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凤形的日子里【001】

凤形牌高铬球胡先岐

<p class="ql-block">1987年夏天的某一个清晨,父亲带着我和两辆轰轰隆隆的大型拖拉机,早早出发,来到池州拉货。</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大型拖拉机,没有驾驶室,只有两个铁扶手的椅子,大大的车轮,跑起来像是在跳舞,拉着木制的车厢,咣咣当当的跑,一路颠簸,一路灰尘,柴油机的马达震耳欲聋,一路跑下来,吸入鼻腔里的全是拖拉机烟囱里的黑色油腻,眉毛头发全是白蒙蒙的灰尘。</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没有叉车,也没有其他的装载设备,废钢球全靠人工从地面和拖拉机之间搭建的跳板上一筐一筐的挑上来。</p><p class="ql-block">我们下午到达池州装车,大半夜才装好,从池州往宁国出发时,已经天亮。</p><p class="ql-block">那时候,依稀记得父亲说,这样的物资,好像还不允许随便运输,需要完善一些手续才可以放行。</p><p class="ql-block">于是,从池州到宁国,从第二天上午办完手续后出发。</p><p class="ql-block">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我几次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又醒来。</p><p class="ql-block">子夜十分,两辆拖拉机拐弯抹角的行驶在土马路上,最后气喘吁吁的停在一棵粗壮的银杏树下。</p><p class="ql-block">父亲对两个被一路尘埃包裹得像泥球一样的司机说,到了!</p><p class="ql-block">我搓搓一脸的尘土,眼前有一座工厂,烟雾缭绕,有刺鼻的焦炭味道,蓝色的火焰舔着铁烟囱,鼓风机的噪音,响彻夜空,</p><p class="ql-block">父亲说,这是霞西铸造厂,生产钢球的。</p><p class="ql-block">我那时候,根本不知道钢球是干嘛用的,也就没有问父亲,父亲和司机就近自来水洗了脸,铺上自带的竹席,在车厢下打起了呼噜。</p><p class="ql-block">我有些兴奋,不顾一身燥热的臭汗,从驾驶室溜下来,东瞅瞅,西望望,又悄悄的跑到工厂门口,看看到底是生产什么玩意儿。</p><p class="ql-block">我看见工人将废铜烂铁,不断的一筐一筐的倒进一只硕大的铁皮炉子,又不断的往里面添加黑乎乎的煤炭,不一会儿,工人又用一只贴钩,捅开铁皮炉子,一股通红如同赤练的铁水从铁皮炉子里喷涌而出,工人们用一只铁瓢接着铁水,一瓢一瓢的往地上的模具里倒。</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对手工生产钢球的最初印象。</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拖拉机像开进工厂,五六个工人,依旧放下车厢板,搭建竹跳板,一筐一筐的将费钢球背下来,一个一个的站在磅秤上称重。</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又跟随父亲去青阳拉过几次焦炭到霞西工厂。</p><p class="ql-block">十七岁的我,一直懵懂无知,不知道这个工厂生产钢球是干嘛的,不知道焦炭是冲天炉用的,不知道这就是我今后为之奋斗工作一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若干年以后,我一个人多次前往霞西,站在模凌两可的记忆里,冥想1987年,我和父亲在霞西的那几个夜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胡先岐,男,1971年出生,皖南纸槽冲人,目前在安徽省凤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凤形牌”高铬球销售工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