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出新的静海寺,从路边的“静海沧桑”牌坊开始。</p> <p class="ql-block">牌坊左边朝东方向应该是钟楼,寺庙标配:晨钟暮鼓。而静海寺却是孤零零的一个塔楼,门额“静海”。</p> <p class="ql-block">牌坊右边没有鼓楼而是“井亭”。</p> <p class="ql-block">正对牌坊的门厅匾额不是静海寺,而是“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静海寺建于明永乐年间,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仪凤门外,北倚狮子山、东接天妃宫、西临护城河,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功绩下令敕建,名取“四海平静,天下太平”之意。明清时期,静海寺规模宏大、殿宇林立、气势恢宏,是“金陵八大寺”之一,被誉为“金陵律寺之冠”,承载着中国古代开辟海上丝路的辉煌成就。</p><p class="ql-block">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英军肋迫清政府在静海寺内议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一—中英《南京条约》,见证了中华民族屈辱的一页。历史上静海寺屡经战火,大部分被侵华日军焚毁。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静海寺附近江面上胜利渡江,解放南京。</p><p class="ql-block">1990年,南京市、下关区(今鼓楼区)人民政府在静海寺遗址上建成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p> <p class="ql-block">进入陈列馆眼前是静海寺的格局,正面大殿不知是哪个殿遗址?</p> <p class="ql-block">“从屈辱到自强”1842-1997</p> <p class="ql-block">按照指示牌来到第一展厅。</p> <p class="ql-block">这一角展位布置耐人寻味:墙上一侧是选自明万历年间《金陵梵刹志》中的《静海寺全景图》,一侧大屏幕滚动播放的《鸦片战争》纪录片片段。而三只船模很有讲究:左边第一只是1842.8.29签署《南京条约》地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中间是郑和下西洋乘坐的“宝船”;第三只是南京下关电厂“京电号”小火轮,在1949年“渡江战役”中往返运送6000多名解放军过江。</p><p class="ql-block">真是始于江上耻辱,终于江上胜利!</p> <p class="ql-block">从中间根据《金陵梵刹志》复原的沙盘看,陈列馆建筑是从方丈、毗卢阁、潮音阁三进。从山门开始的前四进没有复建。这样就能解释没有晨钟暮鼓了(个见)</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最值得一看,也是最容易忽视的遗址,在玻璃柜地下。</p> <p class="ql-block">古天妃宫碑基座</p><p class="ql-block">天妃宫碑(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郑和下西洋奏请明成祖所立。1996年陈列馆扩建碑身移至后院。2005年对原碑基座进行抢救发掘,并就地进行保护。</p> <p class="ql-block">这通商请求是南京条约的前奏,可以说是不赔款的南京条约。</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林则徐禁烟,而对关天培知道的不多。</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p><p class="ql-block">1842年8月,英国舰队溯长江而上。8月9日,70多艘战舰开进下关江面,兵临南京城下,控制了长江、京杭大运河两大水道,截断了输送北京的粮食、税银,卡死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道光皇帝不得不下旨“议和”。中英双方代表在静海寺、英国军舰、上江考棚等地进行了多次谈判,议定了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订立,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也标志着中国近代百年国耻、中华民族世纪苦难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p><p class="ql-block">香港是分三次割让的:</p><p class="ql-block">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p><p class="ql-block">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p><p class="ql-block">1898年,英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p> <p class="ql-block">第四展厅</p> <p class="ql-block">以《南京条约》为开端,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东西方列强或凭借武力发动侵华战争,或采取逼迫、欺骗、讹诈等手段,将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这些条约使得列强对中国的奴役、压迫和掠夺完全“合法化”,犹如套在中国人民脖子上的沉重枷锁,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东缚着中国,一步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p> <p class="ql-block">《中华国耻地图》1931年武昌亚新地图社出版</p> <p class="ql-block">第五展厅</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历尽磨难、不屈不挠的人民。近代以来,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p> <p class="ql-block">第六展厅</p> <p class="ql-block">彻底结束旧中国百年屈辱历史</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立即着手处理废除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国主义的势力和影响。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里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使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主权被外国肆意践踏,帝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肆意妄为的百年屈辱史彻底结束。</p> <p class="ql-block">百年梦圆 香港回归</p><p class="ql-block">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被迫割让。新中国成立以来,香港问题始终悬而未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创造性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科学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新途径。经过艰巨工作和斗争,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经历百年沧桑的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彻底洗雪了《南京条约》带给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p> <p class="ql-block">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p><p class="ql-block">警世钟,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由南京市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捐资铸造。材质为青铜,重3.5吨。钟体高1.842米,寓意让世人牢记丧权辱国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于1842年在静海寺被迫议定,钟肩部的12只和平鸽象征当时12亿中国人民热爱和平;钟裙上两条龙代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象征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钟的撞击点是南京市的市花梅花;环绕钟体的回纹,取香潜回归的“回“之意。钟上镌刻看千古训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文记述了从《南京条约》胁迫签订到香港回归祖国的艰辛历程。</p> <p class="ql-block">三宿岩</p><p class="ql-block">三宿岩、因南宋抗金英雄虞允文,在安徽采石以1万8千宋兵大胜40万金兵后,还朗途中在地系舟王宿而得名。它生自天然,又酷似假山,非常奇特,清代就被列为金陵48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岩洞与背后相通</p> <p class="ql-block">绕到背后有水面有小亮光与前面相通。</p> <p class="ql-block">在三宿岩不高,在背后能看见“潮音阁”顶部</p> <p class="ql-block">在三宿岩正面能看见“阅江楼”。</p> <p class="ql-block">静海寺出口</p> <p class="ql-block">记得20多年前,静海寺刚开放时很小,狭小的殿堂边一个高大的石碑。如今石碑依然高大的伫立。而边上的殿堂已经空置,取而代之的是新开放的三进六展厅。感谢王老师之邀,得以聆听他两个多小时的详细介绍,让我对《南京条约》的词条记忆,化为从历史背景、产生渊源已及当时错综复杂的各国势力之争等因素,系统串联学习了解。真是受益匪浅!也推荐大家前往参观这免费的、用心布展的陈列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