞来石顶多也就是块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只是阴差阳错的落在小院内,而且很幸运没有砸到房子,人们感到好奇慕名而来罢了。</p> <p class="ql-block"> 这块巨石成了福贡县的标志性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有人为了寻找巨石的来历,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甚至进行了实地考察,但仍然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至今,飞来石的出现仍是一个谜题。如果不相信现有的解释,继续探究这个秘密吧!</p> <p class="ql-block"> 途中停下来游观的第三个景点是老虎跳。老虎跳在傈僳族语中,发音为“腊玛登”。</p> <p class="ql-block"> 怒江天险“老虎跳峡谷”,位于泸水市称杆乡境内怒江段,这里江面很窄,约20米左右,两岸峰峦重叠,怪石林立,峭壁如削,江中有一块2米见方的巨石横卧江心,江水从巨石两侧跌落而下,浪花飞溅,惊涛拍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江水中间有一块大石,在江水的冲击之下,激起一朵朵浪花,这让江面显得更窄,别说老虎,弹跳力好点儿的猫咪,好像都能跳过去。</p> <p class="ql-block"> “老虎跳”,傈僳语是“腊跨落”和“腊玛登培”,意为“老虎跳峡谷”。江峡而中间有一巨石,这点与金沙江中的“虎跳峡”类似,但二者不是一回事。</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块2米见方横卧在江心的老虎跳,现在石上仍有两个老虎脚印,我无法上去,不能证实。</p> <p class="ql-block"> 途中停下来游观的第四个也是今天最后一个景点一一登埂澡塘。登埂泡澡是登埂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传统盛大活动,活动期间,傈僳人都赶来过节,对歌、荡秋千,人们可以“毫无遮拦”跳入池中,这是傈僳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登埂澡堂即在国道219旁靠近怒江边上,怒江西岸跃进桥旁,这里有着若干个正对江涛的露天温泉,也是傈僳族举办澡塘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此,选一个水温合适的池孑,一边免费泡温泉,一边欣赏江景,真的是很惬意的事啊!</p> <p class="ql-block"> 登埂的澡堂会位于怒江州泸水市登埂公路下面,一百多年来,傈僳族人民按照传统风俗习惯,每年春节初二至初六都在这里“春浴”,又名澡堂会,是云南省为数不多但还没有开发的自然免费温泉。</p> <p class="ql-block"> 澡塘会是泸水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明朝就有一定规模,是傈僳族洗旧迎新的集会。节日期间,怒江两岸的傈僳族人民带上行李,备好食物、炊具到温泉附近搭起帐篷或竹棚,进行对歌、射驽、“上刀山、下火海”表演和物资交流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 过去,当地人的习俗就是男女同泡,面对面的接触,如果害羞,可以避开人多的傍晚。</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也入乡随俗,由于没有换衣服的地方,大家主要是泡脚,而无法泡澡,个别除外。以“腿”试水,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十来个温泉池清浊、冷热各不相同,如果有时间则可以慢慢泡,泡出个体验感。</p> <p class="ql-block"> 登埂澡堂会是外来游人了解怒江各民族文化和习俗的一扇窗口,在这里,原生态的习俗保留完好,传统文化得到弘扬。</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溜索供游人体验横渡怒江峡谷的惊险与刺激!</p> <p class="ql-block"> 五十元一位,在怒江峡谷上溜一个来回。胆大胆壮的,无不雀跃一试。</p> <p class="ql-block"> 嗖的一声,便溜到了对岸;嗖的一声,便又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今天的行程,入住泸水市文豪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 从房间望下去,院子里的设计绿化都是很有特色的。</p> <p class="ql-block"> 晚上到怒江西岸逛一逛,怒江大桥的身姿特别突出。</p> <p class="ql-block"> 恰逢傈僳族的阔时节,观看表演,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欣赏峡谷的月亮,感受峡谷的风情,明天我们就将告别峡谷秘境,前往大理,离开四季如春的云南,返回寒气逼人的北方。</p> <p class="ql-block"> 今天云南怒江峡谷南段温嗳如夏,我们这一团的团宠帅气的森森领队已着短衫,但北方虽冷,倦鸟归巢,回返温暖的家还是无法抗拒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