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禽鸟画,不得不看这篇文章

笑看浮华

<p class="ql-block">禽鸟画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有很高的的地位,在花鸟还没有成为独立的绘画作品之前,禽鸟一直出现在一些装饰物品中或者陶瓷上面作为一种图案,他们一直被赋予一种吉祥的含义,代表着祥和安乐,也作为祭祀的物品,地位至高无上。所以古往今来画翎毛的画家,掌握了多种禽鸟的表现特点,创造了不少表现方法,一起来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在写意花鸟画中禽鸟的表现方法约略可分为:</p><p class="ql-block">渴勾:以渴笔率勾,与工笔细线铁笔重廓不同。用笔须顿挫有力,出线苍老涩拙,勾成后涂染淡彩或白粉。这种勾勒填粉法,多用以画遍身素白或颜色浅淡的鸟,如白鹦鹉、白孔雀、白鹰、白鸡以及鹅、鹭等。</p><p class="ql-block">点染:以墨或墨彩混点而成,亦可以重彩与墨相同。画燕子、麻雀、翠鸟、鹰、雁、鸜鹆、鸳鸯等重色的鸟多用之。</p><p class="ql-block">点垛:先点淡墨,后套深墨,层层点染。画时以淡墨先点头、背、胸、腹等部,再以深墨点大翅、背花及尾部,最后以花青、淡赭罩染,又称套墨、套色法。有时除嘴、眼用淡墨粗勾外,率以浓淡墨套点。寥寥数笔,意态自得。</p> <p class="ql-block">疏渲:以墨笔疏鸟的头、肩、尾、腹等部,再以淡彩晕染,如华秋岳表现翎毛多用此法。</p> <p class="ql-block">禽鸟的分类:</p><p class="ql-block">前人把禽鸟分为山禽(野禽)、水禽、家禽几类,又可分为猛禽、涉禽、攀禽、地禽、鸣禽等等。由于生活方式及习性的不同,它们的形体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类的,形象、毛色也不尽相同,雌雄也不同。它们的色泽还会随着气候及环境而变化。羽毛的厚薄、色素的反射,也都有显著区别。</p> <p class="ql-block">禽鸟形态画法</p><p class="ql-block">画禽鸟首先应识别形态,掌握其不同特征和共同规律,这样在观察时易于记忆,离开时有助默写形象。禽鸟是卵生动物,其体不离蛋形,形态特征有关于日常生活(如飞鸣食宿等不同习性),尤其突出表现在嘴和脚两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一 禽鸟的嘴眼</p><p class="ql-block">画好禽鸟的嘴、眼、脚、爪是十分重要的。一般鸟嘴分三线,中线就是嘴缝,线最长,下唇线比中线短,上嘴盖线最短。上嘴盖压下嘴,嘴缝不可画得太直。种类的不同,嘴的区别亦极大:鹰嘴弯而锐,锐利有勾,适于肉食;鹦鹉嘴宽如钳,宽勾可破果壳,蜡嘴嘴更短,以食各种籽实;涉禽嘴长,鹤、鹭等习惯于用嘴在水中搜食鱼虾;食谷类、草籽的鸟,嘴短而尖吃活食的鸟,嘴细尖而略有弯;鸣禽嘴多短小,叫时嘴张得大,哨时嘴张得小。</p> <p class="ql-block">禽鸟嘴型和它们所吃食物的种类有关。喜食谷粟类的嘴,短厚有力,利于剥壳;专食昆虫的嘴,显得扁阔;较长而尖的嘴,则爱吃果实和昆虫;善于捕食鱼类的水禽,其嘴细长;钩型的嘴,多属猛禽,强而有力,能啄食小动物。鼻孔生在嘴上,一般有毛三对或五对,猛禽的鼻毛长而劲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禽鸟的嘴,主要分三笔,先画上颚和下颚中间一笔,再补上颚和下颚各一笔。中间一笔最长,一般上颚为中间一笔的二分之一,下颚为中间一笔的四分之三(这个比例,嘴较长的禽鸟不适用)。以上三笔用墨应较浓。眼睛在上颚之后,嘴部中间一笔之上。</p> <p class="ql-block">鸟眼需画在嘴缝与上唇之间,但各种鸟眼的位置又不尽相同。猛禽眼睛离嘴比较近,眼睛凹,眉骨高,视线集中,表现出凶猛的神情。鹅、鸭眼睛的位置比较高,在嘴缝以上,离嘴也较远,鸭子就给人一种迟缓呆笨的感觉。鸽子的眼睛完全平于中缝,显得性隋温顺。画眼可仅点一如椒墨点,也可先画眼圈或重圈,然后点睛。</p> <p class="ql-block">眼眶用浓淡适中的墨勾成后,以浓墨点睛,要乌黑有神。画头顶至颈部,自上颚底部开始,背部近于半圆,要丝毛,其形好像蓑衣。用笔须尖锋下去,中间稍重,再提笔轻收,常出尖锋;先疏松逐渐加密,方能显出毛羽茸茸的样子。为了表现鸟的神态,八大山人等喜将眸子点在眼圈的偏上、偏下或偏后处,有意地做变形夸张。</p> <p class="ql-block">二 禽鸟脚爪画法</p><p class="ql-block">禽鸟的脚,身体小者细而硬,宛若钢丝,身体大者则较粗壮。猛禽的趾爪,好像铁钩,利于捕抓小动物;游水的水禽,趾间有蹼,涉水的胫部较长;而鸡的脚则有距。脚皮组织大都似鳞状,做工笔画时应该画出。</p> <p class="ql-block">禽鸟将飞,尾巴先动;飞翔时,脚短的蜷缩于腹部,脚长的则拖出尾后。而嘴长的禽鸟,其脚一般也较长。一般善飞的禽鸟,腿部短小,稍丝数毛即可;家禽的腿较壮,应画的具体一些。脚爪的颜色较深,一般用浓墨画。</p> <p class="ql-block">鸟爪的区别也很大,猛禽爪锋利,四趾成勾爪。游禽腿短,趾间有蹼,善游水。涉禽腿长,趾具丰蹼,适于涉水觅食。鸽子、鹧鸪、鹌鹑等爪多平直。鹦鹉、猫头鹰等的爪,两趾在前,两趾在后,善于攀树。雄鸡的趾退化为距,鹤的距已退化,着生部位较高。鸵鸟脚壮善走,仅有两趾。</p> <p class="ql-block">三 禽鸟翅尾画法</p><p class="ql-block">画翅和尾,一般用浓墨。翅的梢翎只需四五笔,以近肚的第二笔为最长,其他几笔顺序缩短;尾只需两三笔。长短差不多。翅、尾的笔与笔之间,应排列紧密,看上去几乎没有空隙,但仍需见笔,不能太并混。頷部可用一笔画成,一般不须丝毛;而胸和肚,有些须要丝毛,方法与背部相同,墨色应较背部为淡。如果鸟肚是白色的,可用淡墨勾框,不必丝毛。</p> <p class="ql-block">画鸟更要注意鸟的神情动态和生活习惯。有的鸟好静,有的鸟好动,鹭鸶常在水中长时间静止不动,鸽体静而头动,有的小鸟则无一刻静止。鹅肥臀短腿,立时昂首,行时俯首。鸭两翼有翠羽,步行蹒跚,头尾多变化。喜鹊、鹳鹆翅间夹生白羽。山鸡彩毛在首,锦鸡彩毛在腹,尾羽多斑斓。有的鸟常集水边,有的鸟喜聚林中,而有的鸟则绝不栖木。鸳鸯不独宿,鶺鴒常双飞,莺喜柳,雁卧芦,都有自己的习性和规律。</p> <p class="ql-block">禽鸟画构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花鸟画构图中,禽鸟往往占着重要地位,有的就是主体,在构图时,要将花和鸟做统一安排。清迮朗在《绘事雕虫》一书中说“花间集鸟,必在空柯”,这虽然不能成为定论,但也说明必须适当地处理鸟在花树上的位置。若位置不当,尽管形体正确,笔墨生动,也往往不成功。五代宋元时花鸟画构图,每喜把多种禽鸟集于花树间,一个画面上往往描绘几种鸟、几对鸟、几十只鸟,富有装饰性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布局忌散点</p><p class="ql-block">忌散点就是不要把禽鸟安排得太零散:忌困挤就是要给禽鸟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不要与花叶挤在一起透不过气来,忌孤零就是不要把禽鸟处理在画面一隅,以至和花叶不发生联系,致失掩映之趣:忌匀称,即不能使鸟和花叶位置相称,无聚散轻重。总之,画花鸟的布局,须从生活体验中来,尤需注意花树环境与禽鸟生活的关系及季节的变换。画花鸟可先画鸟后补景,亦可先画花树然后画鸟。总之,要有成竹在胸,临时变换,随笔添凑,则往往败事。</p> <p class="ql-block">总之,禽鸟画应力求形神兼备,以笔墨写精神。首先在表现上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以点染为主,以勾疏为辅;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以刚劲的笔锋、活泼的晕染代替细线勾描,以点垛法的套笔套墨代替浓淡层层的烘托。其次要画好禽鸟,借鉴古人是必要的,但不能满足于从鸟谱上辗转抄袭。要到生活中去,熟悉禽鸟的生长、生活规律,研究它们的形态、结构、习性,观察它们的飞鸣食宿习惯,再经过笔法的锤炼,方能得其生趣。最后用写意法画禽鸟要形神兼备,尤要注意表现其本质精神,若做到既挥洒自如,又不失真形,如此才能更富有艺术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说明:图文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处仅为个人收藏与欣赏,谢绝分享转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