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伊始

木秀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偶的阅读是从巴金的这本《寒夜》开启,你是不是会感到很惊讶?</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俺应该是将近十岁的样子,有一阵,对家里北炕那个对开+拉门式的炕柜很感兴趣,因为发现家里一个秘密,就是炕柜靠在最里面的格里有一个不易被发现的隐蔽角落,里面藏了一摞很旧很旧的书籍。在那个“文革”非常的特殊时期,经常会看见姐姐们在空闲时偷偷的拿出来阅读,读后又很快的放回去,从没有在明面摆放过,并警告年幼不谙世事的我不准触碰。</p><p class="ql-block"> 因为好奇,趁家里“大人”不在家,我打开木柜对门,费力的滑动拉门,剥开叠放整齐的衣物,露出躲在最里面的一摞书籍,顺手抽出一本,一看书名只有俩个字:《寒夜》,很简单,我认识,那就从这本开始吧!</p><p class="ql-block"> 阅读,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简单,翻开书才知道,只有二、三年级文化的我,虽然认识的字不少,但不认识的字也是真的好多。管不了那么多,也学“大人”们的样子,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让自己摆一个舒适的姿势,静静的读起来。 </p><p class="ql-block"> 那么小的年纪,理解不了书中深层含义,只是对某个人物或者情节感一下兴趣,而且也稍稍领略到读书的妙处。阅读中,遇到生字,好静不好动有点懒惰的我,查字典嫌麻烦,又没有“大人”在旁,只好顺着字形或者理解的句子意思捋着念,以致到如今,阅读习惯仍在保持,念白字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由此可见,幼年习惯的行成,对成人后的影响多么深重。</p><p class="ql-block"> 前几日回家,整理书橱,见这《寒夜》静卧橱底,倍感亲切。仿佛看见年轻的母亲、年少的姐姐们和年幼的我,痴迷阅读的样子。我确信,这每一页纸都会留下妈妈和姐姐们当然还有我的指纹,当然还会有温度。</p><p class="ql-block"> 翻开封二,标明的出版时间:1955年5月。由此可以认定,那是母亲24岁所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