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缅怀之旅过冬至</p><p class="ql-block">今日,恰逢冬至。也是一个充满哀思与敬仰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早上九点,独自一人驱车来到长赤镇中奎山战斗遗址,为的是追寻历史的痕迹,缅怀那些为这片土地流过血的英雄。</p><p class="ql-block">今日的风,来得很轻,带似乎也带着几分肃杀,轻抚过这片沉寂的战场。昔日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去,只留下静默的遗址和无尽的沉思。我操控着无人机,希望从空中捕捉到历史的痕迹。然而,命运仿佛与我开玩笑,无人机还未升起来,就突然撞上树枝,落入杂草丛中,再无声息。找到一看,完了,机翼断裂,翅膀被折,电池不翼而飞。</p><p class="ql-block">失去了航拍,后面的高壁寨、马桑寨和青杠梁战斗,仿佛失去了历史的见证者。正当我感到惋惜时,侯家镇仲明书记得知情况,迅速安排人员前来协助。我与镇上的张航还有当地乡贤侯华山父子俩一起爬上高壁寨,用镜头记录下这片保存完好的高壁寨顶。并看到了保存较为完美的西门。据侯华山老人介绍,高壁寨上以前有很大一个庙宇。当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寨顶设置沿阵地指挥部东门山下的长房坝就是红军的练兵场。</p><p class="ql-block">今天所走的两寨一山一梁,每一寸土地都似乎在诉说着英雄的故事。马桑庙战斗遗址在双桂小学背后,前几天,全县教育系统刚刚在该校召开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现场会。在青杠村三组,我有幸采访到87岁的冯秀英老人。她向我讲述了她的幺舅舅姚德崇参加红军、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勇事迹。而当我准备离开时,又偶遇本地人何应辉的家属。她向我讲述了何应辉家庭的红色故事。据介绍,何应辉的爷爷何中法在1933年反敌人“三路”围攻时期,给红军抬担架而一去不复返。他的幺爹何江山,1933年才12岁,也毅然参加了红军,后来长征,最终在延安扎根。解放后,他被安排到内蒙古工作,生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我站在中奎山之巅,回望这片英雄的土地。历史的波澜壮阔与个人的喜怒哀乐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壮丽的画卷。虽然无人机已毁,但这一天的收获,足以铭记在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