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广角课例——记文昌市第三小学教育教学开放日数学组教研活动

皓月当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12月22日 ,是文昌市第三小学的教学开放日 。刚好是冬至,室外是清冷的寒冬,室内却温暖如春, 协同之花绽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在温柔大方的虞露露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活动流程:</p><p class="ql-block">一、课例展示:《植树问题》</p><p class="ql-block">二、测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年级组教师沙龙评议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授课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年级组教师根据观课点评议课,年级组长简单小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数学组长总结。</p><p class="ql-block">四、苏芳萍老师微型讲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p> 课例展示《植树问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钟仪老师展示《植树问题》,钟老师情境引入,简单易懂。课的一开始让学生数数手指间的空格,突现了知识的起点,生动直观地引出"间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组合作探究一:3个班在一条60米小路的一边共同植树,路的末端有图书馆,每班植树的全长是20米,每班各种多少棵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组汇报研究成果,组员分工明确,表达自信大方。同学质疑:为什么3个班植树的全长一样,种的棵数不一样?组长完美作答,从而引出植树的三种情况: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组合作探究二:研究"只栽一端";当植树的全长变化或间距变化时,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组汇报成果:"只栽一端",不管全长和间距怎么变化,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都是一样的。从而得出结论:只栽一端:课数=间隔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汇报边画图理解,体现间隔数和棵数一一对应关系,得出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只种一端"这一模型,通过类比迁移很自然就理解了其他两种植树情况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设置两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题1:两端都栽=间隔数+1,为什么加1?加哪里的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题2: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为什么减1?减哪里的1?</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完植树问题之后,老师问了一个问题"植树问题单单是种树吗?孩子们刚开始有点不知所措,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排队、据木头、敲钟等等都属于植树问题,老师的引导很重要,把孩子的思维广度开拓出来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老师们听得多认真。</p> 测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班48人参加测评,达到优秀的有45人,优秀率94%,及格率100%。通过测评发现大部分学生会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具体的植树问题,使知识点得到内化与构建。</p><p class="ql-block"><br></p> 同年级组教师沙龙评议课 <p class="ql-block">授课老师反思(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这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一共三个例题:例1,两端都栽树例2,两端都不栽,例3,在圆形水池边上植树.也就是封闭图形上植树.钟仪老师这节课让三个班同一条60米的小路一边共同植树,每班各栽多少棵?发现植树问题的3种情况,重点研究了在直线上植树的一种情况:一端植树.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其它两种情况,经历抽取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总体来说,钟仪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重视学生思想方法的培养,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p><p class="ql-block">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p><p class="ql-block">一、通过猜谜语导入使学生了解体会"五个手指个数与手指缝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数学概念“间隔和间隔数”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具体的生活中理解本节课中的数学概念.并且说明植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渗透德育教育。</p><p class="ql-block">二、形式新颖设计巧妙 </p><p class="ql-block">通过3个班植树发现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植树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钟代老师引领学探究一端植树情况,从20m.25m.30m的小路植树情况发现总结归律,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解决复杂的问题,渗透简单的化归思想,钟仪老师让学生读和画树让学生感悟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然后学生根据一端植树情况自我归纳总结其余两种情况,使三种植树问题植入学生脑中,形成数学模型.</p><p class="ql-block">三、同桌对学,小组合学探究新知,教师适时点拔,采用了协同教学形式。</p><p class="ql-block"> 在探究一端植树问题,钟老师安排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汇报,学生之间质疑补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猜想、画图、验证、归纳,推理与交流的过程.钟老师再适时点拔让学生在变中找不变从而总结规律:(一端栽树)棵数=间隔数.</p><p class="ql-block">四、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p><p class="ql-block">五、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客切联系,引导学生有效地</p><p class="ql-block">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结合现实生活中"礼炮""锯木头""听树"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钟老师通过数学文化渗入教材、溶入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p> <p class="ql-block">组长小结(缺)</p> 微型讲座 <p class="ql-block">苏芳萍老师微型讲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芳萍老师从四个方面分析作业设计的有效性:</p><p class="ql-block">1.、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p><p class="ql-block">2.、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①难易度不恰当</p><p class="ql-block"> ②题目重复性高</p><p class="ql-block"> ③缺乏实践性</p><p class="ql-block">3.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p><p class="ql-block">①现实性原则</p><p class="ql-block">②层次性原则</p><p class="ql-block">③综合性原则</p><p class="ql-block">④开放性原则</p><p class="ql-block">4.数学作业设计如何提高有效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是有差异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 。苏老师用实例说明作业设计的分层化,从基础题、变式题、扩展题、拔高题,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 ,让水平高的学生完成难度大的问题 ,让水平低的同学完成难度小的问题 。这样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 ,让他们体验到完成作业的喜悦和知识上的满足感 ,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 作业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环节 。通过作业的布置设计,要能够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对提高数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直接影响 。我们作为教师要挖掘教材,考虑学情。 让学生学好、学活, 为让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协同模式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的学习活动形式。它激发了学生的奇思妙想,课堂里出现了很多的精彩发言。经过今天的交流学习,相信老师们将会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学会指导学生的“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会讨论、会发现、会倾听、会提问、会思考、会学习。</p>

植树

学生

数学

老师

问题

作业

间隔

一端

探究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