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看日本

益顺

<p class="ql-block">  两颗核弹的威慑之下,日本天皇颁布了终战诏书,这让我想起了汪精卫的曲线救国。日本人似乎没有真心投降,他们只是把国家主权交给了美国!就像入皇宫当太监一样,用人格尊严来换取荣华富贵。</p><p class="ql-block"> 交出主权的日本,确实得到了经济利益的特权,在美国主子的庇护下逃避掉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国家得以迅速发展,俨然一个西方世界的小缩影,整个社会用西方的方式思考,过西式的生活,西方的性观念在中产精英阶层中泛滥,日本基本上被成功地改造为一个黄皮白心的香蕉型民族。如此成功的案例,在欧美老爷们看来,必须给予奖励并推广至全亚洲社会。于是诺贝尔老爷迫不及待地赏赐了两个大红包,希望能引起那些亚洲穷小子的羡慕与模仿。</p><p class="ql-block"> 按古代战争的惯例,屠城之后必有奸淫。美国大兵也不例外,只是他们采用了工业文明的方式替代了封建时代的粗野,但也增加了一种新的嗜好——鸡奸日本青少年,只是换了个美化的名称叫“同性恋”。日本的战后一代确实是可怜,他们被笼罩在核恐怖的阴影下默默地承受着核暴炸带来的后遗症:大量畸形、残缺的新生儿。于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产生了——这场灾难应由谁来负责?找美国人吗?显然日本人不敢!日本政府也不愿承担责任,谁的婴儿就由谁承担医疗费用。而且还追加了一条严苛的法律:婴儿死亡必须要有医院出具证明!言下之意,任何弃婴或者在家死亡的婴儿都是违法的,相关责任人必遭法律的制裁。</p> <p class="ql-block">  反抗无效又不敢逃避责任的年轻父母们,选择了醉生梦死——用酒精和性滥交来麻醉自己。弗洛伊德说,一个没有政治尊严的民族往往会通过性行为来寻求自慰!也只有从性放纵与性滥交中,才能使这种“核”痛苦和恐惧得到暂时的缓解。所以,整个日本社会的性文化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蜚声国际,从而吸引四方来客。而诺贝尔老爷的两次加持,更是让被包装后的日本文化迅速横扫亚洲,亚洲的很多年轻人都是从阅读日本书籍与漫画、观看AV影片中得到了性启蒙和性唤醒。</p><p class="ql-block"> 然而,性交合一旦停止,痛苦与恐惧又会再次侵袭,该由谁负责的问题再次生起,怒火总是需要有个发涉的地方!于是,无辜的“苏维埃帝国主义”以及某个邻国就成为了日本新一代的谴责对象。各种反核团体应运而生,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追思会、反核话剧、示威游行活动丛出不穷,主流的话题基本都是:日本是被侵略国,日本人是核受害者!延伸话题就是停止核试验,反对核战争。几十年来日本政府基本都是在这些话题上做文章,甚至妄图误导国际舆论,混淆视听。</p> <p class="ql-block">  为此,我们不妨再进一步来分析一下书中的一个儿童话剧《格列佛的脚与小人国》:小人国(暗指日本)正遭受邻国的侵略与核威胁,小人国的国王与大臣坚持武力抵抗,但小人国的人民希望与邻国讲和却遭到了国王的拒绝,于是小人国的人民赶走了好战的国王与大臣,并与主动前来求和的邻国使臣达成了和平协议,战争得以平息。这故事确实能感动温室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就像小甜品乍吃起来有点温馨的感觉,却缺乏思想的深度。因为作者没有说出日本遭受核炸弹的全部真相,他并没有对核灾难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深度的反思——或许是他们被禁止这样做!所以日本民众只能把极度旺盛的精力压抑在狭窄的话题上,做着既虚伪又无聊的呐喊与吼叫!明眼人都知道,这种思考是缺心眼的,就像鸵鸟总是固执地把头埋进沙里来逃避真相。如此教育后代,难怪大部分普通的日本民众不明历史真相,更不用说那些极右翼分子可以肆意歪曲历史了!这到底是出于日本利益的考量?还是美国利益的考量呢?</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广岛长畸和平纪念日,日本政府总是会用高音喇叭对着大海喊叫,然而他们的噪音总是会被海浪覆盖掉。他们又总是乐此不疲,一年又一年地定期折腾。当夜幕降临之时,东京的歌舞妓町华灯初上,那些折腾了一整天的日本政客们、欧美贵宾老爷们,终于等到享受一下东京街头诱人景色的时候了。四方宾客云游而至,一时也难分出外国人与本地人,总之城市里各夜场的生意火爆,又是一个醉生梦死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写作至此,这本书名也该揭晓了,这是由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所创作的《个人的体验》。该书也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但我从该篇作品中没有见到日本文化的痕迹,反而见到欧洲的哲学与欧洲的古典文化。如果把那些日本名字改成汤姆或者约翰逊,没有人会反对这是一个发生在欧洲的故事!以上述评纯属我阅读作品之后的个人感受,思考多有不周,欢迎各位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