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姥姥家在铁岭的农村,姥爷很早之前就去世了,父亲说他都没见过姥爷。姥姥共生育了四男一女,在铁岭就和我的老舅生活在一起,唯一的女儿,也就是我的母亲是最小的一个,三个舅舅都比我母亲大。</b></p> <p class="ql-block"><b>从小就记得姥姥经常住在我家里,也不经常出去走动,成天坐在坑头上,有时还亨着小调。冬天冷了就围着火盆烤火,有时还烤地瓜,土豆给我们吃。</b></p> <p class="ql-block"><b>印象最深的就是挂在纸棚下面的果子匣,说是果子匣,其实就是用杏条偏制的带梁的小筐。有圆的,有方的,每当年节或姥姥过生日的时候,亲属们前来串门或专程探望,都带点糕点,糖果之类的礼物。那时候条件有限,数量也不多,一包两包就不错了。一包一斤装,用黄油纸包装,用纸绳扎好,四四方方。品种就是糟子糕,炉果,江米条绿豆糕,缸炉之类。那个年代虽然物资匮乏,条件不好,但是亲情浓厚,七大姑八大姨走动频繁,一包点心,你送他,他送我,不知进过几家门。</b></p> <p class="ql-block"><b>亲戚走了,母亲就把这些东西放到果子匣里,挂到棚下面的挂钩上,挂钩有的用铁丝做的,有的用木杈做的。现在想来这种做法一是为了防止耗子,小猫偷吃,二是为了通风干燥,保存时间长点不坏,三是防止家里的小孩子偷吃。</b></p> <p class="ql-block"><b>我家兄妹四个,我是老大,时不时姥姥就把我们叫过来,把果子匣取下来将里边的点心分给我们吃。姥姥对我有点偏爱,有时趁其它人不在的时候,将果子匣拿下来偷着给我吃两块。</b></p> <p class="ql-block"><b>好象是1975年,姥姥病了,就搬回铁岭老舅家里了,母亲时常回去照看。因为上学也没跟母亲一起去,有一天放学回到家里,看到母亲臂带黑纱,目光呆滞,知道姥姥去世了,伤心的哭了好半天。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到那个悬挂在纸棚下面的果子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