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佛语中有言:“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人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每个人的相貌,都是上天与父母共同赐予的,无论美与丑或是好与坏,都由不得自己决定。但人的面相如何,却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因内在的心性不断变化而产生的最后结果。心之所向,皆会呈现于面相之上,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从其脸上的关键部位便能窥知。正所谓:“善恶看眼,穷富看嘴。”自古以来,老祖宗便总结了这样的识人之术,心术正邪,祸福深浅,从眼与嘴上一看便知。</p> <p class="ql-block">善恶看眼:眼神见心地博尔斯曾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人的才智和意志可由此看出来。”我们的双眼,是通往心灵的明灯,眼睛若明亮,世界就光明;眼睛若昏暗,世界就黯淡。许多擅长伪装的人,都会用花言巧语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但他的眼睛却往往骗不过别人。从一个人的眼神之中,不仅能看到其曾经有过的经历,也能分辨出其本质的善良或是邪恶。眼神清亮透明的人,通常做事也光明磊落,不会刻意地遮掩或是欺骗,行得端走得正。眼神飘忽不定的人,往往做事也三心二意,总是在暗地里去偷鸡摸狗,搞些歪门邪道。一个良善之人,眼神中总是充满了和蔼,待人接物时也宽容大方,不会因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一个奸邪之人,眼神中则是充满了算计,为人处世也阴鸷冷酷,伺机去谋取利益或是报复。</p> <p class="ql-block">老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老师,就曾经在自己的手册中,分析过这一角色。他理解中的曹操,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角色,既有其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阴狠绝情的一面。两者之间最明显的分界线,便是其演绎时的眼神,前者目光凌厉,后者则凶光毕露。观众之所以对他饰演的曹操印象深刻,和他剧中所展示的眼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孩童的眼中,总是闪耀着清澈的光芒,那是因为他们未经世事的雕琢,保持着纯真的天性。坏人的眼中,总是透露出凶恶的敌意,那是因为他们内心之中有黑暗,总想着去伤害别人。所以,分辨一个人是善是恶,最好的方法便是看他的眼睛,让人感到舒适的人才值得交往。</p> <p class="ql-block">穷富看嘴:开口知祸福说话,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只要稍加练习,所有人都能流利地与别人沟通交流。但仅仅只是会说话,并不能代表他具有足够高的智慧,真正的会说话,体现着情商的高低。不懂说话技巧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口无遮拦,心里想到什么便吐露出来,毫无顾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口不择言,总是会在有意无意时得罪到别人,也给自己招致了无妄之灾。而那些懂得谨言慎行的人,从来不会任由自我肆意妄为,而是用合适的话语妥善处理关系。不仅将自己的人际关系打理地井井有条,还给自己引来福气与好运,未来也自然一片坦途。正如《醒世恒言》中所言:“舌是利害本,口是祸福门。”张口闭口之间,便是福与祸的巨大差别,长期以往的积累之下,便可能是人生贫富的差距。</p> <p class="ql-block">在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身边有两个侍奉他生活起居的丫鬟,一个叫袭人,一个叫晴雯。两人同样是心性善良的人,但最终在贾府的待遇却天差地别,这皆是因为说话方式的差别。袭人心思缜密,说话小心谨慎,从不敢得罪身边的人,所以人缘也很好,深受王夫人信任。而晴雯则心直口快,还颇有些得理不饶人的偏执,也因此不受王夫人的喜爱,总被其冷落。口为心之门户,修口即是修德,口德亦能积福,日积月累之下,两者之间的差别便可见一斑。言语尖酸刻薄,总是怨声载道,满腹牢骚之人,一辈子只能原地踏步,福运也鲜少眷顾。心中有德,出言有尺,开口向上且满是正能量的人,才能改变命运,积累福泽,富贵余生。</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虽然只是从一个人的眼睛或嘴巴,便对其品性的优劣好坏妄下结论,多少都会有失偏颇。但利用老祖宗千百年来的智慧,去帮助自己筛选身边的人,也不失为是一种识人辨人的方法。若想要真正了解对方,还是要更全面的接触与了解过后,才能对其有更客观的认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既是识人之方,亦是修身之道。愿你我都能从眼睛、嘴里,看清一个人的善恶、穷富,择良而交,择善而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