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安岳教授,潮汕学院首席科学家,194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随家人迁至衡山白果,尽管生活艰辛,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从未减退。1962年,作为知青下乡务农,这段经历让他对农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在务农期间,他发现了聚焦太阳能辐射育种技术的潜力,为他日后在农业科研领域取得突破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2003年,周安岳教授与周宗岳教授合作成立了生物研究所,主攻改良“巴斯马蒂”稻米,使其适应中国种植环境。这一研究不仅提高了稻米的产量和品质,更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p><p class="ql-block">2004年至2008年,周安岳教授远赴印尼泗水从事水稻育种工作。他的技术受到了当地华侨、印尼政府和杜邦公司的高度评价与热烈欢迎。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他的技术,周安岳教授决定先在国内市场进行开发。</p><p class="ql-block">从2008年至今,周安岳教授一直致力于优质稻和富锌硒稻的研究。他认为,地养五谷,五谷养人,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改良土壤、提高品质和优化环境,人们可以获得更健康、更美味的食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周安岳教授不断深入研究,攻克技术难关。</p><p class="ql-block">周安岳教授研发富硒米的起因源于他对广西巴马百岁老人的好奇。广西巴马是一个富硒地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新鲜,生态平衡,是旅游观光的胜地,也是康养的好地方。周安岳教授在2003年考察巴马后发现巴马地区的水、果蔬、稻米和泥土都含有微量的硒元素时意识到硒元素可能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有着神奇的功效。经过在全国各地的调研和实验,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并决定投身于富硒优质大米的研究与开发。</p><p class="ql-block">在研发过程中,周安岳教授和他的团队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硒元素比重较大容易沉淀于水导致喷施不均匀而造成烧苗现象。此外喷施后如遇大雨、大风或高温天气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但周安岳教授并没有退缩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成功研制出了硒肥的悬浮剂和渗透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如今周安岳教授的富硒优质大米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收益更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更健康、更美味的食物选择。周安岳教授的富硒稻研究之路仍在继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受益于硒元素的神奇功效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