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冬日共研,催开一树花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耕课堂,采撷一路芬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岁末冬月,暖阳依旧,为了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第一学区对“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为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2023年12月26日上午,琼海市小学第一学区的老师们齐聚一堂,开展琼海市第一学区何若玉、梁喜妹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力求通过展示活动走进名师课堂,学习名师理念,运用名师精髓,促进教师学习理解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熟练把握教材,推动教师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 出席本次盛会的领导和嘉宾有:教研员王任老师、琼海市第一小学许志坚校长、琼海市第一小学彭飞副校长、琼海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何若玉老师、琼海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梁喜妹老师、博鳌镇中心校教研员何惠娴老师、大路镇中心校教研员杨庆炎老师、中原镇中心校教研员冯春晓老师、 琼海市第一小学教研员李小翠老师、王湃老师。</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青年骨干教师吴采净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流程如下:3节名师课例展示,王任教研员进行专家点评,彭飞副校长进行活动小结。接下来让我们聚焦课堂,共享精彩。</p> 课例展示 《雪地里的小画家》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李小翠老师和一(2)班的孩子们为我们带来《雪地里的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2课。本课内容生动有趣,充满想象,学生的阅读障碍不大,但也藏着疑惑与思考:小动物不用笔不用颜料怎么能画出漂亮的画?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而在睡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很好的载体。李老师通过寻找文本与学生生活之间关联,分别设计了四个教学任务:</p><p class="ql-block"> 一、仔细读文巡画家</p><p class="ql-block"> 二、细心观察觅脚印</p><p class="ql-block"> 三、渗入观察辨脚印</p><p class="ql-block"> 四、延伸观察编诗歌</p><p class="ql-block"> 这四个教学任务涵盖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分析、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识字方面,李老师会根据汉字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基础,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片,关联旧知等多种方法来学习生字词语。在朗读方面,李老师通过范读、带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带领孩子们在雪地里欣赏不同“小画家”的作品,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同时,在教学中李老师通过学生合作圈画张贴,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儿歌信息、关联动物脚印与画,将思维过程进行表达,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李老师童声童趣的讲读声中,听课老师们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瞧,课堂里的老师多么热情洋溢,课堂里的同学们多么乖巧可爱!</p> 《读不完的大书》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何若玉老师带领三(2)的孩子们去阅读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读不完的大书》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何老师在本堂课的设计中,以新课标理念指导,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着眼单元整体教学,以大自然的笔记来创设情境,设计了四个教学板块:</p><p class="ql-block"> 一、回顾旧知,明确作者怎么“读”</p><p class="ql-block"> 二、跟着作者一起“读”,感受动物之气质</p><p class="ql-block"> 三、跟着作者一起“读”,感受植物之情趣</p><p class="ql-block"> 四、走进大自然,小笔头畅写大自然</p><p class="ql-block"> 各个板块间环环相扣,一步一个阶梯,引领学生在阅读大自然这本大书中,“寻找”好玩的东西,并通过“沉思”和“遐想”获得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通过同桌开火车读,加动作读,一边玩一边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妙趣,让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到《大自然笔记》中,最后,用小笔头畅写大自然的美。有效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课堂活泼,有趣,放松却又扎实,谁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呢?</p> <p class="ql-block"> 文字到不了的课堂,让图片和视频带我们抵达。</p> 《心中的“110”》 <p class="ql-block"> 当今社会,新型骗局层出不穷,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智慧地关心他人非常地有必要。第三节课由梁喜妹老师携三(1)班的孩子为我们带来一堂安全教育课——《心中的“110”》</p><p class="ql-block">《心中的“110”》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第9课内容。梁老师以“活动探究,提高警惕”“遇到危险 学会报警”“安全知识宣传员”三大学习任务为主线,创设多种生活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说一说、辨一辨、演一演等活动,去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让学生提高独自一人在家时自我保护意识和警惕性;掌握独自一人在家时应对陌生人的方法;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学会主动、智慧地关心他人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这沉浸式体验的课堂,同学们的安全知识一定牢记心中了吧!</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课后,王任教研员对三节课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并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细致地点评,王任教研员认为,这三节课,都体现了从重视单篇教学转变为重视单元的整体教学,这是一个喜人的变化。希望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深入研读教材,正确地解读教材,因为这是上好课的基础。最后,教研员给听课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提醒教师们要更新教学观念:</p><p class="ql-block">1.教育教学要指向核心素养培养;</p><p class="ql-block">2.从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p><p class="ql-block">3.从课文分析转变为学科实践。</p><p class="ql-block">4.要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如读的活动:自主、合作、交流活动;</p><p class="ql-block">5.从面面俱到转变为“一课一得”</p><p class="ql-block">6.从重视单篇教学转变为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p> 活动小结 <p class="ql-block"> 彭飞副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本次展示课活动,老师们都能够立足课标新课标背景,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快乐学习。王任教研员为展示课做的点评,也让老师们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和道法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本次的展示课活动是两个名师工作室的成果,也是老师们交流学习的平台,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提高,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育事业。相信在名师的示范引领下,我们一定会笃定目标,着力奋发,在教研中凝聚智慧,共同谱谱写出教育新华章!</p> 工作室成员合影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大家合影留念,为本次交流研讨留下珍贵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是一场思维碰撞,更是一曲学术交流的华章,我们感受到了携手前行的温暖和凝心聚力的力量!相信在名师的引领下,听课老师们会带着感悟与思考,继续孜孜前行,在新的一年带来更多喜人的收获和成长!</p>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洪红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