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相信很多人潜意识觉得“吃糖=长蛀牙”,还经常把“少吃点糖,不然小心牙齿被虫子吃掉”这句话挂在嘴边。肯定有不少妈妈会纳闷,虽然自己从来都不给孩子吃糖,可为什么孩子还是没能逃过长蛀牙的命运呢?这其实是因为大家普遍对蛀牙形成的原因存在认知误区,吃糖确实有可能会造成蛀牙,但不吃糖≠没有蛀牙。 </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的口腔中都有很多细菌,其中有一部分细菌叫做“致龋菌”,它们最爱的食物就是“糖”,在把“糖”吃掉消化后,就会产生酸性物质。可不要小瞧这些酸性物质,它们具有极强的破坏力,慢慢腐蚀牙齿,牙齿虽然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但是也经不住这些敌对分子日复一日的破坏,于是就负伤变成了一颗蛀牙。从蛀牙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蛀牙的产生需要4个因素:牙齿、含糖食物的残渣、致龋菌和较长的时间作用,简单理解就是:蛀牙=牙齿+食物+细菌+时间。这是目前口腔医学界公认的蛀牙产生的四大因素。那我们就来逐一分析这4个因素,如果孩子已经有蛀牙了,我们可以对应看一下问题出在哪里,如果孩子没有蛀牙,我们可以提前对照预防。</p>  <p class="ql-block">1、食物</p><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吃糖容易长蛀牙”,《预防口腔医学》中提到:摄入的糖越多,长蛀牙的几率就越大。 我们大部分人理解的这个糖可能就是一些含有蔗糖的“甜味糖果”,这类糖果致龋性最强。但是除了这些糖果,还有一些我们常吃的食物也含有糖,像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乳糖等糖也会导致蛀牙,只是相对来说致龋性没那么强,比如:我们常吃的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食物,如米饭、面条、红薯等,在口腔中会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水果蔬菜里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等,荔枝、葡萄、西瓜等甜味的水果里含糖量大,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像西红柿、黄瓜等看上去小清新的蔬菜也含有糖;孩子喝的母乳或者牛奶里含有乳糖,它是奶类中特有的碳水化合物。 我们上面说的都是天然食物,还有一类精细加工的食物,比如饼干、蛋糕、面包等,里面既有糖分,又有淀粉,而且黏在牙齿上,不容易被清洁掉,危害更大。所以,不要以为不给孩子吃“糖果”就万事大吉了,吃了其他食物没有做好口腔清洁,同样也有可能患上蛀牙。</p>  <p class="ql-block">2、时间</p><p class="ql-block">与食物密不可分的一个因素——“时间”。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蛀牙的形成也是同样道理,一颗蛀牙并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大人形成蛀牙需要 1.5~2 年,小朋友可能半年就会形成。这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食物残渣在口腔里停留时间越长,细菌产生的酸越多,酸对牙齿的作用时间也越长,牙齿遭破坏的程度也越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天至少要刷两次牙的原因,定时刷牙能有效缩短细菌产生的酸对牙齿的作用时间。这里再讲个有趣的知识,吃糖的频率也会影响蛀牙的产生——吃糖的频率越高,越容易长蛀牙。荷兰一托儿所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发现,每天吃糖 4~5 次的孩子比每天吃糖 1~3 次的孩子,患蛀牙的概率要高 4.7 倍。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你有 5 颗糖,你分五次给孩子吃完,比一次性让他吃完更容易长蛀牙!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正餐之外经常频繁吃又甜又黏的点心、零食等,又长时间不注意清洁牙齿,蛀牙就更容易找上门了。</p>  <p class="ql-block">3、细菌</p><p class="ql-block">每个人口腔中的菌群是有差异的,细菌种类、数量都不一样,有些孩子口腔中致龋菌的比例要更高些,牙齿对致龋菌也更敏感些,即使不吃糖、每天刷牙,也容易长蛀牙。致龋菌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通过唾液传播的,如果爸爸妈妈有蛀牙,那孩子患蛀牙的危险系数就会更高。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误以为蛀牙是会遗传的,其实只是共同的生活环境让致龋菌更容易传播给孩子,如果家里大人有蛀牙,不要和孩子共用餐具、不要嘴对嘴亲吻、用嘴喂饭等。口腔里的细菌种类、孩子对致龋菌的敏感性,这些基本上都是很难改变的,我们也不可能把口腔里的致龋菌全消灭完。但是我们可以努力让致龋菌减少一些,刷牙、漱口、用牙线等手段都能有效减少致龋菌。</p>  <p class="ql-block">4、牙齿</p><p class="ql-block">“牙齿”,每个人的牙齿健康程度不一样,就像有的人身体强壮就不容易生病,而有的人抵抗力差,就比较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孩子的乳牙因为牙釉质薄、矿化程度低、抗酸力弱等原因,更容易长蛀牙,所以我们需要更仔细地呵护他们的牙齿。还有一些孩子的牙齿先天就发育不良,比如牙釉质不全,也更容易长蛀牙。可以定期去看牙医,让牙医判断孩子的牙齿是否有问题。 </p>  <p class="ql-block">虽然导致蛀牙的罪魁祸首不是糖,但是糖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吃,要注意:少给孩子吃糖分高、吃着又粘牙的食物,比如软糖、巧克力这些糖类,麻糍、汤圆等糯米类,还有蛋糕、饼干、蜜饯等精细加工的甜食。除了甜黏食物,含有大量淀粉的食物也要注意一下。给孩子吃完淀粉类食物后,最好及时漱口或刷牙。平时可以给孩子多吃低糖的粗纤维食物,比如芹菜、黄瓜等蔬菜,牛肉、鱼等肉类,猕猴桃、苹果等水果,花生、腰果等坚果。一方面这些食物含糖量低,分解过程中不产生糖或者产生较少的糖。另一方面丰富的粗纤维会摩擦牙齿表面,有助于清洁牙齿。糖在嘴里停留时间越长,细菌产生的酸越多,酸对牙齿的作用时间也越长,牙齿遭破坏的程度也越深。“吃糖=蛀牙”的观念真的需要换换了,糖并不是导致蛀牙的唯一“凶手”。虽然“牙齿”和“细菌”两个因素我们很难人为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孩子的食物结构,少吃甜黏的食物,加上及时清洁口腔来帮助孩子保护牙齿。</p>  <p class="ql-block">我是一名儿科医生,也是心理咨询师,关爱生命,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我一生的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