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黄桷垭老街(三毛故居)

青瓷花羽

<p class="ql-block">黄桷垭老街</p><p class="ql-block"> 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起源于巴蜀第一古道-黄葛道,老街风景不错,一点一滴都是古色古香的气息很多古老文化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三毛的故居、晏阳初、李奎安故居等,推荐大家逛一逛,感受民国时期这些名人的生活风貌以及文化内涵。但我此来的最大目的,还是寻访三毛的踪迹。尽管内里陈设肯定不复当年,但还是特别想看看她童年居住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国防军事科普体验馆</p> <p class="ql-block">李奎安(1879-1947年)巴县人,当年重庆五老之一,政界、商界、文学界“三界”名人。1922年起任巴县议事会副议长;1940定重庆为战时首都,李奎安当选重庆市参议会副议长。李奎安精于经商办企业,领衔重庆工商会会长多年。</p> <p class="ql-block">孔香苑</p><p class="ql-block">原名"黄葛饭店",由当地一个大家族修建于抗日战争时期,是黄桷垭老街上最豪华的一家饭店。它因富丽堂皇而又优雅别致成为当时达官显贵们休闲娱乐经常光临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后由孔二小姐接手经营改名"孔香苑",成为当时老街上最亮眼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谢家大院</p><p class="ql-block">1935年,谢家主人谢其昌在黄桷娅老街上开建了一幢中式四合院,名为"谢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晏阳初</p><p class="ql-block">(1890年10月26日—1990年1月17日),原名兴复,字阳初,祖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三江镇中兴村五社,中国平民教育家、乡村建设家,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终身特聘顾问。</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晏阳初入住人文荟萃的黄桷垭老街1940年,晏阳初在重庆北碚创办了“乡村建设育才学院”,建院之初为二年制专业,1945年更名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设教育、农学、水利、社会四系,晏阳初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黄桷垭老街还有“高玉林茶堂”</p><p class="ql-block">原重庆市妇女主任薛智有在黄桷垭老街开了一家"高玉林茶堂"。薛智有爱打抱不平,她联络一帮姐妹成立了"巾帼社",美其名曰"维护女权",高玉林茶堂成为巾帼社议事断事的办公地。</p><p class="ql-block">刘晓庆艺术馆坐落于黄桷域老街原云南商会馆旧址内,于2021年4月13日,由刘晓庆女士亲自授权成立。</p> <p class="ql-block">邮政重庆邮局</p><p class="ql-block">1896年。"大清邮政重庆邮局"正式成立,同年,邮政代办"崇文民信局"在黄桷娅老街上设立,用于投递传送官府文书、民间书信、包裹等。黄桷娅最古老的邮局就此诞生。</p> <p class="ql-block">三毛故居</p><p class="ql-block">重庆黄桷垭是三毛的出生地,祖籍浙江舟山市定海区</p><p class="ql-block">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随后与荷西结婚。1976年,先后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1976年2月,移居加那利群岛;5月,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讲述夫妻二人在沙漠的生活经历。1977年到1979年,先后发表《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等散文集。1980年,荷西意外逝世后回到台湾定居。1981年,出版散文集《梦里花落知多少》,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1982年,根据中南美洲旅行经历所创作的散文集《万水千山走遍》出版。1987年,出版散文集《我的宝贝》,展示她所收藏的一些物品。1990年,创作的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1991年1月4日,在台湾荣民总医院逝世,终年四十七岁</p> <p class="ql-block">窗外又是一副画境</p> <p class="ql-block">黄桷垭老街我最喜欢的还是三毛故居,还是很用心的保留了一些记忆</p><p class="ql-block">这里千与千寻的世界,一半诗意一半烟火;</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夜景一定很美!</p>