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均衡概念建构</p><p class="ql-block">1955年,埃里克·弗罗姆讨论了“心智健全的社会”,把心理健康定义为世纪50年代期间,心理学家通过学术研究和实践,探讨了完整的人类行为。 </p><p class="ql-block">“爱和创造的能力”(Erich Fromm, p.69)。在同一时期,社会心理学家玛丽·雅霍达(MarieJahoda,1958)描绘了心理健康的特征,认为它是一种积极的状况,由个体的心理资源和个人成长愿望所驱动。她描述了心理健康个体的六条特征:</p><p class="ql-block">1.对自我的态度,包括自我接纳、自尊和准确的自我认识</p><p class="ql-block">2.追求实现个人潜能</p><p class="ql-block">3.集中能量形成统一的人格</p><p class="ql-block">4.有助于自主感的同一性和价值观</p><p class="ql-block">5.对世界的准确认识,不因主观需要而扭曲</p><p class="ql-block">6.掌控环境,享受爱、工作和娱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