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字:山东省书协副主席徐华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昭是吴国的重要谋臣。孙策临死前,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百官们立孙权为主,并全力辅佐他。然而,待到孙权称帝,设立丞相一职,众人都议论该由首臣张昭担任,孙权却选择了孙邵;孙邵去世,百官们又推举张昭做丞相,而孙权又任用了顾雍。</p><p class="ql-block">张昭在东吴见深识远,对孙权说的每句话都可谓诤诤忠言,对此孙权也深信不疑。孙权之所以躲着他,甚至对他的话产生逆反心理,主要原因就是张昭对孙权每每都是直言劝阻,每次朝见,讲话的语气雄壮又严厉,神色中表现出大义凛然。他曾因为直言忤逆了孙权的意旨,宫中不许他进去朝见。</p><p class="ql-block">孙权谈起不让张昭担任丞相一事说:“我难道是对子布(张昭)有什么吝啬吗?丞相管理的事物繁多,而此君性情刚直,不采纳他的建议,就会造成他怨恨不满,这(当丞相)对他没有什么益处。”</p><p class="ql-block">嘉禾二年(233年),孙权由于公孙渊向他自称藩属,准备派遣张弥、许晏到辽东去任命公孙渊做燕王。张昭劝孙权说,公孙渊这个人靠不住,两位使节一旦回不来,岂不被天下人取笑?两人反复争论,张昭的意见更加激烈。孙权不能忍受,手按住刀柄发怒。张昭看了孙权很久,说:“我虽然知道我的话不会被采用,仍常竭尽愚忠的原因,实在是因为太后临去世时,把老臣叫到床前,留下遗诏嘱托我照顾陛下的话还在耳边罢了。”接着就涕泪俱下。孙权把刀扔在地上,和张昭面对面流泪。但孙权还是派张弥、许晏去了辽东。张昭忿恨孙权不采纳自己的话,称病不去朝见。孙权也恨张昭,用土堵塞了张昭的大门,张昭又在大门里面用土堵死。</p><p class="ql-block">后来,公孙渊果然杀了张弥和许晏。张昭更加生气,孙权费了好大的周折,才让张昭出来参加朝会。</p><p class="ql-block">如果张昭能“摆正位置”、放下身段,学会用顺耳之言劝导孙权,可能就会避免和化解君臣之间的尖锐矛盾,收到更好的劝谏效果。</p><p class="ql-block">在这方面,张昭远不及诸葛瑾。后者和孙权谈话或有所劝谏,言词从不激烈,或直截了当,只是稍有表露,略陈意思而已,如果意见与孙权有不合的地方,就不再深谈而另转话题,尔后再寻机借其他事情引出此前的话题,用类比的方法寻求孙权理解,从而常让孙权放弃原来的想法。</p><p class="ql-block">作为帝王、领袖也好,作为一般领导也好,所以不愿采纳部属的一些谏言,有些是认知问题,但许多是脸面问题。自己的意见屡屡被部属劝阻和否定,有多少人内心舒服?实际上,许多当权者明知自己的认识与决策有误,也不惜代价坚持,就是怕自己下不来台,怕自己的权威受到损害。但作为部属,只要巧妙采取《孙子兵法》“以迂为直”的策略,善用顺耳的言语,委婉谏言,给领导一个台阶下,就会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p><p class="ql-block">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