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冰卧雪也从容》

大李

<p class="ql-block">《踏冰卧雪也从容》</p><p class="ql-block"> 但凡是个公园,大约都需要一两处水域来烘托气氛。不是都说好花需要绿叶来扶持吗?还真是这样的,无论其地面上建着什么样的亭台楼榭,也无论种植了这树那树,兼或是什么奇花异草,若是没有水作背景,恐怕就会缺少某种幽静感或灵动性。只不过,这种布局或许只是设计者有山有水的理想蓝图之一,实属刻意而为之的打造。然而,正是这种刻意打造,却在不经意间,为一些生灵在此活动预留下一定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我所指认的这些生灵,既包括我们人类,也包括形形色色的鸟儿和昆虫。应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一直坚持认为,公园是一个公共场所,它的受用主体除了人就别无它物了。但是这几年我渐渐发现,这种定义并不全面,至少,在鸟儿和昆虫的认知里,它们也同样喜欢各种布局的公园。毕竟,公园里有林可藏,有物可食,有水可饮,除此之外,舒适与宁静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p><p class="ql-block"> 不过,每当天寒地冻时,公园里许多树木已成了秃物,原先还比较宽阔的水域也冻成了冰状,我最喜欢的一些林鸟也不知飞到何处去了。但是,有些鸟儿却相当顽强,即使只剩下一片狭窄的水面,即使大雪已将不少食物掩埋于雪中,但它们却认定了这里,并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快乐地活下去。</p><p class="ql-block"> 我最佩服玉渊潭公园里求生存的两种野鸭,一种叫赤嘴潜鸭,一种叫花脸鸭。它们喜欢群居生活,但现在都处于落单状态下。然而,看上去,它们并无一丝一毫的不快乐。赤嘴潜鸭就混迹于一群绿头鸭之中,只要绿头鸭出游,赤嘴潜鸭也会跟上去。当然,绿头鸭也有不带它玩的时候,这也没什么,无非就是相互之间拉大点距离罢了。有时候,赤嘴潜鸭会向一群正在歇息的鸳鸯游去。它游过去,并非想打搅鸳鸯的睡梦,但我估计赤嘴潜鸭是在寻求一种安全感。因为,那片湿地离岸边太近了,近到彼此之间只隔着10余米的间距。这只雄性赤嘴潜鸭,真是鸭中的美丽天使,尤其是它潜入水中取草出来时,更显得楚楚动人。这个时候,它毛绒绒的羽衣上水滴未尽,如果又一时半会儿静止不动,我甚至都怀疑它只是一只玩具鸭。</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特别希望赤嘴潜鸭能吃到鱼虾这类活物。谁不清楚,新鲜鱼虾总是比水草营养更丰富。再者说了,我也希望自己为此刚好能抢拍到它捕鱼捉虾那精彩的一瞬间。只是,不知什么原因,这只赤嘴潜鸭并没有满足于我的这点需求。尽管如此,但我依然对它充满了敬意和好感。毕竟,冰天雪地的,我站在岸上观赏了一阵都冻得手脚冰凉,更何况赤嘴潜鸭就一直在冰水中泡着呢!那只花脸鸭只在樱花湖那片更小的水域中活动,兼或也来到冰面上捡些投喂的面包吃。它在水中游动时,显得十分坦然和悠闲,只是一踏上冰面,就显得十分笨拙和滑稽。它平时走路就有点一摇三晃,这个时候却似乎自带醉意,脚下也不太稳当,跌跌撞撞的,摔上几跤似乎再正常不过。只是,它胖乎乎的身子却帮了大忙,无论朝哪个方向摔下去,它都无甚大碍。有时候一跤下去,它也会顺势卧倒,在原地一动不动,直到有吸引其注意力的机会出现,它才会重新站起来。</p><p class="ql-block"> 尽管花脸鸭孤身独存,周围没有任何同类相伴,但不同种的鸳鸯和绿头鸭却一直不少。按说在这种环境下,不挑事或是示弱才是自保的前提条件,但花脸鸭并不这样想,只要看谁不顺眼或碍了它的事,它都会张嘴驱赶,其动作之夸张,也的确有几分霸气的味道在里面。当然,我还喜欢它那张花脸。按说,花脸一般不中看,甚至还有可能是丑陋的代名词。但是,花脸鸭这张脸却很特别,一如我国京剧脸谱那般出彩,而这种模样,却能让人过目不忘。估计还不仅仅只是如此,因为在这种脸面上,即使喜怒无常,我们也同样看不出任何变化,这似乎是老脸鸭独一份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诚然,我也十分在意鸳鸯、绿头鸭的存在。谁说不是呢,如果没有它们的存在,估计花脸鸭也不敢单独面对近距离围观的人们。还有那些在雪地或冰面上寻食的鸽子、麻雀,尽管它们不太怕人,但若是论起来,麻雀的嘴巴最小,鸽子也没有潜水的本领,怎么着也抢不过其它鸟儿。不过,麻雀虽小,鸽子也不算大,但它们灵活好动,并非只专注于人们的投食行为。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它们常常飞来飞去,并不会固定于同一个位置而不离不弃。</p><p class="ql-block"> 距离玉渊潭公园南门不远处,隔着一座石桥,就可以望见西侧那棵槭树了。这个时节,一树的种荚吸引了两类鸟前来觅食,一种叫燕雀,一种叫黑尾蜡嘴雀。燕雀个头小一点,外羽还与种荚靠色,不过不要紧,燕雀下嘴时会有所选择,遇到不饱满的种荚时,它会立即改换位置。只要它一动,就有机会捕捉到它的身影。准确定位黑尾蜡嘴雀在何处,要相对容易些,它体型稍大,动作又慢半拍,还喜欢左右逢源或倒挂金钟取食,即使在树上转移时,有时还会采取滑翔这种模式,如此一来,观鸟者就可以大饱眼福,盯着看这些慢条斯理的鸟儿是怎么进食种荚的。</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22日写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赤嘴潜鸭(含以下5图)</p> <p class="ql-block">花脸鸭(含以下10图)</p> <p class="ql-block">鸳鸯</p> <p class="ql-block">鸳鸯与绿头鸭(含下图)</p> <p class="ql-block">鸽子与麻雀</p> <p class="ql-block">燕雀</p> <p class="ql-block">黑尾蜡嘴雀(含以下4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