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王家大院

细雨清风

<p class="ql-block">浅读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早就听说山西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等,尤其是电视剧播出的乔家大院之后,更加牵动了我对山西的向往。2018年8月3日,从盘锦出发前往安阳,目的是骑行南太行,体验挂壁公路。8月5日开始从安阳骑行进入南太行,经过了太行大峡谷、太行天路、井底挂壁公路、进入千年古寨---岳家寨。因为我的自行车出现故障,所以到岳家寨之后决定放弃余下的行程,决定自由行旅游,首先,选定的目的地是平遥古城,接下来抱团去了王家大院。对于王家大院的旅游就是走马观花,印象最深就是对王氏家族一世辉煌的震撼和敬仰,缘由我也是王氏家族的一员,不知道我的祖先是否出自太原王氏?不管咋地,作为王姓的我,还是感到骄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对于王家大院的前世今生,还是看看官方的网搜定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凝为一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雍容典雅。如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等处的木刻,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以及各院落内的楹联匾额,形式多样,做工极佳,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民居 "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粗品王家大院,浅读王家一世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王家大院所在地山西灵石县静升镇,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整个静升镇凸显的都是王家大院的历史氛围,青砖灰瓦的弘大建筑群冲击着我的想象力,我原来以为的王家大院,不过是几间房子而已,眼前的建筑群,与其说是大院,不如说是城堡更为恰当。从此,我对“大院”有了崭新的概念,感叹晋商的大手笔、奢侈度、超强思维、富豪大家气度,令人震撼,绝对超乎我的想象和固有的思维定式。什么人有如此的能量营造了王家大院?王家大院给后世留下了什么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的建筑体量,不是名门就是望族,跟着导游的道听途说,些许有了一点概念。王家大院由高家崖和红门堡两个建筑群组成。高家崖建筑群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面积达19572平方米。所有建筑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院内雕艺精湛的砖、木、石三雕装饰品,题材繁多、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留给今人的是明清两个朝代晋中地区繁荣的过往,整个建筑思维体现的是官场和民间的风水学、儒家思想、中原文化的脉络。尤其是楹联匾额文化。比如 "映奎"、"桂馨", 是期盼子孙科考顺利,出类拔萃; "观我"、"视履",是警示做人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日瞻云"显示谒见帝王之荣耀。楹联匾额作为文化的象征,使得以商发家的王家有所品位,并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世代子孙脱胎换骨,识礼守制,谨遵祖训,引导他们在一条既定的路上有所作为,不断推动着家族的兴旺发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伴随朝代的更迭,中华文化枝繁叶茂,尤其是“三晋文化”博大进深,造就了流芳后世的诸多“大院文化”。仅以王家大院的范本足可以窥见当时山西经济社会的鼎盛,当时的“四个大院”就像今日的房地产一样风生水起,今天的房地产是造富神话,300-400年的昨天是“富造传奇”,对比可知,还是老祖宗聪明,人生如过眼云烟,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只有文化方可以传承千万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初建设王家大院的绝非是等闲之辈,一定是呼风唤雨、官场商场上的具有重要话语权的人物,平头百姓不可能有如此的能量,就算是今天,豪宅别墅广厦也是权贵们的专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是一本晋商文化历史书,值得一读,值得深入浅出地重复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不是普通的四合院,而是集小院于大院,甚或是巨院。说是“大院”其实是个中国式的城堡,除了没有商业功能外,生存的所有功能都是一应俱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是中国汉文化和晋商的“活标本”,一个不应错过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