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画里的碗东碗窑村

周仲海

<p class="ql-block">  在离衢州城区西北二十多公里的山区,藏着两个画中的自然村,有着400多年制碗历史的碗东碗窑村。一个村都是做窑的,因当地有瓷土,匠人们聚集起来建窑烧碗,渐成村落,并以碗窑为村名。两个行政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休戚与共,是一个与碗同频共振、兴衰皆因碗的神奇乡村。</p> <p class="ql-block">  在衢州去碗窑村的山路上,可见沿途的特殊“路标”。</p> <p class="ql-block">  碗窑村,因烧窑制碗得名,曾是浙西民窑重地。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村里有做碗手艺的村民组建了“土碗社”,将土地全部交出,专职制碗。鼎盛时期,“土碗社”日产约万只碗。至上世纪70年代末,但随着市场的发展,手工制碗老技术跟不上新形势,“土碗社”日渐衰落。</p> <p class="ql-block">  2021年以来,碗东、碗窑两村作为一个整体,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借助“一只碗”,共创 “新窑变”,将村庄建设成为集陶艺设计、制作、观赏、体验、销售等陶瓷文化为一体的浙西旅游古窑小镇,打造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景区村,蝶变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幸福乡村。</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侯都要牢牢端在自已手中</p> <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他们把碗窑村制碗的历史和对未来的畅想,全都用墙绘画在墙上。</p> <p class="ql-block">  练泥</p> <p class="ql-block">  拉坯</p> <p class="ql-block">  制坯</p> <p class="ql-block">  刻花</p> <p class="ql-block">  晒坯</p> <p class="ql-block">  碗窑</p> <p class="ql-block">  未来乡村</p> <p class="ql-block">  布艺小店</p> <p class="ql-block">  陶瓷精品店</p> <p class="ql-block">  服装店,休息室。</p> <p class="ql-block">  陶瓷古玩店</p> <p class="ql-block">  大师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  陶瓷精品街</p> <p class="ql-block">  碗窑集市</p> <p class="ql-block">  未来乡村</p> <p class="ql-block">  幸福食堂</p> <p class="ql-block">  碗窑陶瓷市集</p> <p class="ql-block">  陶瓷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未来乡村</p> <p class="ql-block">  沿袭村史,全村墙上都画满了“陶瓷”主题的画,所有的市镇店铺都是画在墙上的,仿佛误入了童话世界一般,除了一些农家乐是真的,别的市镇商铺都是画的,走在画中,颇有穿越之感。</p> <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碗窑·碗东“开窑节”成功举办,沉寂了40多年的龙窑重新恢复生机,碗窑成为浙西乡村旅游网红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复建的龙窋</p> <p class="ql-block">  “柿子树下”咖啡馆老板和村民签了15年的房屋租赁合同,咖啡馆门前的空地属于碗东村,但房子归属于碗窑村。</p> <p class="ql-block">  村里开办的陶艺体验馆,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学校的师生前来体验陶瓷文化。</p> <p class="ql-block">  曾是“土碗社”社员的曾三满在碗窑萧条时期失业了,“当我们想再拿起锄头时,发现已无地可种,只能外出打工谋生。”2001年3月1日,《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新闻调查《“土碗社”,被遗忘了30年》,道出了碗窑村的尴尬前身。</p> <p class="ql-block">  两年前,年近70岁的曾三满开了一家“曾氏陶艺体验馆”,办起工作室,他热情地接待我们,曾三满是碗窑村里为数不多还能继续制陶的老人。两年前,他开始“创业”,从事陶艺品制造和销售。“希望生意红火,更希望能把烧窑制碗的手艺传下去。”曾三满说。</p> <p class="ql-block">  工作中的曾三满</p> <p class="ql-block">  神奇的碗窑碗东村,但愿人们的愿望如同美丽的墙绘,兑现坐实,梦想成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