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建筑奇迹,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

观潮翁

<div><b>被誉为“中古时期世界建筑奇迹”的圣索菲亚集中展现了伊斯坦布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b></div>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城市,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坐落在土耳其西北部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横跨欧亚大陆,是世界上唯一横跨两大洲的城市。<br>公元前660年左右,伊斯坦布尔以“拜占庭”之名建立于萨拉基里奥角,并在此后逐渐发展为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330年该市重建为君士坦丁堡,此后近十六个世纪内先后成为罗马帝国(330年–1204年及1261年–1453年)、拉丁帝国(1204年–1261年)和奥斯曼帝国(1453年–1922年)的帝国首都。在罗马和拜占庭帝国时代,它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而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征服该城之后,它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中心和奥斯曼帝国哈里发的驻地。<br>伊斯坦布尔地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此也哺育了兼收并蓄的文化。<br><b>2012年,伊斯坦布尔当选为“欧洲文化之都”,成为世界第五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市区的部分历史城区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b><div><b><br></b></div><div><b>伊斯坦布尔金海湾老城区</b></div> <b>圣索菲亚</b><br>又称圣索菲亚大教堂,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亚而建建。<b>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为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对毁坏的教堂进行重建。圣索菲亚作为基督教的宫廷教堂,持续9个世纪。</b><br> 公元1453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入君士坦丁堡,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科斯坦丁尼耶,并将索菲亚大教堂改成阿雅索菲亚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尖塔。<br> 1935年,第一任土耳其总统、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将<b>圣索菲亚大教堂变为博物馆</b>。<div><b>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古代晚期建筑的一大成就,又是拜占庭式建筑的第一个杰作。它在建筑及礼仪方面的影响深远并普及至正教会、天主教会及穆斯林世界。众多奧斯曼帝国时期清真寺如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蓝色清真寺)、塞札特清真寺、苏莱曼尼耶清真寺、鲁斯坦帕夏清真寺、奇力克阿里帕夏清真寺的模范。</b><br><div> 圣索非亚大教堂平面采用了集中式的造型,是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作。教堂高56米,正厅的中央穹顶直径达31米,室内不用立柱支撑。君士坦丁大帝请来的数学工程师们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结构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让人感受天界的美好与神圣。<br><b> 圣索非亚大教堂是靠图形和数字设计的。两位设计者:来自特拉列斯的数学家安提缪斯和来自米利都的建筑师伊西多尔,被誉为阿基米德学科大师。</b></div><div><b>1985年,圣索菲亚大教堂所在的伊斯坦布尔文化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文化遗产。</b><br></div></div> <b>艾哈迈德喷泉</b><div>建筑精美的喷泉,由苏丹马哈茂德于十八世纪建造,用于祈祷前的清洁。</div> <b>原倒塌教堂的旧件,宝贝</b>。 <div><b>拜占庭复兴建筑风格的长廊</b><br></div>1850年,油福萨蒂加建,连接清真寺后方的皇室楼阁。现游客进入大厅通道。 <div><br></div> <div><br></div> <div><b>大厅</b></div>查士丁尼监督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造,直至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完成前,<b>圣索菲亚大教堂保持着最大教堂的地位达一千年之久。</b><div>教堂内部的空间广阔,结构复杂。<b>教堂正厅之上覆盖着一个最大直径达31.24米、高55.6米的中央圆顶,</b>圆顶直径较万神庙的穹顶直径少了四分之一,但高度却多了四分之一。圆顶下连绵的拱廊使圆顶看似失重,其下方的40个拱形窗户引进光线,使室内呈现色彩。<br></div><div><b>与主要使用大理石的希腊建筑以及主要使用混凝土的罗马建筑不同的是,圣索菲亚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砖块</b>。<br></div> 圆顶的顶部还书写着一圈阿拉伯书法,整个圆顶共由40个肋组成。 岁月沧桑,圆顶已不再是严格的圆形。 <div><b>帆拱概念图</b>(引自网络),</div><div><b>如何在立方体的建筑上放置圆形穹顶,一直是古代建筑学上的难题。</b>圣索菲亚大教堂给出的解决之道是帆拱,四个三角凹面砖石结构将世界上最大的圆顶之一架设在了恢弘的大厅之上。<br></div><div>由图可见正方形平面通过三角形球面(即帆拱)与上方穹顶过渡,将圆顶荷载加到立柱。<b>帆拱增大建筑跨度,提高圆拱高度,这是建筑史上首创。</b><br></div> <div><b>大教堂的镶嵌画、大理石柱子及装饰等内景布置极具艺术价值。</b><br></div>装饰用的石材极其珍贵。拜占庭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在《建筑》一书里描述,皇帝将帝国各地的物料运送到君士坦丁堡,如以<b>弗所阿耳忒弥斯神庙的古希腊圆柱</b>。大石都是来自远处的采石场,包括<b>埃及的斑岩、色萨利的绿色大理石、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区的黑石及叙利亚的黄石。</b> 二层拜楼 <div><br></div> <div><br></div> 大厅灯饰 <b>加挂在圆柱上的巨大圆框雕饰</b>,<div>刻有阿拉、先知穆罕默德、四大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及穆罕默德两位孙儿(哈桑、侯赛因)的名字。</div> <div><br></div> <b>后殿</b>,<div>顶上的圣母圣子马赛克画与下方的“米哈拉布”祭坛。</div> 位处后殿的<b>“米哈拉布”祭坛</b>,祭坛面向圣城麦加。 <b>西南大门马赛克</b><br>位于西南大门的鼓室,<b>来自944年,在1849年福萨蒂负责复修工作时发现。</b><br>马赛克中的查士丁尼一世和君士坦丁一世伴在圣母和圣婴两侧。<br> 游客多,学习参观的学生也多。开朗、活泼、友好,英语棒棒的。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分享精彩。 <b>苏丹阿赫迈特广场</b><br> 位于蓝色清真寺的正面,临近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时代曾是战车竞技场和市民中心,又称古“黑波德若姆“。装饰该场的纪念碑,如今仅存三个。 <b>塞奥道西斯“奥拜里斯克”方尖碑</b><br>是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的方尖碑,由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在公元4世纪在君士坦丁堡竞技场重建。 方尖碑底座 <b>方尖碑西南侧原拜占庭大竞技场的墙壁遗迹。</b> 拜占庭时代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