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啸行的美篇

吟啸行

<p class="ql-block"> 岭南行·惠州篇</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此次岭南行,我们自驾的目标主要锁定在五座城市:惠州、梅州、顺德、东莞和中山。这里有走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有客家文化的发源地,有代表粤菜特色的美食佳肴,更有几座名闻天下的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惠州,向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自隋唐始已是“粤东重镇”,故自古以来便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今天的惠州已然成了一座崛起于中国南海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惠州东江畔城市景观</p> <p class="ql-block">惠州市区苏轼故居</p> <p class="ql-block">惠州东江畔合江楼雄姿</p> <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千年惠州逐渐形成了璀璨多元的文化 。东江流域孕育的东江文明,是岭南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惠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其民间文化多姿多彩。“李家拳”是中国武术中南拳的五大拳种之一,惠东的“平海渔歌”名扬神州,龙门的“农民画”被誉为中国三大民间画之一。客家的地方剧――汉剧与粤剧、潮剧并列为广东三大剧种。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使其博得“南国牡丹”的美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出《秦香莲》,曾经在惠州人民会场连续上演47场,场场爆满,盛况空前。</p><p class="ql-block"> 惠州更是东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广府、客家、潮汕等三大民系在这里共融共生,因此也孕育出惠州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我们下榻的酒店“朗曼酒店”,位于惠州市东江江畔的水东街。水东街青砖黛瓦,骑楼风格的建筑绵延于窄窄的街道两旁,飞檐斗角,古韵流淌。一片充满文化气息的休闲街区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城市的中心,隔东江相望,对岸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建筑群。水光潋滟,碧色如翠,微波荡漾的东江,与两岸风格迥异的建筑群,把惠州装点得风华卓然,十分迷人。</p><p class="ql-block"> 惠州不愧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要论惠州的美,却永远也离不开西湖的存在。惠州西湖对惠州来说,就如杭州西湖对于杭州的重要性一样,妩媚了一座城,吸引了天下人。</p> <p class="ql-block">惠州市区西湖边步行街入口广场</p> <p class="ql-block">惠州西湖风景区AAAAA级标志牌</p> <p class="ql-block">惠州西湖苏堤秀美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惠州西湖风景区苏轼浮雕头像</p> <p class="ql-block">惠州西湖风景区孤山上苏轼和王朝云塑像</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说起来惠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不仅同名,而且两者间也颇有渊源关系。它们都与一个人的命运密切相关。&nbsp;</p><p class="ql-block">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朝廷贬至惠州安置,携侍妾王朝云和儿子苏过在惠州度过了三年,期间时常游览西湖,写下了许多咏吟西湖山水的诗词。惠州西湖原名“丰湖”。绍圣二年(1095年)苏轼在《赠昙秀》一诗中,将惠州丰湖称作西湖,从此惠州西湖也因苏轼诗词的传播得以扬名天下。</p><p class="ql-block"> 惠州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惠城中心区,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3平方公里,是以素雅幽深的山水为特征、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AAAAA级旅游景区。惠州西湖山水秀丽,古树葳蕤,亭台楼阁隐现于一片葱茏之中,素有“苎萝西子”、“岭南明珠”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与杭州西湖相似,历代以来,文人墨客相与踏足:苏东坡、李商隐、杨万里、祝枝山、陈尧佐、白玉蟾、梁鼎芬、丘逢甲为代表的400多位文人墨客为西湖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代孙中山、周恩来等领导人在惠州从事过革命运动,也在西湖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今天这些历史古迹和革命胜迹与西湖的青山碧水已融为一体,让这片秀美的水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孤山与苏堤的存在更是让浙粤两个西湖戏剧性地演绎了一段精彩动人的传奇故事,大文豪苏东坡与侍妾王朝云相识相恋于杭州西子湖畔,最终又在惠州西湖为他们在人间的灵魂碰撞划上了凄美的句号。这是具有何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惠州人民是勇敢、善良与懂得感恩的。此次踟蹰于惠州西湖的孤山之上,看到惠州人民把两尊苏轼与王朝云的雕像,保护得十分完好。此情此景难免让人触景生情,并浮想着今天甚为世人崇拜的大诗人苏轼精采的传奇经历。</p> <p class="ql-block">惠州西湖风景区玉塔倩影</p> <p class="ql-block">惠州西湖介绍苏轼生平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公元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任职。由于熟谙杭州的地理环境,这次他带领杭州居民疏浚出大量西湖淤泥,又下令将这些淤泥筑成长堤,贯通西湖南北两岸,与白居易留下的白堤相映成趣,成就了西湖的另一大美景,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苏堤”。</p><p class="ql-block"> 时隔五年,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惠州,他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了惠州的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后世为纪念苏轼,特命名为“苏堤”,天缘凑巧,竟与杭州西湖的苏堤同名。</p><p class="ql-block"> 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杭州、惠州的西湖都治理得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在西湖柔波的荡漾下,他也写出了不少的绝妙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无疑是古今历史上,诗人描写杭州西湖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用绝代佳人西施的美来形容西湖的美,可谓才情四溢;亦使西湖墨香氤氲,声名更盛。苏轼为惠州的西湖同样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波”。诗句十分生动地描绘了西湖的美景。我徜徉在苏堤上,看到堤两边用大理石砌成的众多石座侧面,镌刻了许多苏轼和其他诗人赞美西湖的诗篇,使一条幽静,风光秀丽的苏堤溢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而这正是杭州西湖的苏堤所欠缺的。</p><p class="ql-block"> 其实西湖真正感动人的不只是风景,也不仅仅是文人留下的众多诗篇。而是西湖与苏轼命运紧密相关的一段动人的爱情际遇。</p><p class="ql-block"> 王朝云(1063~1096),苏轼侍妾,字子霞,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青楼,为西湖名妓。</p><p class="ql-block"> 宋朝的青楼分为好几个等级,首先是一等二等的青楼,他们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的高雅,叫做院、馆或是阁,是文人墨客,官员显贵,吟诗作乐的场所,当然歌妓也经常被请出去进行歌舞表演。这里面的妓女个人素质非常高,必须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王朝云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王朝云8岁进入妓院,学习歌舞,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好伺候在苏东坡身边。看着身边黛眉轻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的王朝云。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苏东坡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的名诗隹作《饮湖上初晴后雨》。</p><p class="ql-block"> 苏轼把写好的诗交给王朝云,王朝云很快就弹着琵琶把它唱了出来。唱完之后苏轼就问她,你过着这样的生活快乐吗?时年十二岁的王朝云,虽然年幼,却聪慧机敏。她没有回答,就在那里落泪。事后不久苏轼便替她赎身,并且收在身边做侍女。如果说苏轼第一位妻子王弗,在苏轼的仕宦生活与处理人际关系中,给予苏轼深深地关注和帮助;第二位妻子王闰之在苏轼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中,认同了苏轼的人生价值观,让他感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那么,王朝云则以其艺术气质,能歌善舞,对佛教的兴趣和对苏轼内心的了解与苏轼相投契,不仅成了苏轼的红颜知己,更成了一位与苏轼愿伴终生的生活与灵魂伴侣。</p><p class="ql-block"> 据毛晋所辑的《东坡笔记》记载: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此中是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曰:“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p><p class="ql-block"> 苏轼之为苏轼,其在新旧两党当权时都受打击,确实因为他一肚皮都是些不合时宜的思想。难怪苏轼捧腹大笑,把朝云引为知己。而王朝云为人不慕名利,兰质慧心,她待苏轼,不管命运沉浮,都始终不离不弃,用嘘寒问暖给苏轼以生活的照顾,用轻歌曼舞为苏轼解忧排难。苏轼被贬往南蛮之地的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这时他巳经年近花甲了。运势转下,难得再有起复之望,身边众多的侍儿姬妾都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如一,追随着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可以说从十二岁在杭州西湖相遇,从此一直相伴苏轼,23年不离不弃直到在惠州的西湖走到生命的尽头。由此我想到苏轼曾经写给友人的一首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诗情景岂非正合苏轼自己的遭遇,而寓娘“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高洁与忠贞品质,又岂不是正合了王朝云的形象。况这世上又有多少女子能够拥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兰梅品质。所以我认为失去了一生中最理解他的女人,这确是苏轼的不幸,但倒不如说苏轼是幸运的,因为人生能遇到相知相爱的知己,世上又有几人。</p><p class="ql-block"> 王朝云的生命殒落了,身心俱疲且孤独无限的苏轼,唯有以昔日的欢愉来慰藉自己,并写了许多怀念的诗词,如《悼朝云诗》,一句“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写尽心中的内疚与思念,悲情之浓堪比“十年生死两茫茫””。</p><p class="ql-block"> 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并尊重朝云的遗愿,于绍圣三年八月三日,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栖禅寺的松林里,亲笔为她写下《墓志铭》,铭文也像四句禅谒:</p><p class="ql-block">浮屠是瞻,伽蓝是依。</p><p class="ql-block">如汝宿心,唯佛是归。</p><p class="ql-block">苏东坡还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并亲手写下楹联“</p><p class="ql-block">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p><p class="ql-block">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p><p class="ql-block"> 亭联不仅透射出苏东坡对一生坎坷际遇的感叹,更饱含着他对一位红颜知己的无限深情。后人依据“六如”之意,又在亭的两侧镌下对联:</p><p class="ql-block">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p><p class="ql-block">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p><p class="ql-block"> 朝云墓和六如亭是惠州的重要文物古迹,名声很大,历代题咏不少;1984年被列为惠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惠州的老百姓常于农历12月5日朝云生辰日拜祭,亦有用民间做会的形式予以悼念,形成一种有特色的民俗祭奠活动……</p><p class="ql-block"> 离开西湖,已是暮色苍茫。冬至时节,寒风凛冽,或也许是苏轼的人生境遇过于充满悲情,所以上苍才让西湖带上些许的凄美景象送离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