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像在纪念某个日子,刚参加工作的老同事徐巨龙突然发出邀请,热心的“老报人”张美昌立即组建了一个自称“沟溪公社的年轻人”的微信群,组织了这次“四十年‘老沟溪’重相逢”聚会。</p><p class="ql-block"> 当年同在沟溪公社工作的一班“年轻人”——林管员徐巨龙、粮管员张美昌、戴如祥、财税员陈建新、团委书记谢建平、总机员吴利琴、炊事员王淑珍、妇联主席万银凤、公安员徐春福……久别重逢。</p><p class="ql-block"> 大家故地重游,触景生情,往事列列在目。</p><p class="ql-block"> 一个同样的话题,打开了人们尘封四十年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1983年10月,我刚参加工作,来到当时沟溪公社报到。单位大门口,挂的还是“衢州市航埠区沟溪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那时“衢州市”是县级市,属金华地区专署管辖;“航埠区”则属市辖设区公所的“小区”。可过了不到二个月,我从市委党校一个月培训学习回来后不久,便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乡人民代表大会”,门口“沟溪公社管委会”牌子即换成了“沟溪乡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 1984年元旦,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老天爷披着一身银装,给新挂牌的沟溪乡人民政府送来了一份惊天“大礼”。</p><p class="ql-block"> 大家难忘四十年前那个惊心动魄的元旦,难忘发生在沟溪桥头那场围剿“南昌四暴徒”的歼灭战。</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紧急电话</b></p><p class="ql-block"> 1983年最后一天的前夕夜,白雪皑皑,寒风刺骨,万籁俱寂!</p><p class="ql-block"> 沟溪乡政府院内留守值班的人员有:老文书钱正根、乡水利员郑雨良和妇联主任徐卸英夫妇、林管员徐巨龙、电话总机员吴利琴,还有炊事员和广播员等。白天刚换上税务员新制服的财税员陈建新很是激动,留夜在乡政府;还有乡团委书记谢建平也没回航埠老家,和朋友一起在供销社的五金店宿夜。</p><p class="ql-block"> 几天来连续下了好几场大雪,地上积有二十多公分厚的冰雪,大家在值班室(文书办公室)呆了一会,早早回各自寝室安睡了。</p> <p class="ql-block"> 晚上11点半左右,“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划破了寂静的夜晚!办公室文书老钱挨个敲响了几位值班人员的房门:“起床,有紧急情况!”</p><p class="ql-block"> 郑雨良夫妻二人先赶到办公室,接着徐巨龙披上军大衣也来到办公室。老钱手拿电话机听筒,叫大家一起围拢来,只听到电话里传出:“接上级电话紧急通知,有关人员务必注意:据确切消息,有来自江西的4名武装暴徒,乘火车逃窜到衢州。请各乡镇武装部立即组织民兵,封锁渡口,检查陌生人员——这是命令!”在场的人员一脸惊讶。</p> <p class="ql-block"> 元旦放假,乡人武部长、公安员等主要人员都回家了,这大雪天,最近也要走20分钟的路才能赶来。</p><p class="ql-block"> 如何是好?大家合计着:</p><p class="ql-block"> 首先,必须派人到余东村把人武部长余耀春找来,发动民兵站岗放哨。在场的郑雨良一马当先,留下老婆照顾女儿,自己骑着自行车打着滑,不顾一切,冒着严寒,拼命往余东方向机耕路上一路疾行。</p><p class="ql-block"> 其次,再找家住沟溪村的公安员徐春福,戴着大盖帽、穿着新制服的陈建新自告奋勇说,公安员家熟悉,他走路去通知。</p><p class="ql-block"> 接着要做好应急防范。因乡政府院子大门正对公路,为防止暴露目标,值班人员把刚挂上没几天的乡政府牌子从门口悄悄摘了下来,将大门反锁上。院内将所有电灯全部熄灭,每人自带手电筒。留下巨龙和老钱等人在值班室看守电话,以防不测。吴利琴一人在电话总机房值勤,只准点上蜡烛。</p> <p class="ql-block"> 当时目标未明确,大家还不太紧张,只是在小声议论着事件,认为:航埠大桥还未建成,隔了一条大溪,全靠小船过渡,城里过来到沟溪有三十多华里,认为只要大家按章做好上级部署要求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没聊上20分钟,电话铃声又急促响起:“四位暴徒,住在火车站旅馆,警察例行检查时,暴徒打死了上楼盘查的民警和老板娘,击伤了另一位民警;并劫走一辆衢州运输公司的货车,往常山方向逃窜。请沿江两岸政府机关立即行动起来,不论采用什么手段,立即封锁渡口,是第一要务"。</p><p class="ql-block"> 听到这一命令,在场人员立刻紧张起来,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乡公安员徐春福与人武部长余耀春踹着脚上的残雪,来到了办公室。 余部长说:武装部枪械库有20支全自动步枪,可惜没子弹;且枪械使用须电话请示县人武部。现在是凌晨二点,集合民兵不太现实。须等天亮才能与各村民兵连长联系(那时只有学校、卫生院、供销社、中心村才有电话,且村里的电话一般装在大队部)。经商量,先由余部长和陈建新一组,封锁沟溪渡口;公安员徐春福和徐巨龙一组,封锁礅头窑渡口。老钱赶紧手写二份指令加盖公章,内容是要求船公必须把船停靠在离江边30米远的江心,任何人叫船,不得靠岸航行!</p><p class="ql-block"> 徐巨龙与公安员都身穿军用棉大衣,戴着绿色军帽,戴着口罩,脚穿反毛皮鞋。二人不敢照手电筒,只能借着雪光,深一脚、浅一脚悄悄前行,往渡口走去。当晚公安员徐春福刚参加村里一场亲戚家的喜宴,酒喝的有点多,乘着酒兴嚷嚷着在部队服役时参加执行过的惊险任务,给自己壮胆。不知不觉就进入墩头窑渡口,这时只听到村里狗叫声一遍。两人觉得很奇怪,进村应该狗会叫的,怎么穿过村到了渡口,反而有狗叫呢?问了一下船家,船家说有人从机耕路上经过,那边人家养的狗是猎犬很凶。二位吩咐摆渡的,等船家把船撑至江心——执行完这一任务后,才返回。</p> <p class="ql-block"> 这时不知暴徒往哪边逃,只能在航埠汽车站一直等到与赶来的省武警总队人员汇合,才能撤出。</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暴徒们已是惊弓之鸟!从与常山交界的将军叶丢下汽车,根据一般人的思维是向常山方向逃跑,但是他们杀了个回马枪,却往回走。走到航埠镇汽车站,与正在开会讨论抓捕方案的市公安领导和派出所警察撞了个满怀,来了场遭遇战。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公安武装人员,不敢恋战,打了一下,就向航埠渡口撤退了。</p><p class="ql-block"> 暴徒是在航埠车站与警察火拼枪战后,追逃领导小组大家都这么认为:逃犯肯定会往南面向有雨灵山和乌石山的华墅方向逃窜;相反,航埠离沟溪有十多华里地,中间隔着一条几百米宽的常山港。正值寒冬,前段时间下了一周大雪,气温低于零下2度,路面、沟塘都结冰起冻。经过一战,肯定是往有山林的华墅或沿航埠南面山林方向逃跑。所以在从衢州城区一直到常山60多里的公路上、以及到华墅江山方向公路上,全部都是荷枪实弹的军车和军人。这年正好遇上裁军,许多部队转为武警,衣服都还没换上武警着装。</p><p class="ql-block"> 从前沿指挥部得到这样的信息,加上乡政府人员亲自到两渡口封船,大家都觉得沟溪乡这么偏的地方,离战事还远,安全感满满。</p> <p class="ql-block"> 这时候,乡政府除了住在就近的谢建平等早来的几个干部,其它干部还都没有得到消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仍在家过元旦。</span>在乡政府的人员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活习惯,该吃早餐得吃早餐,该干嘛干嘛去。</p><p class="ql-block"> 这一夜,要数18岁的总机员吴利琴最为紧张忙碌。她饥寒交迫一夜守着总机刻不容缓,只听耳机里不断传来暴徒的行踪:十点过后接到第一个追逃紧急电话“南昌四逃犯往衢州方向逃窜,请各地组织协查”气氛开始紧张;十一点钟后传来了“逃犯已在衢州火车站旅馆杀害查房民警”的消息;深夜一点过后收到“逃犯已劫车逃往航埠”……后有“逃犯弃车,在航埠车站与民警火拼,有警察受伤”等消息;凌晨五点过突然传来“歹徒在孙家桥头(离沟溪仅5里)杀害带路村民,正往沟溪方向逃窜”——听到这一消息时,总机员吴利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孔倒竖,</span>浑身颤抖,仿佛暴徒就在跟前!</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协力巡查</b></p><p class="ql-block"> 总机值班员吴利琴和办公室文书老钱,时不时把上头电话传来的追逃消息,向在场人员一一传达。</p><p class="ql-block"> 人武部长余耀春覆行职责,利用乡广播通知全乡民兵连长组织好民兵,对陌生人进村要进行盘查,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上报。这时,余部长打开枪械库,开始给值勤巡逻人员发枪。</p><p class="ql-block"> 听说要发枪,大家都感到新奇。乡团委书记谢建平很机敏,问部长有子弹么?部长说上面还未批下来,先给你们人手发把枪。他便有些迟疑,暗想“没子弹,这步枪还不是烧火棍一根!”徐巨龙与陈建新两小年轻却很兴奋,肩膀上挎着武装部刚发下来的全自动步枪,一个穿军用大衣,一个着税务员新制服,像军人一样毫无畏惧,一前一后迈着豪迈坚定的步伐,踏上沟溪大桥往乡卫生院方向巡逻。</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上午九点,从乡卫生院传来消息,有一被暴徒挟持带路的河东村民,在孙家村桥上与暴徒争斗中,被刺刀刺入头部,刀锋削面,推下桥底。伤者流着血,拼命爬到附近一村民门口被发现——因孙家村离沟溪仅5里地,而离城里不止25里,人命关天,便及时就近送到了沟溪乡卫生院紧急抢救。</p><p class="ql-block"> 这时,桥边三位握着手枪的航埠区派出所民警,专门来了解被害人情况。到了桥头三耀麻子饮食店门口,早已聚集了十几个村民,在门前的一棵桔树底边议论、边打听从乡卫生院传出有关被歹徒杀人的消息。附近几位巡逻的闻讯赶到,也急匆匆跟进了抢救室——只见病床上躺着一人,身上盖着三床棉被,身体还在不停颤抖!这时医生已经为伤者缝合了脸上的伤口,伤口足有十厘米长,口中含糊不清喊着“冷、冷”!</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一切,民警只能把看热闹的村民驱离出乡卫生院。一边做好保卫,一边向上级汇报,要求派急救车转送城里医院看护救治。</p> <p class="ql-block">图文:戴如祥</p><p class="ql-block">(待续下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