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1年,在孙埠中学上学期间,我租住在学校门口,我的学生时代,就是吊儿郎当的,一日三餐,必将端着没有油水的搪瓷碗,一边吃饭,一边东张西望,游荡在学校门前的马路上。</p><p class="ql-block">我发现,从马路门口呼啸而过的车辆,有一种天蓝色的东风汽车,经常三五成组,依次从学校门口马路上疾驶而过,车门上喷涂着白色的“宁国县耐磨材料总厂”的标志。</p><p class="ql-block">久而久之,我对这些车辆有些好奇,我想,这个工厂都有自己的车队,必定是一个大企业,他们是生产什么的呢?我有些好奇。</p><p class="ql-block">1992年的春季开学,我从孙埠乘坐火车回家取生活费,我回从学校回家,必然途径港口镇搭乘三轮车到太平小汪村。</p><p class="ql-block">我坐在三轮车上,看见一个穿着黄色风、脚上皮鞋锃亮、手提密码箱的英俊男士,风度翩翩的走过来,非常绅士的跨上三轮车。</p><p class="ql-block">我一贯就是一个对陌生事物怀有好奇心的人,我非常尊重的问他:老板,你在哪里做大生意?</p><p class="ql-block">他掸了掸身上的褶皱,无比自豪的说:我在宁国耐磨材料总厂搞销售滴!</p><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因为一直很穷,特别对挣钱的职业感兴趣。</p><p class="ql-block">我问:能挣钱吧?</p><p class="ql-block">他说:当然!搞推销,全国到处跑,当然挣钱!</p><p class="ql-block">我问他:推销什么东西?他介绍说:推销钢球,水泥厂磨石子的。</p><p class="ql-block">我突然联想到1987年,父亲带我在霞西卖废钢球的那件事,以及和学校门口标注着“宁国县耐磨材料总厂”的车辆。</p><p class="ql-block">我若有所思的问他:老板,你贵姓?你们厂还要不要人跑销售?</p><p class="ql-block">他豪爽的说:当然要!你以后到耐磨厂,你就问我,我姓彭!</p><p class="ql-block">我一下子记住了宁国耐磨材料总厂的名字,也记住了这位彭老板。</p><p class="ql-block">1992年快放暑假的时候,我孙同学,是宁国山门人,我们结伴从孙埠上火车,我本来是到港口火车站下车的,但是他要我陪他去宁国宾馆看望一位同学,但是同学不在,生病住院了,于是他带我去医院探望。</p><p class="ql-block">从医院回来,天色将晚,没有车,他借了一辆自行车,带我沿着公路往山门方向慢慢行驶。</p><p class="ql-block">气喘吁吁的穿过西津大桥,眼前是一座城堡一样的石墙,高大、坚固,石墙上涂着白石灰的标语。</p><p class="ql-block">孙同学说:你猜这是什么厂?</p><p class="ql-block">我说:不知道。</p><p class="ql-block">他说,这就是经常从我们学校门口跑来跑去的车队的厂,耐磨材料总厂</p><p class="ql-block">我仰头,高高的石头墙,耳畔机器轰鸣。</p><p class="ql-block">我又想起了1987年,父亲带着我从池州拉废钢球到霞西铸造厂的情景——那背着竹筐的工人、吐着铁水的铁皮炉子、黑乎乎的焦炭。</p><p class="ql-block">我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作者简介:胡先岐,男,1971年出生,皖南纸槽冲人,目前在安徽省凤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凤形牌”高铬球销售工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