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狼

<p class="ql-block">《方言》</p><p class="ql-block">陕西大荔一带的历史演变是什么?不得而知,向前推演六十年,忆及童年印象,大荔也称同州,与朝邑合称同朝一带,是一个多水的县,每个村边都有涝池,估计应该是修造庄基时就近挖取土方所产生的启土壕,因为当时人取土都是用筐子装,用扁担挑,路远了很不现实。</p><p class="ql-block">然而从地形,地貌而言,有的人造地貌离村子相对都比较远,有长方形的大水坑,大土坑,一个可以藏数千人甚至上万人,估计是古代人隐藏伏兵的地方,修造得很规整。</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地貌,平地隆起一个人造山包,有的呈圆形,有的呈巨大的长方形,约300多米长,60多米宽,高有五丈多,看似也很规整。</p><p class="ql-block">孩提时常常到野外田垅里去割草,脚下时不时会出现象乒乓球大小一样的圆球状石块,人头骨,马腿骨,牛头骨随处可见,足可以想象得来那就是规摸宏大的古战场。至于古代人取火用的火石,那就是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还有一处原卯,地形处于一处高地,前有布阵用的,左右对称的突出状城台,可以灵活防御,方城内有地道通向远方的土岩下,据说还有水井遗址,估计应该是一个部落王国遗留下来的一处原始城堡,虽然当地人称之为避民乱场所,根据当时的人口及民力推测,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条件下,要建造那样一处黄土原上居高临下的城堡,出动大量兵夫,没有十年之期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的苍桑隐去了,一切都走进了尘封的历史,然而在这一带遗存下来的原始方言,至今还没有完全绝迹,成了研究当地古代语境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北方狼在长篇小说《秦川》中,有一个章节《矿山春泪》,其中就有大量的方言比较。</p><p class="ql-block">陕西大荔在历史上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杂居地。至今沙苑一带有个村子名称叫铁家,据传那个村子里的人,应该是蒙古族铁木真的后裔。</p><p class="ql-block">走进农村。在大荔民间,至今还没有完全消失的遗传方言,越是在比较封闭的村落,表现犹为突出,下面列举几个方言。</p><p class="ql-block">“你别耍横,老子不乌苏你!”</p><p class="ql-block">乌苏,是指害怕的意思。</p><p class="ql-block">“你候说,道理应该这样讲。”</p><p class="ql-block">候说,就是你先别说,等我把话说完了你再说的意思。</p><p class="ql-block">“那家人办的事是绿的。”</p><p class="ql-block">绿的,意思是办事,考虑问题的方式和人不一样。</p><p class="ql-block">“你别这样不顾事实的乱说话,把别人应该得到的东西一句话叫你给口说了,让你一句话就说没咧,让你比乌了。”</p><p class="ql-block">这一处的“比乌”二字,属于忽视,抹杀,不认可的意思。</p><p class="ql-block">“那个青年人不入大流,不给他前途,把那个怂货阴干了。”</p><p class="ql-block">此处的阴干二字,是置之不理,放弃不使用的意思。</p><p class="ql-block">“XXX那个人不地道,他会酿珍人。”</p><p class="ql-block">这里的“酿珍”二字,隐含某个人心地阴暗,用一种咒术使别人命运不济,不能有好运气。</p><p class="ql-block">“唏唬”就是差一点儿的意思。</p><p class="ql-block">“那个人唏唬被别人抓到了。”</p><p class="ql-block">那一家人的日子过的“教结”。</p><p class="ql-block">“教结”就是日子过的困难,并不宽裕的意思。</p><p class="ql-block">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都有各地完全不同的文化特点。而在陕西大荔一带,语言更是与别处不同。</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毕业实习,在一所中学讲西汉时期的农耕文化,讲我国西汉时,牛耕马耕的广泛使用促进了西汉时期的社会进步与发展。</p><p class="ql-block">耕在陕西有两种发音,一种发音是把耕字读作“庚”,比如耕地,耕牛,耕作,耕种,耕田,耕夫。</p><p class="ql-block">耕字还有一种发音,读作“经”,在陕西东府一带民间都把耕地读作耕地(经地)。</p><p class="ql-block">试讲完毕之后,实习带队老师说语言不规范,实习试讲不能通过,为此还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实习带队老师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他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知天下,他和几个语文老师讨论过,陕西东府一带都把耕牛读作(经牛),不能算作是知识表达上的不妥当,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方言国家,应该广泛尊重各地不同的语言特点。</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去华山,当时华山玉泉院还收门票,我不想买票,就坐在附近不远处的一个卖饭摊点上吃了一碗凉皮,吃了一个肉加馍,在吃饭的过程中我向开店的那位大嫂问了一下逃票的办法。</p><p class="ql-block">她笑着说:“你看你,这事还不简单?你们那地方人把不远处叫跟前,咱这地方人不叫跟前,叫圪点。”</p><p class="ql-block">吃完凉皮我要闯关过门卡了,人家不让进,我说:“兄弟你怎么连我都不认识?我就是咱这庙上圪点人,我就住在五里村,你给咱本地人还收啥门票呀?把人都能小气死。”</p><p class="ql-block">他听说我是“圪点”人,于是就摆手放行了。</p><p class="ql-block">过去,李自成的军队在河南,在路上阻拦行人,大兵们在地上画一个圆圈,问到陕西人,他会说:“这不就是个圈圈么?”</p><p class="ql-block">于是就开恩放行了,因为那地方陕西人不多,大多是挑担做小生意的人,李自成的军队班底就是陕西人,对陕西人网开一面。</p><p class="ql-block">河南人来了,他说:“这是个圈,中,这就是个圈。”</p><p class="ql-block">于是抓起来胖揍一顿,再让去充军。</p><p class="ql-block">方言这个东西很有意思,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代表他(她们)那个地方不同的语言风格和特点。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地方方言寻找到自己远在异域他乡的同乡。</p><p class="ql-block">陕西/北方狼</p><p class="ql-block">2023-12-22</p><p class="ql-block">星期五 冬至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