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长城是明朝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 1372年建。关城四隅有角楼, 高两层, 形如碉堡。2017年9月17日下午在嘉峪关玩。</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城墙长733米, 高11.7米。城楼东西对称, 面阔三间, 周围有廊。 三层歇山顶高17米, 气势雄伟。登高远望, 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关城明洪武五(1372年)年始建,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关城以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天下雄关” ,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嘉峪关关城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我在嘉峪关留影。</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关城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我与戎先生在嘉峪关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长城比山海关长城早建九年,明洪武五年(1372年)始建,历时168年,1540年建成完工。</p> <p class="ql-block">甘肃西部属于荒漠地区,长城建在河西走廊。这是嘉峪关关城马道,可以骑马直奔长城。</p> <p class="ql-block">道路本艰险,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关踞此,地势非常险要,是京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一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古代“丝绸之路”就在此地。</p> <p class="ql-block">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州总兵李廷臣视察防务至嘉峪关,见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后来镌刻成碑。碑亭在嘉峪关城楼西面。</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游击将军府明隆庆年间初建,为坐北朝南的两院三厅四合院式建筑。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将军处理军机政务场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将军府分前后院,前院以议事厅为主,后院是将军及家眷生活场所。议事厅展示古代将军及文武官员指挥御敌签发官文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文昌阁明代始建,清道光二年(1822年)重建。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今只留空阁一座供游人观赏。</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古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修建,由木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绘制八幅“八仙”人物图,顶部为“八卦图”。</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关帝庙原在城中,明正德元年(1506)移建于此,改称关帝庙。座北面南,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及精雕细刻的牌楼。清嘉庆年间最后一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长城为专题的博物馆,分“春秋、战国长城”丶“秦、汉长城”丶“北魏、隋、唐、辽、金长城”丶“明长城”四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悬壁长城在嘉峪关城堡北8公里处石关峡口北侧的黑山北山坡上。2017年9月20日两个人包车(100元)专程去那个游客罕到的地方游玩。</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始筑,嘉靖十九年(1540年)完工,费时一年,共建筑了长15公里的片石夹土墙,它是长城注入嘉峪关的最后一段。</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悬壁长城工程的完成使关城防御更加严密。</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悬壁长城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形式倒挂,铁壁悬空,封锁了石关峡口,俗称“悬壁长城”。</p> <p class="ql-block">在悬壁长城游人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险峻处如攀绝壁,甚至台阶已磨损许多。有诗赞云:“万里长城万里关,迭障黑山暗壁悬”。</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悬壁长城中现存750米在1987年重修,片石、土层厚度如旧。首尾各添筑一墩台,山坡上筑台阶式馒道。</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长城第一墩是关南主要的一座墩台,担负着传递关南及祁连山诸口军事信息的任务。碑文由巳故书法家魏传统题写,字迹端庄,俊秀挺拨。</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长城第一墩1539年由肃州兵备李涵监筑,是长城沿线建筑规模最壮观、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军事关隘。</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长城第一墩设有坞、驿马、驿驼、食宿、积薪等和守兵。长城的一头在山海关,一头在嘉峪关,这里是明长城最西端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长城第一墩是古长城的一座烽火台,也是瞭望台。一旦发现敌情就点起烟火报警,相隔一定距离就设置一座。明代嘉峪关管辖沿边墩台三十九座。</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长城第一墩历史文化体验馆是一个地下展厅,以长城为主题分为几个展区。</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长城第一墩历史文化体验馆,展厅设计很有新意,放在地下可以保持地面景观不受影响,最大限度的保持古迹的真实意境。</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长城第二墩是一段残存的城墙和一个土墩,在一条运煤的铁路边上,它向南连接第一墩,向北通向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明长城是从洪武帝至万历帝的二百多年里经过20次大规模修建,筑成了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的长城。这是甘肃嘉峪关的暗壁长城1段。</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这是嘉峪关一墩长城。</p> <p class="ql-block">甘肃嘉峪关明长城用材与秦长城相似,而区别于汉长城、清长城。</p> <p class="ql-block">夯土长城是明长城的主要部分,夯土墙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每一米造价约为一两银子。</p> <p class="ql-block">甘肃敦煌火车站</p><p class="ql-block">嘉峪关到敦煌的路不远,坐卧铺火车就可以。2017年9月18日早上七点到敦煌,马上去大名鼎鼎的莫高窟。</p> <p class="ql-block">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我在莫高窟牌坊下留影。</p> <p class="ql-block">甘肃敦煌莫高窟没订到预约票,只买到应急门票。这样的游客很多,大家顶着骄阳,排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中,心情极坏与无奈。</p> <p class="ql-block">甘肃敦煌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敦煌石窟与云冈、龙门、麦积山并称中国四大石窟。</p> <p class="ql-block">甘肃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即第96窟,初唐建,是第一大窟。洞窟直通崖顶,高40米。窟外有九层木构建筑,高45米。</p> <p class="ql-block">阁楼依崖就窟而起,下八层为五间六柱大型两角窟檐,檐角上翘。第九层八角顶,上竖3米宝瓶,窟、像三者共融一体。1928年一1935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甘肃敦煌莫高窟弥勒大佛</p><p class="ql-block">弥勒佛像高33米,在泥塑造像中,高度为全国之冠。此窟及像证圣元年695年建造,现存为后代重修。</p> <p class="ql-block">甘肃敦煌莫高窟三层楼大中五年至咸通八年(851—867)建,主室是莫高窟面积最大之洞窟。窟顶为浮塑贴金的团凤四龙藻井。</p> <p class="ql-block">甘肃敦煌莫高窟三层楼藏经洞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主持王道士首先发现的。此洞有洪䛒高僧泥塑坐像,还有从4世纪到11世纪的佛经、绢画、刺绣、法器等文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甘肃敦煌莫高窟王道士遗像</p><p class="ql-block">王圆箓俗称王道士(1849-1931)约1897年至莫高窟,后发现藏经洞。歿后徒子徒孙建墓立碑,碑嵌于龛内。</p> <p class="ql-block">甘肃敦煌莫高窟王道士塔</p><p class="ql-block">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后,英法日俄美等国相继掠走洞中大量经书和壁画等,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这是庙前大泉河东岸的王道士墓。</p> <p class="ql-block">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宝藏”大牌坊飞檐翘角、红柱绿瓦。牌坊虽不高大巍峨,但形象庄重大方。原址在敦煌县城后迁移到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